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段旁白:
“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
當下,年輕父母一代忙于工作,受限于種種因素,大部分會選擇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形成了“隔代教育”現象。
有微博網友說「我在國外,跟我媽視頻,剛打開之后鏡頭自然對著我的大臉,剛想撒會嬌“麻麻~”
但還沒等我把這兩字說清楚就聽母上那邊說“你起開,我要看我寶寶(她倆大外孫子)”至此我就成了手機架了...... 」
#爺爺奶奶陪我們長大的時光#話題也引發了網友的很多討論,紛紛回憶起被爺爺奶奶帶大的時光。
奶奶家裝了WIFI,明年你一定要來啊~
26歲了,爺爺還會要帶著我逛集市。
截圖:網友評論
老人們對孩子的是發自內心的,是真摯的。
不可否認,每一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老人們對于孩子的包容,或許會打破我們對孩子立好的規矩。隔代教育的分歧在所難免。
但,隔代教育,并非義務。
此前,就有一個「岳母把女兒女婿告上法庭,索要“帶孫費”20多萬元」新聞。
小蘇與小李的兒子李小某出生后,女婿小李向外婆方某出具《承諾書》,每月支付3000元辛苦費用于帶孩子期間。
兩人離婚后,孩子也一直由外婆方某負責日常生活,但女兒、前女婿都未支付分文辛苦費。2020年10月方某將女兒、前女婿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外孫從出生之日起至今的辛苦費20萬余元。
最終法院判罰女兒與前女婿各向方某支付辛苦費8萬余元。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人,老人照顧孫輩是一種情誼行為。
作為子女,對幫助照顧孫輩的老人應該心懷感恩,而不是將其視為理所應當。
而常提到的“隔代溺愛”,歸根結底是教育理念的不同。
隔代親映射出兩代人的教育觀念,父母在養育孩子是注重未來的發展,孩子能力的培養;老人們更多關注點在于當下的幸福快樂。
如何把握祖輩、父母輩和孫輩三代之間的平衡度,是需要兩代人努力與溝通。
父母與老人彼此分享帶娃過程中的想法,才能找出雙方的問題。從而得到有效的可操作建議,互補的教育理念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保障。
如果你也有隔代帶娃的想法與觀點,老人幫家里承擔了哪些帶娃責任?
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留言,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