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術:
1.經長期觀察發現:為什么現在中醫或西醫對人類很多疾病,久治不愈,無法根治反復發作?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鼻炎、慢性胃腸炎、慢性濕疹、慢性蕁麻疹、慢性腎炎、精神類病、還有很多疑難雜證無法醫治…等等?為什么“非典”、“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反復攻擊人類呢?
2.現在西醫治病,采用的是局部治療:即頭痛醫頭,腰痛、足痛就是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癥,咳嗽、氣緊就是呼吸系統疾病,腹瀉就是腸炎…等,病因都是細菌或病毒,真菌,霉菌…,如肝炎、肺炎、腸炎…等,治療都是抗炎及對證治療,局部證狀緩解,全身其他病證依舊,由于'治標不治本’,導致很多病或證久治不愈,不能根治,反復發作。
3.中醫的“病因診斷”,筆者認為有嚴重缺陷,大部份病證的診斷,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一個病人,十個中醫師診斷,可能出現十種診斷結果),缺乏可操作性,如咳嗽分外感和內傷。按照風寒、風熱、痰濕、痰熱、虛寒(脾虛肺虛或腎虛)等證型治療,效果不理想或效差。筆者認為:一般都是對癥治療,根本沒有治本,故導致很多疾病久治不愈,無法根治,反復發作!
4.中醫的“理論、辨證論治”方法也有缺陷,病因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臟腑辨證,八剛辨證,氣血精液,三焦…等辨證方法,用八綱來概括其疾病的性質,其實質是針對人體疾病一個主證或一組癥候群進“辨證論治”,而忽視了患者全身病情,忽視了中醫的'整體觀念’這一核心理論。筆者認為:“八綱辨證”中的“表證里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陰證陽證”八證,虛證是本,即:人類疾病發生的本質,真正原因;其余七證是標證,如:惡寒發熱,頭昏頭痛,口干口苦口嗅,咳嗽痰黃,腹脹腹痛,大便稀或秘結…等等,都是人類疾病發生的表面現象,標證。
5.中醫現有方劑中,沒有一個方劑是針對人體疾病的'主要病因’和'發病規律’而制定的,沒有一個中成藥能治療人體幾種.十幾種.或上百種病或證的配方。筆者認為:中醫制劑與西醫西藥一樣,都是“治標”,沒有“治本”!
6.人類很多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為什么久治不愈,反復發作?原因是:中醫、西醫都沒有發現人類很多疾病發生或發展的'主要病因’是什么?'發病規律’是什么?
7.現由于沒有發現人類很多疾病發生或發展的'主要病因’和'發病規律’,導致廣泛濫用抗生素.激素類等西藥已成為普遍現象,西藥的成癮性、依賴性、賴藥性、毒副作用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至今沒有什么方法或藥物能解決這一難題!筆者帶著諸多疑難問題,從新學習“傷寒論,溫病學,脾胃論,醫林改錯…”等等諸多名著的理論觀點,結合“中醫學”病因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臟腑辨證,八綱辨證…等各種辨證方法進行對照發現:中醫治病實際上是對一組證狀或一個癥候群,或一個主證進行診斷,其配伍一般以一味君藥或一組君藥為主組成,如麻黃湯,銀翹散…等,故中醫的“辨證論治”的方法,從根本上不能解決患者全身疾病的病因問題,通過現代輔助檢結果,從諸多檢查結果中,發現“內臟下垂”可能是人類疾病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因除外)。
8.筆者發現:“內臟下垂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或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缺陷,即人體出生或嬰幼兒時期就已經形成(如胃下垂)”。“內臟下垂”是導致人類很多疾病發生的一個十分重要原因之一,是先天性、遺傳性、全身性疾病,筆者認為:是五臟皆虛導致的,人類一百多種病或證的發生或發展與內臟下垂有密切聯系(外因除外),筆者將人體內臟下垂,即“人體結構改變導致人體功能異常”;或“陰陽之間失去相對平衡”所產生的,在人體具有普遍的:“規律性、共同性,關聯性或相似性”的臨床病理現象命名為:“內臟下垂綜合癥”(附件:內臟下綜合癥與內臟下垂,未公開發表)。
9.內臟下垂綜合癥:有“內臟下垂”的患者一般都具有:“人體偏瘦.,腹部不大,臍眼扁平(腹大、臍園者,可能與長期服用激素或鎮靜劑有關)”的特征,同時還具有:(1)、感冒癥候群,(2)、頭部癥 候群,(3)、胸部癥候群,(4)、腹部癥候群,(5)、腰、頸、肩及四肢癥候群,(6)、大便異常,(7)、小便異常等全身病理征象(見一證便是)。具有“內臟下垂綜合癥的患者可能占人類消瘦型的40--60%以上,是一個十分龐大的人群”。現中醫或西醫將“內臟下垂導致的綜合癥”分割(頭痛醫頭或辨證論治)治療,顯然違背了人體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故導致很多疾病久治不愈,不能根治,反復發作。
10.人體“內臟下垂”,西醫西藥至今沒有藥物治療,是一個空白!中醫中藥中,只有金元醫家李東垣著,《脾胃論》中'補中益氣丸’對內臟下垂及其綜合癥有一定療效,但制定該方的目的是針對“脾胃虛弱”,采用:甘溫除熱法,功效:補中益氣,不是針對“五臟皆虛,內臟下垂綜合癥”而研制!
11.發現“內臟下垂綜合癥”,(創立)“辨病施治,整體治療”的治療方法(區別于辨證論治),從而發明中藥復方制劑“文氏百病丸”,“標本兼治”,解決了中醫、西醫“治標不治本,不易根治,易復發、反復發作”的難題,治療人體“五臟皆虛,內臟下垂”導致的綜合癥,用于人體一百多種病或癥(含疑難病)的治療和預防,具有顯著的、神奇的、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經幾萬人次的用藥觀察,有效率100%,還具有減少復發和預防疾病發生或發展,無禁忌證,無毒副作用的功效。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在中醫或西醫治療內臟下垂導致的人體疾病'治標不治本’,不易根治,易復發或反復發作的缺陷,探索發現:“內臟下垂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或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缺陷,即人體出生或嬰幼兒時期已經形成(如胃下垂)”,內臟下垂是導致人類很多疾病發生的十分重要原因之一,“是先天性、遺傳性、全身性疾病”,筆者認為是“五臟皆虛”導致的,可能占人類消瘦型的40--60以上,人類一百多種病或證的發生或發展與內臟下垂有密切聯系”,運用筆者創立的“辨病施治,整體治療”方法,發明中藥復方制劑:文氏百病丸,治療人體“五肌皆虛,內肌下垂綜合癥,”用于人體一百多種病或證的治療和預防,具有顯著的、神奇的、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治愈率高,有效率100%,而且具有不易復發,或減少復發,無禁忌證,無毒副作用的功效。
1.發明中藥復方制劑文氏百病丸的理論依據:
1.1、根據西醫學的“人體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疾病發生的理論”。中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體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中心,人體臟與腑、內與外、上與下、左與右之間,任何一方失去平衡,即陰與陽之間,任何一方失去相對平衡,即發生疾病”的理論。人體內臟下垂導致人體結構改變,結構改變導致功能異常,即中醫的陰陽之間失去相對平衡。文氏百病丸的配伍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之間的平衡,筆者創立“辨病施治,整體治療”的方法,符合中醫學,西醫學認識疾病發生的理論觀點。
1.2、筆者研究發現,人類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是:“內臟下垂,是先天性、遺傳性、全身性疾病,是五臟俱虛”導致的,不是一臟,二臟虛,或心脾,肺腎兩虛,也不是單純的“中氣不足、中氣下陷”等,中醫的八綱辨證中,“表證里證、寒證熱證、陰證陽證、虛證實證八證,虛證是本,其余七證是標,五臟俱虛是本,內臟下垂是本,內臟下垂導致的綜合癥:1.感冒癥候群2.頭部癥候群3.胸部證候群4.腹部癥候群5.腰頸肩及四肢癥候群6.二便異常,(臨床表現為:表證里證,寒證熱證,陰證陽證,虛證實證等八證)是標”。西醫診病只考慮局部病變,如肺炎.鼻炎.胃腸炎.關節炎…等等,沒有考慮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西醫治病,采用消炎抗菌,對證治療,尤其是慢性炎證、西藥效果很差,中醫中藥具有治療慢性炎證的優勢和方法,但治療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中醫對病因認識有缺陷,采用的“辨證論治”的方法有缺陷,導致至今沒有一個處方或中成藥,能治療人體五臟皆虛,內臟下垂導致的全身病或證,達到不復發或減少復發。文氏百病丸是根據筆者觀點,“五臟俱虛是根本,內臟下垂是根本,內臟下垂綜合癥是標,運用辨病施治,整體治療”的方法而研制成功。
1.3、現代醫學利用輔助檢查可以診斷內臟下垂,西醫解剖學認為:內臟下垂是腹內相關臟器的韌帶松弛,腹壁肌肉松弛引起。西醫學沒有解釋:是什么原因引起人體相關臟器韌帶、腹壁肌肉松弛?這種結構的改變,是否可能導致人體功能異常?如果人體功能異常,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性,有多大的危害性?能夠產生什么樣的病變,用什么方法或用什么藥物,能夠使下降的內臟上升至正常的解剖位置上來,用什么方法和藥物,能夠使人體臟器的松弛韌帶或松弛的腹壁肌肉能夠恢復原狀,或得到加固,使內肌下垂上升或不再下垂,西醫西藥這方面是一個空白,筆者發現“內臟下垂綜合癥”,創立“文氏百病丸”,治療內臟 下垂導致的綜合癥,填補了西醫有病而無藥,治療內臟下垂及其綜合癥的空白;同時也填補了中醫中藥(補中益氣丸對內臟下垂有一定療效,但病因是:脾胃虛弱,方法是:甘溫除大熱)無專方專藥治療內臟下綜合癥的空白(筆者首次提出“內臟下垂綜合癥”這種觀點)。
1.4.筆者認為:“五臟俱虛,導致人體內臟下垂(心、肝、腎、脾、胃、子宮、疝氣、肛門等),內臟下垂導致內臟下垂綜合癥”,即人體全身的病理現象:“表證里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陰證陽證等(1.感冒證候群,2.頭部癥候群,3.胸部證候群,4.腹部癥候群,5.腰頸肩及四肢癥候群,6.二便異常等)表面現象--標”。內臟下垂與人體五臟六腑有密切聯系,幾乎“每一對臟腑都有內臟下垂”。內臟下垂導致人體一百多種病或癥的發生或發展.中醫學認為:
1.4.1、腎為先天之本,人體元氣之根,主藏精,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開竅于耳及二陰,其華在發,與膀胱相表里。腎虛而人體先天不足,或進化過程中的不足,可致“腎下垂(臨床少見)”,腎虛可致腎虛腰痛,頸痛,肩及四肢關節麻木,酸軟疼痛(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駝背、或骨質疏松癥、或風濕病,寒濕病(歸納為:腰頸肩四肢癥候群)等,一般都有易感冒或反復感冒存在,經輔助檢查,一般都有內臟下垂存在,(按內臟下垂綜合癥治療,服用文氏百病丸,療放高于現有中藥處方或中成藥);腎陽虛則小便不利,或浮腫,或夜尿多,或遺尿,或小腹痛,或尿頻尿急尿痛(大部份是內臟下垂所導致的一個證狀,是否是胃下垂壓迫腸道,腸道壓迫子宮或膀胱,促使膀胱不能貯尿所致?);或陽(氣)虛便秘(筆者觀察:習慣性便秘是:'五臟皆虛’所致,不分年齡及性別,不分時間長短,服用文氏百病丸4劑顯效,10--15劑可愈,故便秘一證,不一定是:肺移熱于大腸,或實熱,或陰虛腸燥等因素所致),腎不納氣則出現:咳嗽、哮喘、或心累氣緊(歸納為:胸部癥候群)或習齒松動疼痛,或脫落;心腎不交可致: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筆者將其歸納為:頭部癥候群),腎陽虛則怕冷,冷則易生凍瘡(一般都有胃下垂存在)。腎慮則頭發早白或脫發。腎虛則骨折久不愈合。筆者探索發現:“人體陽氣不足是先天性的,是人體出生或嬰幼兒時期就形成的,與內臟下垂有密切聯系”,經臨床觀察,人體陽氣不足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具有陽氣不足的臨床表現,即人體出生就表現陽氣不足,而且拌隨其終身,故“補腎壯陽”是治療內臟下垂的關鍵原則之一。選用附片、胡桃仁、肉桂、紫河車、菌靈草等藥補腎壯陽治之。
1.4.2.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主統血,主四肢,主肌肉,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與胃相表里,胃主受納,脾氣主升,胃氣主降。人體先天不足(人體進化過程中的缺陷),可致后天不足,人體后天不足(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不足,嬰幼兒時期就已形成),即脾胃虛弱,可致:脾胃不和,或失常,胃氣不降則腹脹腹痛,腹部游走性疼痛,或腹部瘕癥(是重度胃下垂壓迫腸道或便秘引起)拌腸鳴,若胃氣上逆.則出現惡心嘔吐,喛氣或喛腐吞酸,或喉間不適,或口干.口苦.口嗅.或口舌生瘡,牙齦腫痛(急.慢性口腔潰瘍,按實熱或虛熱治療,只能好轉不能痊愈,而且反復發作;按內臟下垂綜合癥治療,可治愈,減少復發)。脾氣不升可致中氣下陷而出現胃下垂(人類發病最高,占40-60%),脾臟下垂(少見),子宮脫垂(老年女性多見),脫肛(常見),腹瀉,白帶增多,消瘦乏力,面色萎黃,或貧血,各種出血證,或急慢性尋麻疹等等,都與脾胃虛弱有關;脾虛可致水濕停留,出現頭身重痛,水腫(或激素引起);脾虛可致氣虛便秘,或大便墜脹,或空坐(一般都有胃下垂存在)。患者饑餓時,心慌氣短,或昏倒,吊不起(氣百分之百有胃下垂存在)。糖尿病是人體葡萄糖從小便中排出,是脾虛不能升清所致。肥胖病也與脾胃虛弱有密切聯系;脾虛導致腹壁肌肉松弛,是引起內臟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疾病引起的脾臟腫人,應考慮為脾臟下垂),在內臟下垂中,胃下垂在患病的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為什么胃病久治不愈,胃寒可能拌隨人體終身,故:“補脾益氣,溫胃散寒,是治療內臟下垂重要治法之一”,選用人參、炙黃苠、白術、人棗、炮姜、肉桂、白豆蔻、炙甘草等藥補脾益氣,溫胃散寒。
1.4.3、心主血脈、主神志、開竅于舌、其華在面、與小腸相表里,小腸有分清別濁,有消化食物并把營養物質吸收輸送致五臟去貯存和利用的作用,把槽粕送到大腸或膀胱去排泄等作用。人體先天不足,脾胃虛弱可致人體氣血不足,影響心主血脈.主神志功能,則表現面色萎黃,口唇.爪甲.舌質淡白無華等貧血證:心脾兩虛,心血瘀阻,則心累心跳或胸痛,心悸.脈結代(肺心病、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缺血等很多心肺病或證都與“內臟下垂”有密切聯系,因病變部位在胸部,筆者將心肺疾病歸納為:胸部證候群):或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或精神.神志方面“的改變,如各種神經官能證(筆者觀察:有內臟下垂的患者,精神.神志方面的證狀相當明顯,筆者將其歸納為'頭部癥候群’,服用文氏百病丸,臨床證狀顯著 改善或治愈)等。心虛亦可引起心臟下垂(電視上有報導)。心火上炎致舌尖紅、舌痛、口腔糜爛(導赤散、上清丸、牛黃解毒片等苦寒藥只能服用1--3次,連服4天可能加重病情)等,心移熱于小腸(導赤散一類藥物只能治標)則出現小便短、黃赤或血尿,多尿,小腹疼痛,便秘(服用文氏百病丸療效顯著)等證。“補心養心,補血活血,安神定志”在治療“內臟下垂”中占有重要地位,選用當歸、三七、炙黃芪、紫河車等藥治之。
1.4.4、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升竅于目、其華在爪,與膽相表里。膽具有分泌膽汁,有助肝疏泄作用,患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可致肝的疏泄功能,藏血功能等功能異常,出現肝氣犯胃或肝氣郁結,兩脅肋疼痛,或喛氣吐酸,或黃疽或喛腐、嘔吐;或五梗瀉,或腹痛則瀉,或五梗瀉,瀉后痛減(肝氣犯脾--胃下垂壓迫腸管,腸內氣體不通,則腹痛,便后腸內氣體隨大便排出,則腹痛消失,按照內臟下垂治療,服用文氏百病丸4劑可愈);若肝(陰)血不足,可致頭昏目眩(美尼爾氏綜合癥),長期眼紅、眼痛、眼澀、流淚、眼花(按內臟下垂治療效佳),耳鳴,或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或高血壓病,中風偏癱,口眼歪斜(若外風引起,面癱多與經常感冒有關),白內障(一般有胃下垂),或癲、狂、癇等精神或神志病變(歸納為:頭部癥候群);亦可引起肝下垂(少見,肝臟腫大、或下垂.服用文氏百病丸效佳),疝氣病(內臟下垂之一,臨床常見),或肢體麻木,曲伸不利,或疼痛;或易暈車船(一般有內臟下垂存在)。乳房、生殖器疾病、出血、月經不調等亦與肝膽有關(諸多婦科疾病與內臟下垂有關)。因肝主筋,內臟下垂是筋(韌帶)松弛,故應“補肝養肝,”選用當歸、紫河車、三七、續斷等藥治之。
1.4.5.肺主氣、可呼吸,肺主肅降,通調水道,主皮毛,開竅于鼻,其華在皮毛。肺與大腸相表里。脾虛或腎虛,可致肺氣虛,引起咳嗽氣緊,或哮喘,心累心跳,全身無力,肺氣虛體表不固者,經常感冒或反復感冒,或惡風、冷汗等表虛證。慢性鼻炎,很多皮膚病與肺有關,泄瀉,便秘,便血,小便短少,面目浮腫,痔瘡,肛門脫出(內臟下垂的一種)等病證,也與肺、大腸有密切聯系。在本臟腑中,有很多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慢性病,如:反復感冒,慢性咽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習慣性便秘,急慢性腸炎,肛門脫垂,痔瘡,諸多皮膚病…等病證;筆者發現:大多數都有“內臟下垂”,特別是有“胃下垂”存在,服用文氏百病丸后,很多患者好轉或痊愈,復發率低。故大補肺氣,補肺養肺,在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選用蜜炙黃芪、人參、靈芝草、紫河車、胡桃仁等人劑量補氣藥治之。
根據以上五臟六腑簡析:內臟下垂導致的病或證是全身性的,便于理解和辨別,筆者將按人體大概部位來劃分,分別是:1.頭部癥候群,2.胸部癥候群,3.腹部癥候群,4.腰頸肩及四肢癥候群,5.大便異常,6.小便異常,由于具有以上部位病或證的患者,易感冒或反復感冒,或三天兩頭感冒,經檢查發現,50-60%的患者,都有內臟下垂存在,故感冒是五臟皆虛,內臟下垂導致的,故將其歸納為:內臟下垂綜合癥之一,按照以上部位來劃分,雖然不能概括內臟下垂綜合癥的全部臨床表現,但按照肌腑辨證,六經辨證…等部位,仍然可以劃分和補充,或患者只要有'某一內臟下重’,不管是什么病或證,筆者認為:“見一證便是”,只要按內臟下垂綜合癥治療,服用文氏百病丸,將會取得顯者的、意想不到的、神奇的療效。
綜上所述:人體每一對臟腑均有內臟下垂存在,筆者認為,“內臟下垂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或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缺陷,即人體出生或嬰幼兒時期就已經形成(如胃下垂),是先天性、遺傳性、全身性疾病,是人體五臟俱虛導致的,內臟下垂又導致內臟下垂綜合癥”,“內臟下垂可能是人類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因除外)”。現在人們沒有認識內臟下垂對人體的危害性,有的醫師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內臟下垂”,更不知道“內臟下垂綜合癥”,都是對證治療,現濫用抗生素、激素、止痛類藥物成為普遍現象,也會加重患者病情,由此惡性循環,導致人體一百多種病或證的發生或發展,故出現“內臟下垂綜介癥(本虛標實,臨床表現為:表證里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陰證陽證)”。按照中醫“整體觀念”及筆者創立的“辨病施治,整體治療”的方法,其治療大法是:“補五臟之虛為主,佐以升臟腑、去風、寒、濕、毒邪,舒筋、活血、消腫、止咳、止痛”。“文氏百病丸”根據中醫“整體觀念”及筆者創立的:“辨病施治,整體治療”(區別于中醫辨證論治)方法,結合內臟下垂綜合癥的臨床表現:1、感冒癥候群2、頭部癥候群3、胸部癥候群4、腹部療候群5、腰頸肩及四肢癥候群6、大.小便異常等全身病情,以及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論,經六次修改而研制成功,該制劑體現發明者的理論觀點和方法,是對中醫中藥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2、文氏百病丸
2.1藥物組成:
A、吉寧人參10--15份,炒胡桃仁10--30份,續斷6--10份,蜜炙川芪30--100份,大棗20--30份,蜜炙甘草3--6份,全當歸10--12份,生白術10--20份,炙白附片10--20份,炮姜6--10份,威靈仙根6--10份,紫河車6--10份,云南三七3--6份,白豆蔻6--10份,蒲公英20--30份,防風6--10份,葛根6--10份,仙鶴草6--10份,靈芝草6--10份,肉桂3--10份,蜜炙麻黃6--10份,其二十一味中藥組成。
B、如藥源缺乏,吉寧人參可用同類藥黨參20--30份代替,續斷可用肉蓯蓉或仙茅6--10份代替,川黃芪可用北黃芪50--100份代替,當歸可用枸杞10--15份或熟地20--30份代替,白附片可用黑附片10--20份代替、紫河車可用阿膠6--10份代替,三七可用紅花6--10或丹參20--30份代替,白豆蔻可用砂仁6--10份代替,蒲公英可用紫花地丁20--30份代替,防風可用羌活或獨活6--10份代替,仙鶴草可用石榴皮6--10份代替。
C.以上各藥按配方所屬產地,精心組織藥物,配方嚴禁使用假冒偽劣藥物。
D以上藥物,按照中藥炮炙規范精心炮炙加工。
2.2、制劑:
按照以上藥物的配伍比例:重量份,按照中藥工廠化、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的制劑操作標淮,分別制成(蜜)丸劑、滴丸、片劑、顆粒劑、膠囊、口服液六種劑型。
2.3用量用法:以上劑型成人按原生藥9--18g/次,日3--4次,飯前一小時溫開水沖服,嬰幼兒照醫囑。
2.1、功效:補五臟之虛為主,佐以升臟腑、去風、寒、濕、毒邪,舒筋、活血、消腫、止咳、止痛。
2.5、主治:人體五臟皆虛,內臟下垂,人體功能紊亂導致的內臟下垂綜合癥(見“內臟下垂綜合癥與內臟下垂”一文),用于人體一百多種病或證的治療和預防。
2.6、文氏百病丸可作為中醫治療平臺:
不管是人體表證里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陰證陽證、不管是發熱或腹痛,人便稀或干燥,不管是糖尿病或高血壓…等,也不管是內科或外科、兒科或婦科…等科疾病,只要有內臟下垂綜合癥的臨床表現,都可以運用,故可作為中醫中藥治療平臺,西醫西藥有糖水、糖鹽水作為平臺,中醫中藥至今沒有這樣一個平臺。如配合逍遙散…治療婦科疾病,配合參苓白術散治療小兒脾虛腹瀉,配合血府逐瘀片、治療風心、冠心病等,配合小柴片,治療少陽證,配合蒼耳子散,治療急慢性鼻炎等等,其療效可能比單純的方、藥更好,筆者認為大部份中醫方、藥都是治標,配合文氏百病丸達到標本兼治。
2.7、文氏百病丸可作為西醫輔助治療平臺:
文氏百病丸能治療人體一百多種病或證,故可作為西醫西藥輔助治療平臺,西醫抗菌消炎,急性病比中醫療效好,但不用抗菌素或激素藥物,療效不如中醫(中醫治病考慮人體之虛),現人們公認:大部份西藥都是治標不治本,毒副作用大,有成隱性,依賴性,賴藥性,易損傷人體(肝腎胃等臟器功能)正氣,如配合文氏百病丸服用,可以增強西藥的療效,縮短病程,節藥費用,減少復發,減輕或消除西藥的毒副作用,增強患者體質等作用。如:文氏百病丸配合西藥,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該病是內臟下垂綜合癥之一),可以很快治愈,并減少復發,很多皮膚病,如慢性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純西藥不能治愈,如配合文氏百病丸治療,是可以治愈的。又如習慣性便秘,中、西醫只能緩解證狀,服用文氏百病丸四劑,可以明顯好轉,如時間短者可以治愈,15劑以上可以減少復發,這是中、西醫結合的最佳配伍。(本人經驗)
2.8、文氏百病丸,用于兒科疾病的治療:
筆者經長期觀察發現,嬰幼兒疾病很多都有“內臟下垂綜合癥”的臨床表現,可以直接影響到今后健康,現在很多青年、中年、或老年疾病,很多都是嬰幼兒時期就已經形成的。如嬰幼兒時期,長期或經常感冒者,今后一般都要并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眼病,或肺氣腫,肺心病,腹痛腹瀉等病證,很多幼兒急、慢性病或證,經輔檢證實:很多患者都有“內臟下垂”存在。故筆者論定:“內臟下垂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或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缺陷,即人體出身或嬰幼兒時期就已形成(如胃下垂),是先天性、遺傳性、全身性疾病”,故對嬰幼兒疾病,應做到“四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盡早服用文氏百病丸,可以減少或減輕,或避免很多并發癥的發生 或發展,對于人類的健康長壽具有深遠意義。現在的中醫兒科,人們根本不相信中醫中藥,因現在的中醫方劑或中成藥,能治療嬰幼兒全身病證方或藥根本就沒有,或療效差,希望文氏百病丸的發明,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
2.9、文氏百病丸方義分析:
“文氏百病丸”專為人體“五臟皆虛,內臟下垂綜合癥”而研制,運用筆者創立的“辨病施治,整體治療(不是中醫的辨證施治)”方法,該制劑分別由補腎、補脾、補心、補肝、補肺五組君藥為主,方中重用人參、附片、肉桂、胡桃仁、紫河車、靈芝草、補人體先天之本,調補人體陽氣。炙黃芪、生白術、大棗、人參、炮姜、肉桂、白豆蔻、炙甘草調補人體后天之本,大補人體中焦之氣而補脾益氣,溫胃散寒。紫河車、續斷、當歸、人參調養肝木,調肝血。蜜炙黃芪、當歸、紫河車、靈芝草、三七調養心火,補心血促進血脈正常運行。人參、炙黃芪、靈芝草、胡桃仁、紫河車大補人生之氣而調補肺金。方中五組君藥,補五臟之虛,提升臟腑,治療人體疾病的根本;針對五臟皆虛,內臟下垂導致的諸多兼證:風、寒、濕、腫、毒、瘀血、瘡瘍、蟲等,佐以炙麻黃、威靈仙、防風、葛根、白豆蔻、三七、蒲公英、仙鶴草、炙甘草等藥,助君藥升臟腑,去風、寒、濕、毒邪,舒筋、活血、消腫、止咳、止痛,方中重用蜜炙黃芪、人參、附片、胡桃仁、白術、紫河車、治療人體五臟皆虛、將產生巨大的治療作用,方中續斷,既能補又有提升臟腑作用,方中重用蒲公英,解人體全身之毒(人體功能活動產生的毒氣)。方中三七,活血、化瘀血、消腫、止血、止痛,可消除體內因五臟皆虛導致的瘀血,腫痛,各種出血證等并發癥,全方配伍嚴密,具有五色、五味、合五節、入五臟、入五體、入五竅、諸藥合用,具有補五臟之虛,特別是調補先天之本,后天之本,及大補肺金,同時具有補五體,利五竅,調脾胃,升臟腑的功效,本方味甘、不苦、無嗅味、滋補而不膩、溫熱而不燥,適用于人體五臟虛弱,內臟下垂,人體功能紊亂導致的內臟下垂綜合癥:1.感冒癥候群2.頭部癥候群3.胸部癥候群4.腹部癥候群5.腰頸肩及四肢癥候群6.大、小便異常等,其臨床表現為:表證里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陰證陽證,適用于人體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口腔、五官…等各科一百多種病或證的治療和預防,它標本兼治,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經筆者多年反復驗證,有效率100%,而且復發率低,療效持久,無禁忌證,無毒副作用益用。
實施方式
文氏百病丸的配伍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1.文氏百病丸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有效率100%。
“文氏百病丸”專為“內臟下垂綜合癥”而研制,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療效好,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無毒副作用。筆者認為:五臟皆虛,內臟下垂可能導致人體一百多種病或證的發生或發展,故該方對人體一百多種病或證有預防和治療作用(文氏百病丸的來歷),筆者經多年,幾萬人次的探索,經1000例患者的系統觀察,經120例內臟下垂患者半年至四年的跟綜總結,該方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標本兼治,治愈104/120例,全身病情治愈,半年至四年不復發或少復發,治愈率達86.66%,好轉16/120例,全身病情明顯減輕或好轉,好轉率13.33%,主要是沒有堅持服藥,無效率為零,總有效率100%;120人共計服藥1772劑,平均14.77劑,其中最少2劑,最多達82劑,結論:運用文氏百病丸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服藥時間越長(30天以上),或服藥劑數越多(一般服用十五劑以上),療效越好,治愈率越高,無禁忌證,無毒副作用,并且可以預防和減少人體疾病復發的功效。同時也說明文氏百病丸配伍是科學的,現有中成藥或中醫方劑,沒有這些作用或功效。(注:文氏百病丸治療的是全身病或證,1.治愈率、好轉率、有效率等標準待定。2.附120例不同病、證的內臟下垂綜合癥病案,說明其療效)。
1.1.附:120例內臟下垂綜合癥案例統計,說明文氏百病丸的“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
1.1.1.、臨床資料:120例全部為門診病例,其中男53人,女67人。40以下48人,其中最小6月;41歲以上72人,其中最大的86歲。
1.1.2、120例不同病、證患者中,全部具備“內臟下垂綜合癥”的診斷標準(筆者自訂):
A:具有(1).感冒癥候群102人,占85%;(2).頭部癥候群93人,占77.5%;(3).胸部癥候群85人,占70.83%;(4).腹部證候群118人,占98.33%;(5).腰、頸、肩及四肢癥候群78人,占65%;(6).大便異常93人,占77.5%;(7).小便異常63人,占52.5%。
B:有胃下垂97人,疝氣12人,肛門脫垂未統計,其他內臟下垂未收錄。
1.1.3、病程:患病一般都是半年至幾十年不等,全部是中、西藥物治療效果較差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疑難雜病。
3.1.4、治療方法:120例全部服用文氏百病丸,一般服用四劑以上者作為統計對象,對長期服用西藥止痛、鎮靜、抗菌泰、激素等西藥有成癮性、依賴性的患者,逐步停用西藥。
1.1.5、治療標準(自訂):
A、治愈:半年至4年全身病或證消失,未復發或少復發,或內臟下垂上升未再下降者。
B、好轉:服藥后全身病情明顯減輕或好轉,服藥數量少,未堅持服藥者。
C、無效:服藥四劑,全身病情未改善或加重者。
1.1.6、治療結果:120例共計服藥1772劑.平均服藥14.77劑,其中40歲以下48人,服藥614劑,平均12.79劑,(一急性闌尾炎只服藥2劑病愈,至今未復發);41歲以上72人,服藥1158劑,平均16.08劑,(一慢支炎,患支氣管哮喘病45年,服藥82劑病愈,觀察三年多未復發);120例中,治愈104人,治愈率86.67%;好轉16例,好轉率13.33%;無效為零,總有率100%。所有患者無毒副反應。
1.1.7、結論:文氏百病丸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1).服藥時間越長,劑數越多(一般服用15劑以上或丸散劑30天以上),療效越好,治愈率越高,復發率越低,服藥劑數與治愈數成正比。(2).患病年齡越小,服藥少,治愈率高,復發率低。(3).患病年齡越大,服藥劑數越多,療效越好,復發率低。(4).文氏百病丸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治愈率達86.67%,好轉率13.33%、無效率為零,總有效率100%。(5).以上統計證明:文氏百病丸的配伍是科學的,文氏百病丸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療效肯定,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無禁忌證,無毒副反應。(6).同時也證明“文氏百病丸”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現有中成藥或中醫方劑沒有一種具備以上作用和療效。
2、內臟下垂綜合癥的發現,可能填補人類病因學的一個空白,文氏百病丸的發明,可能填補西醫有病無藥的空白,填補了中醫中藥無病名,無專方專藥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的空白,筆者的這一發現和發明,可能改寫中醫中藥的歷史,可能改寫中醫中藥的有些理論觀點和方法。現市面上的中成藥,或中藥方劑,或宮庭秘方(筆者認為:中藥方劑人部份是治標),或西藥,無一種專治內臟下垂及其綜合癥的制劑或藥物,在中醫方劑中或中成藥中,還沒有一種藥物能治療人體幾種或數十種以上病或證,可以連續服用80劑以上(付某從小患哮喘,病已45年,每年發作2--5次,每次發作需住院治療,患者服用文氏百病丸82劑,哮喘3年多未發作,現感冒也很少發生),而且無毒副作用,又無禁忌證的中成藥或配方,證明文氏百病丸具備了“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的特性。
3、“內臟下垂綜合癥”的發現,“辨病施治,整體治療”方法創立,“文氏百病丸”的發明:
筆者發現“內臟下垂綜合癥”,可能找到了人類疾病發生的根源,它可能是人類疾病發生的重要病因之一,中醫的“辨證論治”方法不能解決內臟下垂導致的全身病理現象,創立“辨病施治,整體治療”的方法,從而發明中藥復方制劑“文氏百病丸”,是對中醫中藥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文氏百病丸的配伍理論,對中醫中藥的很多理論提出了挑戰!中醫理論認為:舌苔厚膩者一般不能服補藥(人參.黨參.大棗.沙參……等),恐潤之則病深不解;有表證者不能服補藥,恐引邪入里,加重病情;舌紅、或絳、或干、或少苔無苔、口渴、紅腫、熱、便秘、苔黃、脈數等熱(實證.熱證.陰虛證)證者,不能服熱藥(附片.干姜.肉桂…等),恐火上加油,……等理論觀點(以上熱證,筆者認為:是五臟皆虛,內臟下垂導致的一種病理現象一標證,按照“五臟皆虛,內臟下垂綜合癥”治療,熱證緩解,不易復發;若按現在中醫的熱證治療,服用寒性、涼性、苦寒藥物,病情可能臨時緩解,易復發,若繼續服用,病情可能加重或變生它病),實際上與患者臨床表現不相符,筆者認為:中醫八綱辨證中,虛證是本,其余七證是標,“五臟皆虛,內臟下垂”為本,內臟下垂導致的綜合癥(不管是寒證熱證、表證里證、實證、陰證陽證,也不管是風、寒、暑、濕…)都是標證。文氏百病丸根據筆者以上理論觀點,“辨病施治,整體治療”(不是中醫辨證論治)而研制,打破了中醫幾千年來“辨證論治或辨證施治”的理論觀點和方法,經幾萬人次的臨床觀察,經1000例內臟下垂患者的系統統計,120例患者半年至4年的跟綜總結,實踐證明文氏百病丸配伍是科學的,是符合臨床實際的,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現有中成藥不具備這三性。
4、文氏百病丸采用(中藥大辭典)規定的地道中藥材,純天然制劑,完全符合現代環保理念,該復 方制劑可以煎服,或制成散劑,蜜丸(或濃縮丸)、沖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多種劑型,完全可以工廠化,大批量生產。
5、文氏百病丸,治百病名符其實,名不虛傳:
文氏百病丸味甘.不苦.無嗅味.具有補五臟之虛,溫熱之藥補五臟之火,適用于人類大多數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無毒副作用,不產生賴藥性,經筆者多年觀察,不論男女老幼、肥胖或消瘦,不分表證或里證,寒證或熱證,虛證或實證,陰證或陽證,不管是高燒或腹痛,腹瀉或便秘,不管是糖尿病或高血壓,也不管是傳染病或癌證(A.筆者患喉癌,化療一療程,肝功能嚴重損害,停止化療及西藥,本方去紫河車,加半枝蓮、百花蛇舌草,服用已58天,至今未發現毒副作用,病情已明顯好轉,B.筆者毋親84歲,2012年10月患中風,左側偏癱(腦血栓),高血壓,老年癡呆病,冠心病,重度胃下垂,習慣性便秘,椎間盤突出癥…等十余種病證,服用文氏百病丸去紫河車22劑,停用西藥,服藥90天,現病愈如初,還能參加扯草草,掃地,洗自己的衣服等輕微勞動,今年5月5日在夫人培同下,從鎮金坐汽車、火車到新疆尉梨縣去耍,病愈至今已半年未復發,無毒副作用),只要有內臟下垂存在,或符合內臟下垂綜合癥1、2、3、4、5、6、7項中的1--3項,或以上臨床表現者(見一證便是),均可以長期服用,或反復服用,無禁忌證,是對人體有益無害的制劑,有病者服用,可以很快治愈或減少復發,無病者服用,可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發生或發展,由此推斷:文氏百病丸可以人面積推廣使用。現中、西藥物中,沒有一種藥物具備以上作用和功效。
6、文氏百病丸: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可產生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文氏百病丸治療內臟下垂綜合癥,治愈率高,復發率底,無禁忌證,治療費用低,可為人類、為國家、為家庭和個人節約巨大的醫藥費用(巨大的輔檢費用),特別是為患者減輕的醫療費用無法用數字來表述的。人體內臟下垂可能占人類消瘦型的40--60%以上,筆者估計,中國可能有8--9億以上人患內臟下垂及其綜合癥,全世界應有多少人患內臟下垂及其綜合癥呢?真是一個巨大的患病群體,巨大的消費人群,以人均消費50--100元計算,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文氏百病丸作為一個產品,可工廠化生產,藥農從種到采收,從藥材到產品,產品到患者消費,將形成一條長長的產業鏈,可以為國家解決眾多人就業,若打入國際市場,將為國家換回可觀的外匯。可以預見:文氏百病丸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對人類的貢獻更是不可估量的!
7、文氏百病丸用于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
筆者觀察:患肺結核、痢疾、麻疹、白喉、流感…等傳染病者,大多有“五臟皆虛、內臟下垂”,由于該制劑具有補五臟之虛,治病防病,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可以預見,大面積預防,服用文氏百病丸,可以減輕、或堿緩各種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的傳染速度,或減少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或治愈各種傳染病,將產生及其重要作用。
8、“內臟下垂綜合癥”的發現,“辨病施治,整體治療”方法的創立,“文氏百病丸”的發明,是否可以減少內臟下垂綜合癥的發生率?是否可以治愈或減少人類的有些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或證?是否可延長人類的壽命?是否對人類的進化(遺傳性)產生積極影響?是否將中醫中藥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是否改變中醫中藥理論停滯不前的現狀?是否會引起中醫中藥的一場變革?將由歷史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