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
中華上下五千年其實就是一部血與劍的戰爭史,在這個過程中,北方游牧文明一直是中原農耕文化的巨大威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就已經存在。到了漢代,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后,最厲害的就是匈奴,就連漢高祖劉邦曾經被匈奴圍困。那么到了漢末三國時期,中原地區打成了一鍋粥,為什么北方民族不趁機入侵,白白浪費稱霸中原的機會呢?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為動蕩的時期,其戰爭的殘酷程度和民不聊生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據一些數據顯示,在公元280年晉朝統一三國之時,全國的人口僅剩下七百多萬人。
公元189年,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王朝名存實亡,群雄并起。經過長達幾十年的戰爭,大浪淘沙。公孫瓚、袁紹遺憾地退出了歷史舞臺,最后只剩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分天下??梢哉f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統一天下,近一百年的時間里,整個中原地區大地都處在戰火紛爭中。
面對如此有利的局面,外族們竟然沒有趁機入侵,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并不是他們不想打,而是不能打。首先,實力拉胯。三國時期這些外族中,也就北方的匈奴、鮮卑、東胡、烏桓幾個外族實力稍強。但是仍不足以威脅中原。
就拿最厲害的匈奴來說,雖然漢初連漢高祖都要忌憚他們三分,但是經過幾代漢朝皇帝的打擊、分裂,匈奴元氣大傷,到了三國時期,實力已經遠遠不如巔峰,最多算是一個地區勢力。而烏桓、鮮卑和東胡算是草原的后起之秀,其實力和匈奴人相比都不如,他們又何以能夠威脅漢朝呢? 第二,自顧不暇。當時這些外族,也正處在內斗之中。幾股勢力對北方草原的爭奪也十分激烈,幾個外族之間為了爭奪地盤大戰小戰不斷,草原地區的戰爭就夠他們忙活的了,哪還有心情去挑釁中原。
最后,就是對手太強大。雖然三國時期中原內部烽煙四起,但是各國派去駐守邊疆的都是數一數二的名將,他們在邊境牢牢地筑起一道防線。在北疆,曹操攻烏桓之戰以少勝多,有力的震懾了北方各族。還讓名將田豫戍守邊疆,北疆防線穩如泰山。在南方,蜀國由諸葛亮親自操刀指揮征服南蠻,東吳也派出了呂岱、呂蒙、黃蓋等名將去鎮壓伺機而動的山越等異族。
所以說,盡管三國時期,各個政權內部存在著許多矛盾和沖突,但當外族勢力威脅到中原時,他們會共同采取行動,以確保中原的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