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入伏,今年三伏天會更炎熱嗎?3點特殊不一般,早做準備
時間進入7月份,天氣越來越熱,部分地區最高溫度達到40度左右,還沒進入三伏天,天氣就這么炎熱,那么,入伏以后,今年三伏天會更熱嗎?關于這個問題,當前存在不同的說法,有些方法預測今年會熱,有些方法預測今年不會很熱。下面要說的這3點,或許也是今年和往年相比,比較特殊的3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第一種:在今年5月底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一份通報,大概意思是說今年下半年發生厄爾尼諾事件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此外,厄爾尼諾的發展很可能導致全球氣溫出現新高峰,并增加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這幾年,大家可能聽到拉尼娜現象比較多,厄爾尼諾現象其實和拉尼娜現象相反,簡單來說,拉尼娜現象會造成寒冷,而厄爾尼諾現象會造成炎熱。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預測,今年6月到8月,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概率將增加到約70%,而到了7月至9月將增加到80%。而今年三伏天時間處于7-8月之間,所以,單從該事件來預測,今年三伏天期間可能會比較炎熱。第二種:從三伏天的時間上來分析。今年三伏天的時間還是40天,屬于較長三伏天的范疇。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初伏和末伏的時間是固定的,都是10天,而年份不同,中伏時間有10天和20天之分。如果中伏是10天,那么當年三伏天是30天,持續時間短,會感到不那么炎熱。如果中伏是20天,那么當年三伏天是40天,持續時間長,就會感到炎熱一些。今年中伏時間是20天,三伏天一共是40天。根據“夏至三庚便數伏”的規定,夏至節氣后第3個庚日就是入伏。今年三伏天具體時間為: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一共是40天,因此,今年三伏天會感到相對炎熱一些。第三種:根據民間諺語來分析。諺語有“公伏爽,母伏兇”的說法,大概意思是指,如果當年三伏天屬于“公伏”,那么三伏天期間相對涼爽一些,沒有那么炎熱。相反,如果當年三伏天屬于“母伏”,那么三伏天期間相對炎熱一些。如何判斷“公伏”還是“母伏”?可以根據入伏當天所對應的陰歷時間來確定,如果是奇數,則為“公伏”,如果是偶數,則為“母伏”。舉例來說,今年入伏當天陽歷時間是7月11日,當天對應陰歷時間是五月二十四日,二十四屬于偶數,因此,可以判定今年屬于“母伏”。再結合“公伏爽,母伏兇”的說法,寓意著今年三伏天會相對炎熱一些。通過上述3種不同方式的預測,可以得出同樣的一個結果,那就是今年三伏天期間,相對會比較炎熱一些,大家可能會度過一個炎熱的三伏天。從人們日常生活來說,太過于炎熱不太受人喜歡,尤其是對于戶外工作者來說,在特別炎熱的高溫下干活,屬實遭不住。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農諺說“三伏不熱,五谷不結”,意思指如果三伏天不炎熱的話,田間的農作物會不結果,寓意著產量比較低。原因是夏播作物,生育期相對較短,需要充足的光照,達到有效積溫后,才有利于籽粒飽滿,增加千粒重,進而提高產量。如果生育期內,陰雨天氣多,光照溫度達不到,就可能會導致籽粒干物質積累不足,進而降低產量。但是,凡事都有絕對性,如果長時間處于高溫天氣,又一直不下雨,田間比較干旱,也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比如近期不少地區,田間比較干旱,影響了玉米的生長,導致玉米苗弱、苗黃,不及時灌溉澆水,反而會不利于田間農作物的生長。綜合上述內容來說,預測今年三伏天會比較炎熱,大家可提前做好防曬措施,避免中暑,早做準備,平安度過三伏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