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丨精靈2017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在該書籍出版3個月后,自殺身亡。大眾震驚之余,才知道,書里“被補習班老師誘奸的13歲少女”原型,竟是林奕含本人。很多人都疑惑,為什么過了那么久,那么優秀的林奕含也還被困在“當年的傷害”里?
直到看完最近被封為臺劇神劇的《她和她的她》,我們才明白:心靈的傷,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它其實和身體的傷一樣,需要及時清理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發炎發膿引發更多問題……
當一個女孩,
被熟人性侵《她和她的她》以女主林晨曦(許瑋甯扮演)為主線,顏圣華(賈靜雯扮演)為副線,講述“被性侵女孩”的成長故事。她們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經常被“德高望重”的謝老師叫到家里補習功課。但這個被學生們當作父親來敬重的老師,其實是個性侵女學生的慣犯。謝老師,先是性侵了顏圣華。又故技重施,性侵林晨曦。當時的林晨曦嚇傻了。她沒有反抗,也不知道如何反抗。
“性侵”當然是一生的傷痛。但更可怕的是,這個“傷痛”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連鎖“傷痛”。林晨曦試圖“自救”,卻一次又一次被動的“揭開傷口”重疊傷害。她鼓起勇氣,把事情告訴媽媽。父母不敢相信,不斷質疑:“謝老師那么好,怎么會?你沒有反抗嗎?”
得不到父母信任的晨曦,又去找顏圣華,希望她能一起站出來。可顏圣華退縮了。林晨曦只能鼓起勇氣去報警,卻又被校長和謝老師壓了下來。知道性侵真相的謝師母,為了保住丈夫,竟倒打一耙:“林晨曦對謝老師有其他想法也說不定,事情鬧起來,以后她要怎么做人?”
為了女兒的名譽,父母還是選擇了息事寧人。他們囑咐林晨曦:“忘記這件事,好好念書。”進入高中的晨曦,縱然學業優秀,卻始終無法承受心里的傷,她忍不住把“秘密”告訴了好友,好友卻轉身說了出去,連學校領導都驚動了。領導特意叫來家長,爸爸卻指責女兒撒謊,再次“傷害”女兒。
看起來,是“性侵”傷害了林晨曦。但真相,卻如書籍《走出自我認知的黑箱》所說:“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并不是人生的絕境。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發生,才會把你帶到人生的絕境。”性侵是根源,但原生家庭的“不支持”、同伴的“放棄”、好友的“背叛”,這些看似想通過“掩蓋”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是一次次再往林晨曦傷口上撒鹽。
未被治愈的“性侵”傷害,
發炎化膿引出更多并發癥心理專家施琪嘉教授說:“一個人心理的傷與身體傷口感染相似,有的表面上看似愈合,卻在深層形成一個感染灶,日常相安無事,但在某種刺激下可能出血、發炎、化膿。”“忘記”的林晨曦,外表成長為“優秀代言人”——漂亮、能干,年紀輕輕就買了豪宅。但內在傷口,逐漸潰爛。
她和家人斷絕關系,父親、弟弟去世也沒回家;她無力經營親密關系,嚇跑前任男友,又抗拒現任男友的關心;她緊關心門,沒有任何朋友和社交。更可怕的是,她患上心理疾病——解離癥。當然,這是劇情拍攝的一種藝術呈現形式。具體表現是,林晨曦一遇到壓力,就會脫離現實世界,進入另一個平行時空。壓力在“平行時空釋放”后,才能再次回到現實世界。比如,“鄰居家暴”引起她的焦慮,她“解離”出打抱不平的角色,把鄰居的車砸了,等警察前來處理時,恢復正常的她完全忘記了這件事。
一個人心里有傷的人,會陷在人生的創傷模式中。陷入“心靈受傷——敏感脆弱——自我攻擊——受傷更重”的惡性循環,出現更多心理障礙。如果這些傷,沒有被及時清理治愈,就會化膿腐爛,致使生命完全失去彈性,遇到丁點風吹草動,就會風聲鶴唳,全盤崩潰。后來,她在職場遇到油膩男性騷擾。在重復性“內在傷害”面前,她的“強勢”沒有一點力量,幾乎無法反抗。
她又發現,油膩男的妻子竟然是當年和自己一樣被性侵過的顏圣華。熟悉的人再度引發出“性侵記憶”,內在傷口再次被揭開。承受不住壓力的林晨曦,再一次被性騷擾時,又一次“解離”出“平行時空”,她把“現實中渴望發生的事”都安排進了那個世界:謝老師被謀殺。她失去記憶,忘記了所有事。前任男友和好友合起來保護她。現任男友化成警察守護她。媽媽威脅謝師母:“你再靠近林晨曦,我就殺了你。”隨著案情的展開,她發現,謝老師,是被她的父親、弟弟和顏圣華聯手殺死的,目的是為了替她報仇。為什么替她報仇?因為她被性侵。
在平行時空,她再次“承受了被性侵的記憶”。她也第一次承認創傷:“我的靈魂某些碎片被留在受創現場,我一直困在那里,我的人生卡住了,哪也去不了。”或許是潛意識接納了自己受的傷。再次回歸現實世界的林晨曦,升起了反抗的力量。在男朋友的幫助下,她說服顏圣華合力拿到證據,將職場上的“油膩男”告上法庭。她主動回了家,原諒了爸爸和弟弟當年的“無動于衷”,和原生家庭、和過去和解。
像對待你身體受傷一樣,
去對待你心靈上的傷口這部電視劇,采用懸疑手法拍攝,結尾也是“和解”的完美大結局。但事實上,和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多陷在心理傷害的人,最大的痛苦往往并不來自于傷害本身,而來自于對抗傷害的行為。例如,強行讓自己忘記過去,選擇和解。和解,并不是應對心理傷害的必須選擇。而且,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力量。在這之前,像對待身體上的傷口一樣,去對待心靈的創傷,才是首選。
一、像清洗身體傷口一樣,感受并接納心理傷口的痛苦。心理咨詢師周小寬說:“你需要去表達你的立場,抒發你的情緒,讓你的感受呈現出來,被人看見,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習慣偽裝堅強。但有時候,表達悲傷和痛苦,并不是不體面的事,而是必須的事。
承認,我受了傷。或許是看得見的傷害,例如性侵、霸凌……或許是看不見的傷害,例如原生家庭的忽略,親密關系的背叛,人際關系的傷害……大膽承認:“因為什么事情,我很痛,我很受傷,我需要幫助。”世界上沒有靈丹妙藥能讓我們去掉傷痛,那不如充分去和它待在一起。反而有機會讓憤怒的心慢慢柔軟,才能正面應對人生的修行挑戰。
二、像給身體傷口上藥一樣,為心理傷口“尋找專業的治療”。生活的很多傷害,是可以在“接納”里慢慢溶解的。可以通過瑜伽、運動、閱讀、冥想、音樂療愈等方式學會用“轉念”給心理傷口上藥,把傷害轉念成人生修行的經歷,去獲得生命更高的平靜度。但有些傷害,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受害者本人,可以通過心理醫生、藥物治療、心靈冥想、聯盟抱團自救等各種方式去探索、坦誠、接納和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專業幫助的受害者,他們的家人往往會承擔更大的壓力,所以,也建議他們和受害者同行,也尋求專業指導,為受害者傳遞力量。就像林晨曦的兩任男友。前男友也很愛她,但因為無法承受她“情緒崩潰的冷暴力”而無奈逃走。現任男友則主動學習如何陪伴有心理疾病的人,給了林晨曦很大的助力。受害者的“自救”很重要。受害者的“家人支持”也很有力量。
三、像等待身體傷口結痂掉疤一樣,提升心理修復能力獲得新生。身體受傷時,我們會給出足夠的時間休息,去等待身體的愈合。心理傷口,同樣需要用時間,去囤積直面傷口的力量。美國密歇根大學克魯斯教授研究證實:“在情感中受傷的一方感覺的傷害和肉體受傷具有相似的地方,即'心痛’和身體疼痛度能刺激大腦的相同區域。”及時得到治療的身體傷口,會在呵護里慢慢恢復。同理,及時治療的心理傷口同樣能在時間里慢慢治愈。
無數心理學家表示,創傷可導致心理障礙,但也可以促使人成長。那些清理自己創傷的人,會發現自己內心變得更強大,因為經歷了痛苦,所以感受幸福的能力更強,承擔修行的能力更好。和過去相比,她更從容。和別人相比,她更豁達。沒人喜歡傷害,但面對傷害,我們永遠可以讓“自己”拉“自己”一把,去勇敢地走在“心靈自愈”的路上。
策劃 | 魚甜
編輯 | 魚甜
主播 | 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