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對于童年,對于原生家庭的影響,每每談及,猶如揭開舊傷疤一樣,讓人疼痛難忍。
有人可能會問,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有那么大嗎?才女張愛玲的婚姻,其實就是個很好的答案。
她從小缺少父愛,父親打她、否定她,所以,在她長大以后,她把自己對理想父親的渴望投射到伴侶身上,先后兩段婚姻,胡蘭成大她14歲,賴雅大她29歲。
正如張愛玲所說的:“我一直想著,男人的年齡應(yīng)當大十歲或是十歲以上,我覺得女人應(yīng)當天真一點,男人應(yīng)當有經(jīng)驗一點。”
但張愛玲這種想法,并沒有讓她獲得幸福,相反的,反而是葬送了一生。
張德芬也曾說過:“在親密關(guān)系中,我們都會無意識地把愛人當成小時候的父母,繼續(xù)和他完成我們未完成的課題。”
所以說,我們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是不可忽視的,它可能會影響到我們一生的幸福。
但是,這種傷害并非不可彌補,下面就告訴你三個方法,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傷害對親密關(guān)系的影響。
01 改變視角,看向未來,而非是過去
改變視角,就是試著淡化原生家庭的視角,盡量不站在原生家庭的角度看待自己,而應(yīng)該脫離出來,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自己。
脫口秀演員思文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在她家中,她的媽媽,姥姥,小姨都有過多段婚姻:
“因為我媽離過五次婚,我們家人從姥姥開始,姥姥離了兩次婚,小姨也離過婚,我們家人幾乎沒有沒離過婚的。”
所以,她對自己的婚姻,也產(chǎn)生極大的不信任,正如她自己所說的:“小時候就覺得自己第一次結(jié)婚肯定會離婚,也不是很相信婚姻這個事情。”
但人與人終究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因為長輩的婚姻不幸福,就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也會步上長輩的老路,其實,真正好的婚姻,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放下對于過去的偏見,著眼于未來,多思考未來幸福的日子,相信情況就會好很多。
02 學會接受,理解和原諒過去的遭遇
想要降低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首先是要學會接受,學會直面過去,而不是掩蓋,或是欺騙自己。
作家徐徐曾經(jīng)寫過一段自己的故事。
童年時的她,很優(yōu)秀,但卻因為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受到了差別對待:
母親總說她沒有男孩有用;她考上了心儀的學校,母親卻說女生沒必要讀那么書;她一直在供養(yǎng)整個家,但母親的眼中,只看到兒子。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她對于未來充滿了迷茫,很害怕自己以后的丈夫會和父親一樣,沒有擔當、不敢反抗,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她不敢接觸愛情。
后來,是因為她的心理咨詢師告訴她——你得接受,你的母親不愛你。然后她漸漸接納了這個事實,也從童年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時候,需要我們?nèi)ピ彛退阍彶涣耍亲龅嚼斫夂徒邮埽鋵嵰餐玫摹.吘刮ㄓ形覀冊囍邮芰诉^去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迎接更好的自己。
03 走出原生家庭的舒適區(qū),重塑人生
在組建新的家庭之前,我們是在原生家庭里度過的。
炒菜放多少鹽,起床的時間,擠牙膏的方式,對此,我們都有自己熟知的一套流程。
但新的家庭,意味著這一切會被打破,你之前所在的心理、習慣以及觀念上的舒適區(qū),都將遭受挑戰(zhàn),如果你不愿主動走出來,那伴侶間的矛盾,便會一觸即發(fā)。
但若是能夠帶著開放的心態(tài)、適應(yīng)和接受彼此間的不同,對以往所熟知的一切進行重塑。
你會發(fā)現(xiàn),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不再是你的包袱,而是能讓你借助以往經(jīng)驗,獲取更多成長的密鑰。
寫到最后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誠然,原生家庭能夠影響我們的人生,但是它并不能決定我們的一生。
只要我們愿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關(guān)系中療愈自己,讓自己擺脫原生家庭的“魔爪”,真正過上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話題:原生家庭對你帶來了哪些影響呢?歡迎在評論區(qū)一起討論~
圖/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