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有福了!中央一號文件:提高最低收購價,完善生產者補貼
小麥、玉米、大豆、稻谷是我國4大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范圍廣,種植收益的高低,對于農民種植積極性有很大的影響。而種植收益主要有3方面構成,一是產量,二是價格,三是補貼。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補貼這部分,也給出了一定的方向,在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過程中,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在一定程度上,都保護了農民的種植利益,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根據中央一號文件提到,今年還會繼續提高最低收購價,完善生產者補貼,具體怎么說?農民或得到哪些紅利?本篇內容,小幫手就詳細和大家說說。小麥最低收購價是為保護農民利益、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實施的糧食價格調控政策。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23年,已連續將近實施了20年,中間有漲有跌,而從2020年開始,一直到202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實現了“3連漲”。202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當年小麥(三等)每50公斤價格,下同)1.12元/斤,2021年為1.13元/斤,2022年為1.15元/斤,2023年為1.17元/斤。小麥最低保護價不斷上漲,近兩年來,市場小麥價格也在不斷上漲,1.3-1.4元/斤已屬于常見價格,對于農民朋友來說,增加了種地收益。按照一號文件中提出“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或許會讓市場小麥價格再一次得到提高,對于農民來說是好事,提升了農民種植積極性。稻谷最低收購價也是從2004年開始,到今年將近20年了,在這么多年的過程中,和小麥一樣,也有漲有跌,近幾年也呈上漲趨勢。2020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2021年分別為每50公斤122元、128元和130元。2022年分別為每50公斤124元、129元和131元。今年(2023年)的稻谷最低收購價還未發布,按照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不少業內人士預計,和去年相比會持平或者高于去年的最低收購價。這對于稻谷種植戶來說,也是好消息。玉米和大豆以前也有最低收購價政策,不過,從2017年開始,最低收購價政策改為了“市場化收購+生產者補貼”,玉米、大豆價格由市場來定,而國家會對其進行一定的補貼。今年一號文件提到了“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后面還有一句重點,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也就是說,要增加大豆的種植面積,通過對大豆“加大輪作補貼”,縮小種植玉米和大豆的收益差,讓種植大豆的農戶逐漸增多,提高大豆的自給率。東北和內蒙區域是種植玉米和大豆的主產區,以黑龍江來說,2022年種植玉米,每畝補貼28元,種植大豆都要比種植玉米的補貼高了至少200元/畝。另外,哈爾濱部分地區,除了正常的生產者補貼外,對于種植大豆的農戶,每畝還給予良種補貼30元,以此來促進農戶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在農業種植方面,給出了方向,奠定了方針。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糧食是根本,老話說得好“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當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種植效益提高了,讓農民種地掙到錢了,種植的積極性不言而喻,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也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局面。當然,除了上述所說的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之外,從農戶們的角度來說,農資價格近些年來的升高,增加了種植成本,希望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盡快回落。在糧食高產、糧價上漲、農資下跌等多種因素下,農民種地收益增加了,也就實實在在的讓農民嘗到了紅利。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全力抓好糧食生產放在第一位,也說明了重要性,用一些農民的話說,2023年一號文件的發布,讓農民有福了。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