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書店漸漸成為旅游打卡勝地。其中成為城市地標的“網紅”書店還兼具著富有新意的裝潢、別出心裁的陳列以及相輔相成的咖啡水吧,來往的客人或閱讀,或拍照,營造出一種全民閱讀的美好氛圍。不過,可別把溫馨、文藝作為所有書店的代名詞,最好也不要對開一家書店抱有過多美好的幻想。喬治·奧威爾在《書店回憶》里早有忠告:
別以為二手書商的世界是一曲田園牧歌——爐火燒得很旺,你坐在扶手椅上,擱起穿著拖鞋的腳,一邊抽煙斗一邊讀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與此同時,絡繹不絕往來的客人個個談吐非凡,在掏出大把鈔票買單前還要同你來一段充滿智慧的交談。真實情況簡直可以說完全是另一個樣子。迪倫·莫蘭在《布萊克書店》中塑造的形象可能更真實一點。一個毒舌的書店老板,每一刻,不是準備勸退客人,就是在勸退客人的路上;無法自然擁抱新潮文化,對那些所謂的企業文化抱有懷疑,甚至不能接受留下一部Kindle在書店壓泡面;老板明明脾氣暴躁,卻常常被店員的奇特個性挑釁到沒脾氣;
劇中看上去荒唐有趣的布萊克書店,在現實生活中也真實地存在著,不過這次它就叫“書店”(The Book Shop)。
“書店”坐落在遙遠美麗的蘇格蘭小鎮威格敦。這里是英國聞名的“書城”,一年一度的威格敦圖書節,都會吸引許多愛書人的到訪。如果你路過“書店”,最先注意到的一定是門口那塊復古小黑板。如果你被黑板上寫的東西吸引,而不是嚇到,那就可以進去了。
不過“書店”老板要比布萊克書店老板勤快不少,這塊不時更新的小黑板上都是店主大人的即興創作或走心摘引。除非你指的是那條河或叢林,否則請不要在本店使用“亞馬遜”這個詞。
一家有氣質的書店,注定會有喵星人出沒。“書店”的顏值擔當叫“船長”,它有自己的獨特看店方式:
而船長的老板,黑板報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經營“書店”18年的店主名叫肖恩·白塞爾。“書店”出名之后,肖恩的官宣硬照總是在書店前面鄭重地舉著一只馬克杯:“書店”出名之后,肖恩的官宣硬照總是在書店前面鄭重地舉著一只馬克杯:這只馬克杯其實是肖恩書店的明星周邊,就一些生死存亡的問題表達了店主的態度:death to the kindle。店里掛的kindle則是肖恩拿獵槍擊碎后用來美化墻壁的裝飾。身為二手書店店主,肖恩無法熱情擁抱kindle閱讀器不是沒有理由的。在網絡電商席卷全球的今天,關于書店和出版的許多事都改變了。這種改變也不是完全朝著更好的方向。肖恩提議,在想成為書商之前,都應該讀讀喬治·奧威爾和《破產書商再發聲》作為一位和藹可親、文藝氣質十足的蘇格蘭人,肖恩問詢柜臺上的招牌很好地表達了他的簡單態度:
而顧客把這視為一種“口嫌體正”的傲嬌姿態,不但沒有默默走開,反而讓“書店”擁有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他們在拜訪后還會不斷寄來明信片,肖恩的書店一躍成為當地郵政局的熱點。
肖恩會把有趣的顧客來信發在書店的“臉書”上,當肖恩的書出版之后,也有不少明信片來自他的讀者。今天,有個在臉書上關注我們的用戶來店里買書。她和她男朋友想搬來這兒住,我無意中聽到她細聲說 :“別說傻話,不然他會貼到臉書上去的。”他希望大家意識到,“書店老板多半缺乏耐心、偏執、厭惡交際”,“上門來的許多人,不管跑到哪里都是討人厭的一類,只不過書店給了他們特別的機會表現”。
肖恩自認,在買下這家書店之前,自己還是個挺溫順和善的人。是朝不保夕的資金狀況,與個性奇特的店員、一個接一個討價還價的顧客之間漫無休止的爭論,害他成了這幅模樣。
18歲的時候,肖恩第一次在蘇格蘭小鎮威格敦看到了這家名叫“書店”的書店。當時,他和朋友散步路過,看到堆滿書籍的櫥窗,對朋友說: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閉。十三年后,2001年,肖恩買下了這家書店。起初,肖恩對于如何經營書店一竅不通。經過十多年的苦心經營,也經歷過資金周轉的困境,現在,“書店”已成為全蘇格蘭最大的二手書書店。2017年,肖恩出版《書店日記》,這本書記錄了他在“書店”一年(2014年)的經歷和見聞。《書店日記》出版之后,迅速爆冷成為暢銷書,隨后售出了20國版權。肖恩犀利的幽默感和洞察力征服了讀者。英國歷來盛產諷刺作家,自然也培養了愛笑的讀者。每天遲到、在便利店的垃圾箱撿甜點、成天穿著滑雪服“像個走丟了的天線寶寶”的古怪店員妮基(即便如此,業內財務狀況相對健康的肖恩也雇不起全職店員);丟下NASA職位,從洛杉磯來到蘇格蘭小鎮陪伴他的作家女友(在書的最后,肖恩又重新恢復單身);個性奇特、難以管理、喜歡從各種難以置信的角度挑釁老板的實習生;令人尷尬到懷疑人生的各色奇葩客人(聲音憂郁、每次打電話來都要找十八世紀的神學書卻從來不買的威爾士“女人”;拿自制手杖來換取購物積點、傾心蘇格蘭民間傳說的“文身控”桑迪;寫信文句不通卻非要來當圖書節嘉賓的所謂作家;身患阿爾茲海默癥、明明可以網購卻始終支持實體書店的迪肯先生);開著貨車前往各地收購舊書,進入無數人家的客廳、書房和倉庫。可以看到,人在什么時候會放棄自己一生的藏書?《書店日記》記錄了這些人和事。小鎮的日常生活化身為無數段子,尷尬、無奈甚至憤怒,都可付之一笑。書店的世界并非一曲田園牧歌,但我們依然可以在滿屏犀利的毒舌中汲取慰藉心靈的養分。現在中文版要來了!中文版《書店日記》封面采用入選2018年“英國最美書”的原版插圖設計、燙金店招,內封為作者授權書店內景圖,并特別訂制潘通色“書店暖黃”書簽帶與環襯頁。美國著名作家瓊·狄迪恩曾說,喜歡記日記的都是些孤獨的人,他們是執著地想要重新整理和安排事物的人,是容易感到不滿的焦慮者,帶著“一切終將失落”的預感出生的小孩。
在《書店日記》尾聲,我們了解到時間向前推進了將近兩年,肖恩書中記錄的2014年已成為歷史,有些事情起了變化,有些人永遠離開了。如果沒有肖恩一時興起(又得以堅持)的記錄,那些來自日復一日平凡生活,然而又值得記取的無數瞬間,一定早已像握在手中的砂粒,永遠消失了。那就不會有我們面前的這本書,以及它如此本真鮮活地呈現的一段人生旅程。人們在川流的生活之中,寫作是為了記得。理想國本次特別訂制了限量款“書店日記筆記本”(數量不多,潘通墨印制,蒙肯菲卡雙層封面,128p裸脊彩色鎖線裝訂)。或許你也可以提筆講述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就像肖恩所做的那樣。現在,肖恩依然開著貨車去各地搬運舊書,管理讓他沒脾氣的店員,跟層出不窮的古怪客人打交道(并且在臉書上吐槽),經營“隨緣書”讀書俱樂部,和忠誠的客人維系著悠長而牢固的紐帶。還有一年一度的威格敦圖書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書店”所在的小鎮威格敦已經成為英國聞名的“書城”。作為威格敦圖書節的組織者之一,肖恩以他的書店(和店面后的花園)為據點,依然在努力經營著一種雖然不是田園牧歌,但以某種方式依然是理想的文學人生。他依然把書店的點點滴滴更新在臉書上,或者記在筆記本里。以及,對于書癡而言,自己的藏書和本人已經難以分割,這里的每一冊舊書都獨一無二,藏著屬于它的隱秘歷史。因為各種無奈的原因,它們在肖恩的書店匯集,然后彼此分散,去到別的地方,給別的人帶來喜悅,激發別的熱情。個別客人不懷好意的“祝愿”——“希望下次來的時候你還在”——并不能改變肖恩在全書結尾說出的事實:書店依然開著。肖恩也依然堅定:“不管怎么說,我會盡一切努力不讓這艘船沉掉。這種生活比給別人打工不知道要好多少。”
新書上架
英國超人氣二手書店毒舌店主的吐槽日記,冷幽默外殼之下的書業生存實錄——2017年英國書市黑馬,《衛報》《獨立報》《書商》《出版人周刊》《芝加哥論壇》等權威媒體報道推薦。
“別說蠢話,否則他會發到臉書上”——和形形色色的奇葩顧客打交道,忍受無視老板的古怪店員,應付朝不保夕的資金狀況,每周開數百英里收購舊書,經常被客人惹毛只能上臉書吐槽……《書店日記》記錄了在亞馬遜等電商沖擊之下掙扎維生的書業日常。“開一家書店,你需要一個圣人的耐心”,從中得來的素材“寫本書綽綽有余”!“警告:本店有書!”——肖恩是書店老板中的異類,《書店日記》是對許多人眼中田園詩般文藝生活的陰郁而有趣的描述。本書不含雞湯,不承諾療愈,但絕對走心。肖恩讓人相信,沒有什么困境是英國人的幽默無法化解的。他也會冷不防收起冷面段子手的人設,讓你看看他圍繞著“書店”和威格敦圖書節建立的世界,和書籍流轉中五味雜陳的人生。封面采用入選2018年“英國最美書”的原版插圖設計 燙金店招,內封為作者授權書店內景圖,并特別訂制潘通色“書店暖黃”書簽帶與環襯頁。另有肖恩同款“書店日記”精美手賬(單獨售賣),128p裸脊鎖線裝訂,寫出屬于你自己的個性日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