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有在追劇嗎?
小編看了最近大火的懸疑劇《八角亭迷霧》,終于等到了大結局。
看了幾集后,感受就是,這大概是個有著懸疑外殼的家庭倫理劇。
這里就和大家捋一捋劇中幾個家庭的故事。
先簡單敘述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江南小鎮的幾個家庭身上,19年前備受寵愛的玄家小女兒玄珍被殺,命案未破,玄家就此破裂,長子玄梁和兩個妹妹都變得壓抑而敏感。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你
玄梁,玄家的長子,對女兒玄念玫的管控欲極強。
他無法走出年少時妹妹玄珍被殺害的陰影,加上女兒和死去的小姑實在是太像了。
所以即使女兒已經18歲了,他也會執拗地每天接送她上下學。
知道女兒被小混混朱勝輝糾纏后,還會責怪是她太招搖。
對女兒的過度保護,是他將沒能保護好妹妹的愧疚,全都傾注到女兒身上,讓玄梁對女兒的愛成為了一種壓迫,最后造成了父女關系的緊張。
而女兒也在父親這種過度保護下,叛逆因子爆發,
放學后故意躲開父親,以去夜店,發生性行為這樣的方式對父親的保護做出反抗。
父親越是管教,女兒更渴望自由。
最后在這場拉扯與斗爭中,兩敗俱傷。
一碗水端平,何必偏心
二姑玄珠和玄珍雖是雙胞胎,但性格與外貌都不盡相同。妹妹玄珍性格開朗,清純可愛,在家中是最受寵的,姐姐玄珠相比之下存在感就低了很多,性格內斂。被偏愛的玄珍越發驕傲,不被重視的玄珠日漸沉默。小時候兩人鬧了別扭,還沒多說什么,家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姐姐惹得妹妹生氣。
原生家庭究竟是帶給了她怎樣的傷痛,才會讓玄珠離家15年未曾再回家。得知母親住院后也只是淡淡說了句“知道了”。
圖源@傳媒劇透君
多子女家庭中不平等的待遇,或許便是悲劇的開始。
偏心的父母會讓不受重視孩子產生自我厭棄的情感,也容易養出驕傲自滿的孩子。
希望父母們都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
圖源:網友評論
除了玄家的家庭氛圍令人窒息,劇中其他兩個家庭也暴露出不少缺點。
玄念玫的朋友木格,母親抽煙喝酒打麻將,木格臥室旁就是母親的牌館。
玄梁來找木格,此時木格一夜未回,但她媽媽卻毫不知情,還大聲對著臥室叫女兒出來。
最后只能尷尬笑笑,原來女兒根本沒回家。
木格在家是高中生的打扮,晚上出門見玄念玫卻畫著濃妝穿著露臍上衣,從媽媽眼皮底下溜出來。
這些細節都能看媽媽對女兒的忽視。
結局最后,失蹤的木格在傳銷組織被警察找到,曾經沉迷麻將的媽媽終于認識到自己對女兒的忽視,承諾以后一定會多陪伴女兒。
同時,糾纏玄念玫的小混混其實是富二代朱勝輝,朱家算是當地的富裕人家。
富裕人家的孩子也缺少陪伴與關愛。
朱勝輝的媽媽在第二天早晨才發現無法聯系上兒子,而爸爸接到電話得知聯系不上時的態度,也能看出,他們過往也是用錢來表達愛和責任。放縱管教讓朱勝輝長成了玩世不恭無所事事的小混混。
在朱勝輝遭遇意外被人殺害后,他們想用錢找人做假證指認他們自我預設的兇手。
可惜,出錢沒能查清真相,也再換不回兒子。
他們給了兒子物質上的優渥生活,但又漠不關心。
孩子最需要的愛與陪伴,父母想補償,卻為時已晚。
《八角亭迷霧》中的家庭,都有各自的苦與痛。
這些家庭故事,也是屏幕外家庭的折射。
故事的最后,內心足夠成熟的玄珠慢慢幫助玄念玫解開心結,內心壓抑的念玫也逐漸開始露出更多的笑容...
玄家人來到玄珍的墓前,傾訴出內心壓抑多年的情感,兇手已落網,真相終大白,籠罩在玄家的迷霧終于消散。
意外從這部懸疑劇中,得到關于家庭對一個人性格的影響,得到關于原生家庭的思考
圖源:官博
正如該劇海報上所寫的“每個人都是家的一角”,家庭生活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甚至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個人的性格。“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我們無法重活一遍童年,只能自我療愈,從父母的問題中告誡自己,該活成什么樣的人,該如何教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