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群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報告之所以作三層次的區分,是要闡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和國家在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是什么,在社會與市場層面的價值追求是什么,在個人層面的價值追求是什么。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結了一百多年來先進的中國人的理想與價值愿望,同時也是基于現實的理想,是13億多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對于現代化國家理想形態的價值表達,因此,它也可以說是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包括經濟與國力的富有強大、政治上的社會主義高度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文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追求,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追求這樣一個四維的理想價值,有著強大的現實感召力,是當代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訴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一層次的核心價值觀在國家與個人之間,是市場經濟與市民社會的核心價值要求。沒有自由平等與公正法治,就沒有真正健康的現代市場經濟,就沒有發育完善的市場經濟。如果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與法治,也就不可能真正完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系和培育現代市民社會。同時,改革開放前后的歷史經驗雄辯地告訴我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如果沒有以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為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公民社會為中介,也難以成功。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層次主要是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它從個人的政治道德、職業道德以及個人的德性品格這樣幾個方面,強調了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應當具有的核心道德價值。愛國,作為個人的道德要求和核心價值觀,它是幾千年來的中華傳統愛國主義、近代以來的愛國志士、中國共產黨人的愛國壯舉和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的愛國要求的集中概括。敬業,體現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熱愛本職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事業高度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集萃。誠信和友善,在諸多中華美德對個人品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承下來的諸多美德中的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