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步入2020年不久,就有了讓人跌破眼鏡的新聞。一位媽媽發了條朋友圈,聲稱要為上大一的女兒招一名保姆,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
此消息一出,立馬就上了熱搜,引發了大家的廣泛熱議。不少人都表示:這是妥妥的巨嬰沒錯了。在視頻中,這位媽媽劉女士提到因為女兒從小到大都沒有干過洗衣做飯的活,他們夫妻倆生意忙,沒時間顧忌女兒,才想請一個保姆幫忙照顧。另外,劃個重點,劉女士說“他們學校也有好多這樣的”。這些父母的苦心,我們其實能夠理解。也有網友提到說,并非每個人都得學會洗衣做飯。但是,現實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告訴我們,這樣大包大攬、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的父母,通常只能養出一個不及格的孩子。48歲的啃老海龜,回國后待在家中七年不工作,全靠8旬的老母親養著他。母親得了尿毒癥,都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醫院做透析。而這個海歸,卻將自己的不順心全部歸結到了母親的溺愛上。養廢一個孩子的后果大抵如此,他不會感恩父母的付出,甚至會覺得是父母毀了他的一生。而在日本,也有這樣的悲劇。去年6月,日本76歲的前高官用刀刺死了46歲的啃老兒子。在法庭上,嫌疑人提到,兒子有暴力傾向,和父母關系不和,曾毆打過母親,女兒甚至因為有這樣的哥哥而絕望自殺。兒子在父母一味地包容以及溺愛中長大,以被父親殺死的方式死去。寵溺孩子的后果,最終還得父母自己來承擔。輕度的只是需要負擔起兒子一生的生活,嚴重的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為人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從懷孕開始,就要擔憂孩子是不是健康發育;等孩子出生后,又要為了他的衣食住行操心。滿分父母更是什么事情都為孩子辦得好好的。上幼兒園,要求老師給不會吃飯的孩子喂飯;上學后,為了讓孩子早上多睡一會兒,連牙膏都為他擠好;等孩子上了大學,請個保姆照顧他的衣食住行;大學畢業后,心疼孩子工作辛苦,讓他待在家中當富貴閑人……這樣就會導致,原本早該獨立的人,對父母給予的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如果100分的父母有一天變成了99分,孩子就容易怨恨甚至仇視父母。甚至將自己所有的不順,也歸結到父母身上。作家劉墉曾說過: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他已變成籠子里的小鳥,天天等你喂。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喂他。父母寵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也要教會孩子獨立,讓孩子能夠自己成長于社會。如何才能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1歲自己吃飯,5歲整理書包,10歲打掃房間……盡管孩子一開始并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碼有嘗試的機會,才有進步的可能。點點小事積累,培養起來的就是孩子的獨立性和生存能力。《爸爸去哪兒》中,情商最高的小朋友當有嗯哼一個。能夠養出如此聰明可愛的孩子,當然有杜江和霍思燕的功勞。杜江曾經在《爸爸去哪兒》的最后一期對嗯哼說:“嗯哼,我希望你能明白,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只有讓孩子自己選擇并承擔相應的后果,才會讓他們踏出人生的每一步時都更加謹慎。這樣,也會讓孩子人生的未來道路更加堅實。小鳥終有離巢的一天,父母不可能一直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做一個及格的父母,給予孩子自由成長和獨立的空間,讓他們收獲更廣闊的天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