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在北京見到海州常山,喜出望外。遠(yuǎn)遠(yuǎn)的,一樹“紅花”,如出水的珊瑚。
海州常山,又是山,又是海的,這個名字給植物,也有點怪哈。那先來看看它是怎么得名的吧。
《中華本草》中說這種植物,“產(chǎn)海州,曾做常山入藥,故稱海州常山”。
歷史上海州有很多地方,按照唐開始的轄境,我的家鄉(xiāng)連云港就在海州。 而常山在古代民間是治療瘧疾的草藥。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海州常山是海州產(chǎn)的藥效同常山的植物。
在我眼中,海州常山是一種萬花筒似的植物,特別多面。比如現(xiàn)在看到的紅色存在,你以為是它的花朵嗎?
當(dāng)然不是。這些紅色五片的存在是它宿存的花萼。
真正的花在這里??,白色,五瓣,四枚雄蕊和一枚雌蕊遠(yuǎn)遠(yuǎn)地伸出花冠筒之外。紫色的花藥,熠熠閃光。
而紅色的萼片就是由白花下面那些粉色的花萼變成的,再往前倒,夏天的時候,這些粉色花萼還是綠色的,綴在枝頭,讓人分不出是果實還是花朵。
本來這個季節(jié),已經(jīng)進(jìn)入了海州常山的果期,所以一樹上只找到了幾朵還在開花。但已經(jīng)能看出這個神奇植物上的雌雄異熟和雌雄異位現(xiàn)象。
雌雄異熟和雌雄異位,其實就是雌雄蕊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采取隔離手段,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自花授粉。
這張照片明顯。花剛開放的時候,雄蕊的花絲帶著花藥向上伸展,釋放花粉來吸引昆蟲。而雌蕊的花柱不僅短,還下垂耷拉著,沒有活性。等雄蕊花粉散盡,花絲就卷曲起來了,像完成歷史使命一樣讓出舞臺。這時候,雌蕊的花柱就伸直了,且有了活性。
不得不說,海州常山很機(jī)智。
海州常山的小白花有香味,但葉子如果揉碎了,會有點臭味,所以也叫臭梧桐。正因為這一點,枝葉中的提取物能做殺蟲劑,比如對付臭名昭著的入侵植物鳳眼蓮(就是水葫蘆)。
海州常山在江蘇和福建,還有一個著名的別名——后庭花。 “隔江猶唱后庭花”中的那個后庭花。不過,好幾種花都說自己是,比如雞冠花和繡球花。
在紅色的花萼之上,是海州常山球形的核果。
它的果實也很調(diào)皮,顏色多變,這一顆此時是神奇的孔雀石綠,之后應(yīng)該會變成藍(lán)紫色。
海州常山原來是馬鞭草科,現(xiàn)在按照新的分類體系,放到了唇形科,也算是挺出乎意料的。
不過想想,就釋然了。就像我們見到海州常山的一切,都不能用表面看到的來下判斷一樣。
(海州常山,唇形科大青屬灌木或小喬木)
那些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