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chuàng)
春節(jié)大家過得怎么樣啊,是不是有朋友們已經在盼望著下個假期了。今年過年呢,我?guī)е艿苊妹脗內ル娪霸嚎戳藞鲭娪埃惺芰艘话汛汗?jié)檔的熱度,看了一下《滿江紅》。票特別難買,不知道你們都看的啥。我相信看過《滿江紅》的朋友,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那段集體朗誦,岳飛的詞作《滿江紅》,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笑中帶淚看完的,我也是在這情緒有那么點激動。“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既豪邁又英勇,當然背后藏著一代名將岳飛的豪情與悲切。但您知道嗎,除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岳飛將軍還有一首名作,風格與《滿江紅》截然不同,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岳飛的“另一番風味”,《小重山》。
為什么說是另一番風味呢?先說說我們印象里的岳飛什么形象?他農家出身,天生神力,拉上百斤的弓、開上千斤的弩,不在話下。神勇蓋世,戰(zhàn)績輝煌,年紀輕輕官居高位,還有一腔報國熱血,簡直就是小說里的神仙級人物。那我們就帶著這個英武形象來看這首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首詞和《滿江紅》的氣質迥然不同,那邊“怒發(fā)沖冠”,“笑談渴飲匈奴血”,而《小重山》里的畫面,婉約很多。我們看這首詞字面的意思:秋夜里的蟋蟀不停鳴叫,驚得我夢回千里外的故土,此時是三更時分。既然已經睡不著了,獨自起來在臺階上踱步,人聲悄悄,只有簾外的月光朦朦朧朧。
下闕開頭“白首為功名”,少年到白頭,不過就是為了戰(zhàn)場風云,保家衛(wèi)國,龍鐘老態(tài)的舊山松竹,擋住了回歸故鄉(xiāng)的歸路。想把自己的一腔心事用瑤琴演奏,卻苦于沒有知音,就算演奏到琴弦崩斷,又有誰肯來聽一聽呢?
阻擋他的歸程的是“舊山松竹老”嗎?不是,而是抱殘守缺的朝廷,知音更不是聽琴的知音,而是戰(zhàn)事上的知音。
這正是岳飛的苦處——報國之心無處抒發(fā),他在前線主戰(zhàn),明明在抗金大業(yè)中取得了不少勝利,卻阻擋不了一心主和的皇帝趙構和奸臣秦檜,他一介武將,無法阻擋皇帝對他的忌憚,更無法逾越至高無上的君權。
這首有點“鐵漢柔情”的《小重山》背后,隱藏的正是一代名將字字泣血的無可奈何,眼看家國山河破碎,他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精忠報國”,令人痛心。
當然也有后人研究,無論《滿江紅》還是《小重山》,都未必真的出自岳飛,很可能是后人偽作,然而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幾百年后,岳飛和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家國情懷的感情出口,他作為一種符號,照亮了后世。《滿江紅》與《小重山》,你更偏愛哪一首呢?歡迎在評論區(qū)說說你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