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
創造了國內自然受孕最高年齡紀錄
01
去年,中國人口6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老齡化的問題越發凸顯起來。
從放開二胎政策開始到鼓勵三胎,國家一直在努力促進人口增長,避免老齡化,但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再生了。
然而2019年,一位名叫田新菊的67歲老人卻生下了一個女兒,創造了國內自然受孕最高年齡紀錄。
消息一出,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按道理說,絕大多數女性會在45-55歲之間絕經,一旦絕經就不能再育。
那么田新菊的這個孩子是怎么來的呢?
如今4年過去了,那個曾揚言:“我們老兩口要活到100歲,堅決不麻煩子女”的田新菊夫婦,現在過得怎么樣了呢?
2019年以前,田新菊和黃維平只不過是山東棗莊一對平凡的退休夫妻。
年輕時他們自由戀愛,很快生下了一兒一女,田新菊是婦幼保健院里的一名醫生,黃維平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平日里兩人都很忙,兩個孩子只能交給爺爺奶奶照看著。
漸漸地,孩子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老兩口也迎來了退休生活。
田新菊直到現在也保持著職業習慣,她非常注重身體健康,每天除了接送小孫女上下學,就在院子里種點蔬菜瓜果,就連食用油也是自己炸的。
很多鄰居都說:“黃維平和田新菊看起來一點都不像60多歲的人”。
然而2018年時,66歲的田新菊卻意外患上了腦梗,也正是這次意外得病,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治療的途中,大夫給她開了活血化瘀的藥物,結果上午吃完藥,下午就來了例假。
這可把老兩口嚇壞了,趕忙跑回醫院詢問醫生,醫生卻說這是藥物的正常反應,讓他們別太擔心。
從那之后,田新菊每個月都會來例假,比有些年輕姑娘還要規律。
但在2019年的時候,“例假”又停止了,田新菊沒有多想,以為是藥物的副作用過去了。
可她的肚子經常脹痛,渾身沒有力氣,去醫院一查竟然再次迎來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消息:她意外懷孕了。
夫妻兩人面面相覷,此時田新菊已經67歲了,怎么可能懷孕呢?是不是醫院誤診了?
經過大夫的再次確認,田新菊的確懷孕了,目前處于“胚芽”階段。
答案擺在面前,接下來就是“留與不留”的問題了。
算下來,田新菊的兒女都已經接近40歲了,兒子工作忙,小孫女是老兩口一手拉扯大的,真要是再把孩子生下來,孫女又該怎么稱呼這個“長輩”呢?
況且田新菊的身體并不好,再冒險生子無非是超負荷運轉。
女兒跟弟弟的想法一樣,萬一生產的過程中出現差錯,那么這個孩子往后該怎么生活呢?
“媽,你要是把孩子生下來,咱們就斷絕關系吧”,處于理性的思考,女兒“威脅”母親終止妊娠,但田新菊卻說:
“不用你們管,我跟你爸的退休金加起來一個月一萬多塊錢呢,夠花了”。
一番爭執后,女兒跟父母有了裂痕,從那之后再也沒去看望過老兩口,但生孩子也不是想生就能生的。
有醫生在網絡上討論過此事,他們認為田新菊的卵巢功能已經退化,現在重來月經還能再孕,怎么看都是個“醫學奇跡”。
但田新菊有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壓,再加上67歲的生育高齡,其風險可想而知。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劉成文,也曾為其做過“妊娠風險篩查評估”:“評估結果為紅色高風險,我們誰也無法保證母子平安”。
作為婦幼保健院曾經的醫生,田新菊深知終止妊娠帶來的危害,老兩口經過商量后,決定繼續保胎。
黃維平說:“既然孩子來到了這個世上,我們就盡全力把他生下來,萬一出現什么差池,再終止妊娠也不遲”。
決定“留下”后,醫院專門成立了24小時專家組,就是為了保證田新菊母子平安。
但好在一直到生產前,田新菊也沒出現什么異樣,甚至原有的高血壓,也奇跡般的掉回了正常范圍內。
懷孕36周的時候,醫生考慮到“高齡”因素,決定提前給田新菊剖腹產。
2019年10月25日,田新菊被推進了手術室,由棗莊市婦幼保健院院長親自主刀,手術室外的黃維平緊張的滿頭大汗。
沒一會兒,一個2560克的女嬰發出了嘹亮的哭聲,護士告訴黃維平后,他高興的說道:
“我們已經給她想好名字了,就叫天賜,她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
天賜的出生,讓田新菊刷新了“我國年齡最大的自然受孕產婦”紀錄,引得不少新聞媒體爭相報道。
黃維平抱著女兒笑的合不攏嘴,他說感覺自己瞬間年輕了20歲。
只是他們的事情仍然不被女兒理解,甚至連天賜出生,她都沒來醫院看過。
其實女兒的擔心不是毫無道理的,孩子是順利生下來了,可接下來的撫養問題卻成了個“大麻煩”。
黃維平說:“現在我跟妻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100歲”。
坐月子期間,黃維平請來了一位月嫂,幫忙分擔了部分育兒壓力。
但黃維平沒有閑下來,他每天都會早起去菜市場買土雞蛋和雞鴨魚肉,保證妻子和孩子的營養攝入。到了中午,她還要開著車回去給孫女做頓午飯。
家里還有一只養了兩年的大黃狗,以前黃維平都會牽著它在小區里慢悠悠的遛兩圈,現在不自覺的加快了步伐,溜一圈就趕緊回家。
“妻子還在醫院等著我呢”,成了他最常說的一句話。
田新菊坐完月子后,月嫂走了,照顧一家老小的重任最終還是落在了68歲“超級奶爸”黃維平的身上。
每天早上4點,他就起來給孩子沖奶、拍嗝、哄睡,再為一家人準備早餐,幾乎忙得腳不沾地。
紙尿褲、玩具、奶粉堆滿了各個角落,天賜比較調皮,弄得家里亂七八糟的,有時還會不小心受傷。
黃維平就跟在身后護著她,一邊撿起女兒扔的東西,一邊計劃著將來。
其實在生孩子之前,老兩口就想到了這些麻煩事,包括如何撫養天賜,他們都做好了詳細的規劃。
黃維平接受返聘重操舊業做起了律師,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他干了一輩子的律師,專業能力非常強,委托人都很信任他。
而且他承接的案件大多是網上開庭網上審理,所以不需要出門也能解決工作之需。
每晚把女兒哄睡后,黃維平就打開電腦開始看卷宗、寫報告到凌晨12點多,寫累了就睡一會,睡醒后再繼續寫......
他常自我調侃道:
“別的老人都躺在搖椅上享受退休生活,我卻再次活成了年輕時的模樣,時間不夠用啊”,真是一語雙關。
關于67歲田新菊老來得子一事,后來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就連醫院門前的小攤販都能聊上幾句。
有人稱老兩口太過于自私,萬一出點什么事還得扔給兒女照看,這么做只會給孩子增添壓力。
也有人覺得他們的做法是對的,“自然受孕”是上天給的賞賜,應該尊重小生命的到來。
無論討論聲多么激烈,老兩口都不為所動:“自己的生活自己過,我們不后悔”。
或許小天賜的到來的確給家里帶來了不少福氣,大女兒看見妹妹的照片后瞬間開啟了“寵妹”模式,她經常跑去照顧天賜,還買了很多玩具和衣服。
親人之間,總歸是“血濃于水”的,最終一家人在天賜的“撮合”下又回到了最初的狀態。
只不過受網絡的影響,很多陌生人和記者都跑去醫院詢問夫妻倆“老來得子的秘方”。
黃維平為人熱情老實,給每一個拜訪者都洽談幾句,但這的確打擾了孩子和妻子的休息。
無奈之下,他只能向醫院的安保人員提起此事,他們不想再受外界打擾了,只想安安穩穩的過好當下的日子。
黃維平說:“我們只是普通人,天賜也是個普通的孩子,并沒有什么得子的秘方,還請大家多一份理智”。
其實對于這種情況他也理解,因為“失獨家庭”實在太多了。
截止到2022年8月16日,我國失獨家庭高達110萬。預計到2050年,失獨家庭將增加到1200萬人。
冰冷的數據背后是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據調查顯示,60%的失獨父母,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
自2016年二胎政策放開后,就有不少老人想要“老來得子”,去年全面放開三胎政策后更是如此。
但老來得子沒有什么妙招可言,黃維平和妻子田新菊結婚42年里,也從未預料過此事。
有人曾問,一對年近70歲的夫妻憑什么有底氣覺得自己能照顧好孩子?百年之后不還是麻煩子女嗎?
或許田新菊夫妻倆注重養生、身子板硬朗就是他們留下這個孩子最大的底氣吧。況且老兩口有保險,還給天賜買了很多成長保險,把她撫養長大完全在他們的把握之中。
兩人的一萬多退休金對北上廣來說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在棗莊這樣的三線城市里已經很不錯了。
天賜出生2兩年后,他們一家人再度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人猜測“天賜成了老人的賺錢工具”。
這是怎么回事呢?
04
如今田新菊已經71歲了,老兩口將天賜的日常生活拍成視頻傳到了網上,視頻中的小嬰兒有著大大的眼睛、紅撲撲的臉蛋,非常招人喜歡。
有人稱“天賜成了老人的流量密碼”,黃維平得知后無奈的笑了:“我只是記錄孩子的成長歷程,沒想跟大家要禮物”。
雖然他們有時會在直播間帶貨,但也是憑借著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靠著“吸睛”和“博同情”。
直到目前為止,依然有不少陌生人見到老兩口時會道喜。黃維平說,他們只是普通人,不想再受人關注了。
其實天賜生活的不比其他孩子差,有些父母忙得顧不上孩子,只能交給老人照看。而天賜的父母一直陪在她身邊,每天逗她開心、給她最溫暖的陪伴。
黃維平和田新菊給天賜攢下了錢,女兒和兒子也非常疼愛小妹妹,都搶著日后照顧她,所以天賜的生活完全不用擔心。
反觀部分“失獨家庭”,他們才是最需要關注的群體。
如今,國家已經給予了他們一定的補助金,但“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依然是個難題。
生子沒有什么“秘方”,在此提醒大家在合適的年齡段要孩子才是最佳選擇。
既然天賜正在健健康康的長大,那我們就送上最真誠的祝福吧,也希望那些失獨老人能老有所依、安度一個美好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