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丨寧語陳奕迅在《十年》里唱到:“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短短幾句,道出情人變回朋友的遺憾。巧的是,陳奕迅的另一部電影《每當變幻時》里,跟主角楊千嬅演繹了一段關于錯過的情感故事。
沉湎過去的陳奕迅和憧憬未來的楊千嬅,兜兜轉轉終歸沒能在一起。他們的遺憾中藏著怎樣的百轉千回?
逃離?還是沉淪? 有句話說,人生浮沉,自由在高處,成長在低谷。經歷人生低谷期的時候,我們要么迫不及待想逃離當下,要么懷緬過往的舒適。楊千嬅飾演的阿妙,為了替父還債,27歲還在菜市富貴墟賣魚。但她覺得自己不屬于這里,她滿心想盡快還清債務,離開這個菜市圈子。白天賣魚,晚上還熬粥賣宵夜,累到沒力氣回家睡覺,只在貨車駕駛艙稍微瞇一會,就起來去早市進魚。在富貴墟的每一個當下,對于阿妙來說都猶如泥潭,纏住腳步。
想要逃離當下,過分向往未來的人,是心懷恐懼、憂心忡忡的。
他們總是處在焦慮的狀態,整個人看起來疲憊又倉惶。像個用盡力氣喘著粗氣趕路的人,眼里只有前方的目標,完全看不到眼前的風景,急匆的腳步打亂了他們呼吸的節奏,更感受不到自己當下的情感需要。和一心逃離的阿妙完全不同,陳奕迅飾演的魚佬在菜市混跡多年,他適應鬧哄哄的菜市生活,他可是太喜歡這個菜市了。魚佬沉淪于富貴墟,不愿走出它一步,不去也不敢想未來的生活會是何種樣子。他只希望富貴墟可以永遠不倒,便能守住這熟悉的過去、美好的回憶,何況這里還有他喜歡的阿妙。事實上,阿妙對魚佬頗有好感的,但她也擔心選擇了魚佬以后會后悔,因此很糾結。
這種撕扯的狀態讓阿妙迷茫困惑,讓魚佬痛苦不堪。他們就像磁鐵,A面相吸,B面相斥。一個一心想要逃離當下,一個放不下過去。他們二人都沒有真正的活在當下。對于他們,當下就像泥沼:一個拼命掙扎,一個放任吞沒。即便他們現在有交集,但他們對未來相反的期待,只會把彼此越推越遠……
面對,才能走出痛苦意外下,阿妙的父親去世了。她離開富貴墟,進入新的工作環境,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學習化妝,去追尋她的嶄新未來。隨著事業初見成效,阿妙終于有功夫,也有心情回看過去。好像一個奮力爬到山頂的人,內心充滿勝利的喜悅和勇武力量,回看來路,總會多一份釋然。這時的阿妙領悟到:人生就是個過程,那些難熬的日子也并非一無是處。包括歲月里的舊相識魚佬,其實也是個可愛有趣的人。她終于可以面帶笑容的回憶過去,可以坦然的正視當下,不疾不徐的從容走向未來。與此同時,堅守在富貴墟的魚佬,抗拒富貴墟被拆的事實,誓死要守住富貴墟,直到被警察強行拖走。
魚佬懷緬的市井人情是珍貴的,但富貴墟不一定帶他走向更好的未來。所以,富貴墟被拆這個意外的“變幻”,不覺中推動他走向新的生活。失去富貴墟的魚佬,無所事事,徹底躺平。他出海、做魚粥,用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充實自己,也平靜心情。他喜歡過的阿妙也曾賣過魚粥,這或許是他懷念過去,走告別過往,向未來的最好方式。偶然間,他遇上一個想留在香港的女孩。假結婚的契機,也陰差陽錯的賦予魚佬新的身份,新的人生方向。結婚生女后的平淡幸福,讓魚佬意識到:任何生命和關系都是在流動中成長的,揪著過去不放,是毫無意義的消磨。在為人夫、為人父的具體責任中,魚佬慢慢走出往昔,和過去和解。阿妙和魚佬,終于在當下,找到了通往未來的力量與底氣。
許知遠在《十三邀》里對話羅翔時說:勇氣是最稀缺的品質,大多數人都是懦弱的。是的,在生活的考驗面前,無論是工作還是情感,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猶豫的、怯懦的,總是需要一個沖破現狀的契機和動力。生活就是這樣吧,因為工作或者情感的求而不得,我們總覺得眼前的生活根本就是一地雞毛。我們無意識的會脫口而出過往如何不堪,當下如何無奈,甚至由此生出很多對生活的抱怨和無來由的自責。身在困境迷局,人會無意義的反芻痛苦,不知不覺養成并不屬于自己的“痛苦之身”,深陷焦慮、掙扎,無法自拔。人們迫切地想要逃離當下,總覺得未知的未來,或許包含諸多美好。可是過去已過,未來未到,唯有當下才實實在在屬于我們。也唯有直面生活,從當下汲取力量,我們才能真正走出過去,走向未來。
當下的力量,滋養我們的未來
《浮生六記》里有一句:“未事不可先迎,既事不可留住,應其自然。”心理學上也認為:活在對未來的過分緊張中,人會焦慮。活在過去的失敗中,人會很容易抑郁;唯有活在當下,人才能平和。未來會自然到來,過分的焦慮只會消耗你的生命和意志;過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一切,千萬別給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標簽。親愛的,我們要拿出勇氣征戰在當下的每時每刻。學會接受命運的偶然,以一種隨遇而安的優雅姿態,過好當下的每天。感受當下力量的滋養,你可以試著這樣做:第一,給生活按個暫停鍵,停止負面、聒噪的思考。試著強制自己暫停一切忙碌,做點自己喜歡、但一直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為自己和家人鉆研美食,安安靜靜練習瑜伽、冥想,或者僅僅只是放空自己,專注的沉淀、思考。讓自己內心不再游離,回歸平靜,找回身心的連接。第二,學會接納、臣服,允許一切的發生。每一個痛苦里都包含著一份成長的禮物,我們要試著耐心地打開它的層層包裝。全然地接納眼前的痛苦、折磨,認清它,擁抱它。順應它賦予我們的成長節奏,張開身心,痛苦就會穿越我們的身體,揚長而去。
第三,用旁觀者的視角,復盤自己的痛苦。身在泥淖,我們往往會失去“出離心”。不妨試著用旁觀者的心態,好好觀察讓你痛苦的事物,前后左右分析它。復盤這份痛苦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從中挖掘積極的影響。從這些痛苦中重新建構自己的認知、換一種敘事邏輯來描述這份痛苦。第四,和過去和解,從當下汲取力量。生活無法重新來過,過往歲月的那些遺憾和不甘心,抓得越緊,越被它折磨。我們必須學會跟過去保持距離,握手言和,練習跟過去說感謝和再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輕裝上陣,真正把注意力拉回當下,專注于當下的人生功課。當我們把視線聚焦當下時,就會發現眼前的每一個人,每一份體驗,會不覺中給我們力量。生而為人,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我們要盡情的感受太陽強烈,水波溫柔。愿我們都能:不憾過去,不畏未來,活在當下。參考資料:《當下的力量》(德)埃克哈特·托利
策劃 | 阿杰編輯 | 秋雨
主播 | 寧語
關注【張德芬空間】視頻號
今日話題親愛的,生命經歷相對較大的變幻時,你是怎樣做的?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