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摔打孔雀,網友直呼歹毒,家庭教育去哪里了?
今年春節,動物園又迎來一波人流量高峰......其中不乏有些熊孩子的身影。昨天,無錫動物園上演殘忍一幕,6歲男孩,突然闖進孔雀園里,逮住其中一只就開始往地上摔打,甚至還掐擰孔雀脖子,場面十分殘忍。圖源:搜狐視頻小孩子的手法仿佛是想要將孔雀置于死地,好在孔雀掙扎時沒什么攻擊性,換成其他兇猛的動物,怕是結果不堪設想。圖源:搜狐視頻景區本意是為了方便游客觀賞孔雀,設置的護欄較低,不料男孩闖入,起初游客以為孩子調皮搗蛋,但是接下來的虐待行為,引來游客不斷地呵斥和阻攔。肯定有人要問了,從闖進追趕孔雀,到虐待結束,全程持續兩三分鐘,難道孩子家長不管管嗎?確實,在男孩虐待孔雀期間,家長全程沒有出面阻攔,直到最后工作人員將男孩帶離園區時,男孩的爸爸才出面領人。難不成家長剛剛一直坐視不管?現在是怕孩子吃虧嗎?浙江省小動物保護協會更是發博稱:這不是玩鬧,是一個孩子惡意的凌虐。不少的網友開始質疑父母是否存在教育失職......有網友說:孩子是一張白紙,這個年齡,所有的行為都是跟著父母學的。后續園區官方回應道:由于景區免費開放,客流量大,只能按照當前防范措施,加強管理,要不就孔雀少放一點。同樣發生在春節旅游旺季的還有,一男子帶小孩在云南昆明海堙大壩抓海鷗,甚至試圖將它塞進罐子。事實上,孩子們從小就會被家長教育,要愛護小動物,但是接二連三的虐動物事件,卻越來越趨向于低齡化,這是不容樂觀的。這個年齡孩子,還在三觀建立初期,不少的行為也好,想法也好,一定程度都是照著父母學來的,所以家長更加要做好教育工作,更是要及時制止,做好榜樣作用。但事實就是,有些家長非但不制止孩子,反倒帶著孩子一起虐待動物。真是應了在 #男孩動物園內將孔雀摔打拔毛# 話題下,網友說的:熊孩子都有熊家長。無獨有偶,順德一男子因為被貓抓傷過,就痛恨貓,某天,看到路邊的兩只貓,竟然帶著身穿校服的兒子一起用磚頭砸貓。后續警察表示:男子虐貓的手段極其殘忍,行為性質極其惡劣,既違反法律規定,也缺乏道德底線,還會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都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此的漠視生命,還怎么教育孩子要尊重生命呢?動物活潑可愛,也是孩子的好玩伴,但是為什么總是有些小孩子總是喜歡虐待小動物,還覺得很滿足很快樂呢?可見,家長對于孩子的生命教育依然欠缺,但同時更要理性看待這樣做的原因。孩子對于新鮮事物本身有較強的好奇心,會想要看看動物某種情況下是怎樣的?圖源:@奮斗的哥幼童有時會把小動物抱在懷里揉一揉,捏一捏,像對待自己的玩具一樣,可能是單純表達喜愛的方式。
有時孩子會扔掉自己的玩具,放在對待動物上也就顯得有點“不分輕重”了,孩子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做法會造成動物的痛苦和傷害,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及時干預和引導,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孩子之所以會虐待小動物,除了少數的好奇心,嚴重時,就可能是具有品行障礙,而往往出現此類征兆時,多數父母都選擇性忽略。近期,在山西臨汾的幾個男孩兒把一只小狗從20樓扔了下去。圖源:百姓關注最令人唏噓的是,在小狗害怕得發出嗷嗷慘叫時,幾個男孩兒卻笑得開心,似乎很享受它在極度恐懼下求救的嚎叫。圖源:百姓關注幾個孩子就這樣隨意的把一條動物的生命剝奪,甚至絲毫不覺得自己做錯,十分可怕。1997年馬薩諸塞州反虐待動物聯盟和東北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中表明:虐待動物者對人類進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出5倍,對財產犯罪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出4倍。無獨有偶,馬鞍山一位小學生竟然用十分殘忍的手段虐殺一條小小的寵物狗。畫面中,男孩牽著一條小狗本來已經進了電梯,但小男孩之后硬生生把小狗踢出電梯,手卻還牽著繩子,然后摁下了開關,最終小狗慘死,而那名小學生一臉淡定,到樓層后,就像無事發生一樣回家了。雖然表面看上去只是虐待動物,但家長若對于孩子的行為漠視不理,那么就可能對孩子以后產生不良影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虐待動物的孩子長大后可能具有暴力傾向,甚至殺人。那些著迷于虐待動物的孩子事實上已走上一條危險道路,暴力傾向會從人的幼年時期延續到成人時期。英國犯罪學家也曾表明,有97%的變態(連鎖)殺人犯,曾在幼時或青年時期表現出強烈的虐待(殺)動物傾向。有句俗語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同樣,孩童時期虐貓虐狗,長大可能會做出更殘忍的事件。因此,家長要及時改變教育方式,培養孩子愛心,教會孩子敬畏生命。父母要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滿足孩子愛的需求,多和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孩子生活、學習上的難題,給予幫助,避免孩子積壓不滿情緒,出現心理問題。父母避免采用嚴苛粗暴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容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甚至誤導孩子學會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不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太多壓力,多點鼓勵和贊許,以免讓孩子積壓過多的不滿情緒。創造機會讓孩子去幫助流浪動物,讓孩子學會去關心和保護動物,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有條件也可以在家撫養小動物,家長讓孩子承擔照顧動物的一部分責任,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去關心和保護動物,培養孩子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孩子能盡早地形成愛心和同情心。父母還可以利用童話和故事等生動形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慢慢地去了解動物這個群體,讓孩子明白"動物也是我們的好朋友""動物也是脆弱的小生命"等。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模仿周邊環境和行為來回應這個世界,如果周邊環境存在虐待動物的人、或父母有虐待動物、家庭暴力等行為,孩子就容易出現虐待動物的傾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