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里。前幾天,《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戰落下帷幕。同時,“藍盈瑩初舞臺第一,終場倒數第一”迅速登上熱搜。確實,第一期時,她一舉拿下91分的全場最高,后臺訓練的畫面看起來也十分自律努力。一句“別人越說我不行,我就一定要行給你看”更是成功圈粉無數。隨著節目的推進,大家對她的贊美聲卻漸漸被叫衰聲取代。強迫隊友綁沙包練舞、不在意隊友情緒、逼吳昕學琴等細節被放大。同時,共情能力差、情商低、功利、好勝心強等,這些評價也成了藍盈瑩的標簽。好像她做什么,都是符合標簽的表現,為這些標簽實錘。所以直到終場,藍盈瑩觀眾票數一落千丈,落得倒數第一的下場。人一旦被標簽定義,似乎就很難突圍。尤其是負面標簽。藍盈瑩也如此,被牢牢貼上那些標簽的她,自然難再得觀眾的一致喜愛。生活中也一樣,我們免不了給別人貼標簽,或被貼標簽。為什么會這樣?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每個人都希望他人了解真實的自己。然而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在有意或無意地給他人貼標簽。比如,北京人“貧嘴”,上海人“精明”,東北人“豪爽”等。標簽有很強的引導作用,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會對對方產生強烈的影響。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給人貼標簽,很容易對人產生偏見。許多人都很反感給人貼標簽。那為什么總有人喜歡給他人貼標簽呢?大體來說,無非是三個原因。第一,貼標簽是在給人分類。通過給對方貼標簽,我們能快速感知到對方是怎樣的人,這樣做,能讓我們降低焦慮感,獲得掌控感。第二,貼標簽意味著不再深度思考。貼標簽會減少大腦對信息的深度加工,這樣做的代價是,我們會出于刻板印象給人亂貼標簽。這種標簽,最終體現的是我們自身的狹隘。第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無意識地給人貼標簽,可見,給人貼標簽這種行為,已經深藏于我們的潛意識里了。去年,在一檔真人秀中,明星夫妻鐘麗緹和張倫碩曾大吵過一架,驚呆了所有人。
事情的起因是,張倫碩在洗澡,為避免自己走光,他喊鐘麗緹幫他把攝像鏡頭擋一下。隨后,鐘麗緹拿一張紙擋在鏡頭前。張倫碩以為沒擋住,頓時火冒三丈。鐘麗緹趕忙解釋說,已經擋住了。她還不住地勸丈夫,“別生氣了。”然而,張倫碩還是怒氣難消。不一會兒,他又跑到自己母親面前告狀。婆婆為鐘麗緹說了幾句話,沒想到張倫碩更生氣了,他怒吼道,“她就是懶!”一句“她就是懶”,立刻把張倫碩送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為鐘麗緹鳴不平。他憑什么直接給妻子貼上“懶”的標簽?我的閨蜜小麗,一年前跳槽成功,月薪漲了兩倍,這本是件開心事,然而,她卻和丈夫大吵了一架。怎么回事呢?
原來,小麗回家后對丈夫說:“你都工作十年了,工資還是那么少。就是因為你沒本事,我才不得不在外面辛苦打拼。”小麗的本意是想讓丈夫對自己好一些,但她給丈夫貼上了“沒本事”的標簽,丈夫之后真變得越來越頹廢了。貼標簽,不僅會暴露我們的無知,也會對被貼標簽者的生活產生影響。原因很簡單:當一個人被貼上標簽后,他會無意識地讓自己的行為越來越符合標簽的說法。久而久之,他真的會活成標簽的樣子。這種現象,被稱為“自我驗證”。而且,當夫妻一方給另一方貼上“沒本事”“就是懶”等負面標簽時,會嚴重挫傷對方的自尊心,讓對方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直到對方最終真的活成了對方口中的“標簽”。會嚴重損毀這種親密關系。沒有人喜歡被貼標簽,但人們常常會被別人貼標簽。張倫碩給鐘麗緹貼上“就是懶”的標簽,而張晉和蔡少芬就不一樣。和蔡少芬結婚時,張晉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而蔡少芬已是紅遍兩岸三地的大明星,兩人地位懸殊,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段婚姻。很多人都覺得,張晉是“軟飯男”。然而,蔡少芬并未受到外界聲音的干擾,她一直很欣賞張晉的才華,還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張晉的各種神技能,這些年來,張晉拍了很多戲,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卻一直甩不掉“軟飯男”的標簽。直到2014年,他憑借《一代宗師》中的“馬三”一角,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可以說,張晉取得這樣的成績,很大程度也是蔡少芬從不給他貼標簽,而是一直在背后鼓勵著他。相愛容易相處難,夫妻之間相處久了,很容易彼此倦怠,再加上習慣性地給對方貼標簽,兩人矛盾只能更加激化。每到這時,如果能用共情的態度,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對方,包容并鼓勵對方,任何矛盾都會迎刃而解。有人可能會問,我可以不給伴侶貼標簽,但如果伴侶要給我貼標簽,那應該怎么辦?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提出過一個觀點——課題分離。也就是,要分清楚什么是別人的課題,什么是自己的課題。阿德勒認為,人類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想獲得他人的認可。
然而,最了解自己的人,永遠是自己, “貼標簽”這種行為,說到底是別人的課題,與我們無關,我們怎么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當伴侶給我們貼標簽時,我們不要被負面標簽擾亂心智,從而全盤否定自己。正確的做法是,全面客觀地分析自己,并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將別人的評價和自我認同區分開,不讓別人強加于自己的標簽來影響自己,這就做到了課題分離。如果你正被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簽所困擾,那么,你需要靜下心來,重新發現真正的自己。在自我察覺中,不斷拓展對自我的認知。愿我們都能在修復夫妻關系與保持獨立自我之間找到平衡點。學會不給伴侶貼標簽,也不接受伴侶強加給自己的標簽。
參考文獻:
《親密關系》
《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索》
《心理學與生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