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喜歡用“喪偶式育兒”去批判別人,因為確實有不少家庭的生活條件比較差,爸爸們需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賺錢上;但這不代表我不支持對家庭完全不管不顧的爸爸,因為這對媽媽和孩子非常不公平。
記得前兩年,央視除個個公益廣告《提款機爸爸》,不到三分鐘大家可以看一下:
媽媽帶著女兒彤彤去取錢,然后像往常一樣跟她說:“爸爸給我們錢,可以去買東西了”。女兒問:“爸爸不去嗎?”。媽媽淡淡地回了句,“爸爸工作忙,乖啊”。
從抱在懷里到自己會走路,媽媽每次取錢都會帶著彤彤,而彤彤對爸爸的記憶就只有這臺提款機。于是她經常幻想,提款機爸爸會突然活過來,陪著自己蕩秋千、騎自行車、寫作業、一起睡覺……。
然而隨著過年的鞭炮聲,彤彤醒來發現原來這都是夢,爸爸今年又忙的回不來了……然而真正讓人心疼的不是彤彤的傷心和落寞,而是她那句懂事的“爸爸,新年快樂”~
對于孩子來說,任何好吃的、好玩的永遠替代不了爸爸的陪伴,但是中國爸爸有多少能提供足夠的陪伴?有人做過調查,他們詢問了2000位有3-6歲孩子的爸爸,結果超過八成的人都承認,自己工作很忙平常沒什么時間陪孩子。
在中國家庭,超過半數的家庭,都是由媽媽承擔育兒大部分任務,爸爸的比例只有10%左右,這就表示爸爸陪孩子的時間甚至沒有爺爺奶奶多。
你想讓孩子生活的更富足的一點,但是卻不知道你對有孩子有多重要。
過年只是短短的相聚,知道爸爸要走,孩子匆忙收拾自己的衣服鞋子想要一起走,可等他收拾好之后發現爸爸已經走了……
《少年說》中,小姑娘葉雨欣哭著質問過:“一個月我能見你們幾回啊?你們能不能多關心我啊?賺錢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奇葩說有一起辯題是“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辯題一出來就出現了一面倒的情況,近80%的人都支持取消爸爸稱號。
但是節目組采訪孩子的結果卻讓人意外,3位的孩子的答案都是:不愿意。“因為他是我的爸爸呀,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爸爸工作整天很辛苦,太不容易了。”
在最喜歡的玩具和爸爸陪一天之間做選擇,他們也都選的是后者。
看到孩子的理解和體諒,你不扎心嗎?
孩子的一生就像是一部電視劇,你需要一集一集的追才知道劇情發展到哪了。不同的是,電視劇漏看了可以第二天去看復播,而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啊~
所以如果可以,請不要丟下孩子。
母愛是柔軟的,她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和關愛別人的能力,而父愛是理性的,他可以帶給孩子自信心和自制力。
張的爸爸是大明星,如果我有個爸爸是個大明星一定到處炫耀,但是張卻不愿提及自己的父親,填表格碰到“父親職位”,經常填的是工人或者修鞋的,有時甚至是下崗。而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怨恨父親。
張出生后,父親就一直在外面拍戲。他小時候長得瘦小經常被其他孩子欺負,因為沒有父親撐腰,性格也發內心孤僻,并且對父親逐漸產生怨恨心理,這種心理也讓他走錯了路:兩次吸毒被刑拘。
父親是力量和榜樣的象征,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有研究發現,男孩缺乏父親陪伴會變得軟弱,性格也偏向于女性;而女孩則會缺乏安全感,未來在和男性交往時比較容易焦慮和害羞。
此外在家庭中,因為更高更強壯,所以孩子往往很崇拜爸爸,當爸爸做的一些有責任心的事,他們更容易記在心里,和爸爸相處久了之后,就會更加有責任感和擔當。
除開那些有時間但是不愿陪孩子爸爸,很多爸爸確實不得不為生活而奔波,但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賺錢的方法有很多,但孩子的人生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對于陪孩子,把爸爸們也不用有太多負擔,孩子非常容易滿足,工作日只需要你們擠出一點時間陪陪他,哪怕只是聊會天,他們都會非常開心。放假的時候,把答應孩子去的地方都補上,他們也會記著你的好。
你不可能一輩子都在工作,但是卻要當一輩子爸爸~
關注后點擊下方菜單中的【育兒自助-孕育周刊】,可以查看高級育嬰師編寫的寶寶每個月的育兒指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