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藝咀華●咀嚼書法藝術之英華
(注:書法微信交流群“書藝咀華[4]群”已建,歡迎掃文末二維碼加入)
. 1 .
書法,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特別是當下,更進一步被泛化了。
貼在門框上的春聯,算書法嗎?我們通常認為那也是書法。但是,春聯顯然更強調實用性:因為要過年,按照風俗,得貼春聯,貼給人和神看的。但春聯又完全可以作為一件極具藝術審美的書法作品呈現。
還有信札,似乎也更強調實用性,用于日常親友間的交際往來。然而,我們現存的“帖學”的主要經典作品,如《喪亂帖》《姨母帖》《中秋帖》等等,大都是古人信札。
由此可見,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很多時候真是依存相生的,很難嚴格區分。
. 2 .
書法的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共生,簡直是天然的,因為文字在創造之初,就一直有藝術審美的基因在里面。這一點,在 沈從文談寫字:美術字給人視覺上的痛苦 一文中, 我們講得很詳細了,有興趣的書友可以閱讀了解。文字的產生當然是為了實用,包括記事、交流等,但人們總希望在滿足實用的基礎上,還能表現得美妙一些,讓人看了賞心悅目。愛美之心,自古皆然。這也就把文字的書寫導向了藝術性。
漢字的藝術性,是超越實用性而產生的。后來,在大量有知識、有見識、有情趣的人們的共同努力下,極具藝術性的漢字書寫逐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門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書法”。
. 3 .
“書法”概念的泛化,是一件必然的事,卻由此引發了不少問題,其中最突出的莫過于表現在對日常書法批評的嚴苛和片面上。如果是為了參展,那么你完全可以按個人的興致來,想怎么寫怎么寫。但如果是為了日常實用,則不能過于“任性”了。
比如,我們看到一副春聯,字寫得四平八穩,就批評其“媚俗”,深惡痛絕。但春聯作為一種講求實用的日常性書法作品形式,面向的是大眾,就是貼出來展示給眾人看的,甚至是給冥冥中的神看的。倘若一味追求小眾的藝術性,甚至狂草、籀文書之,能為大眾所接受嗎?即使神看來,或許也認為是“鬼畫符”吧。
備受詬病的“山東情婦館”
包括店鋪的牌匾,似乎也首先要考慮實用性。但有些牌匾就偏不,寫的字艱澀難認,怕也無助于生意興隆吧。還有宣傳用的橫幅、路邊的指示牌、景區的標語,等等,都當以實用為先、好認好看,其次是追求藝術的個性裝飾,否則就會顧此失彼、適得其反。
從這個層面考慮,我們是不是對日常中的書法太嚴苛、太片面了?干什么用,就寫什么樣的字,應當考慮使用場景,這也是專業的體現。
書藝咀華[4]群二維碼
限額60人,先加先進,紅包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