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終末期腎病患者,腎移植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短期生存預后和生活質量。然而,移植患者的長期致殘率和過早死亡仍然困擾臨床。研究顯示,腎移植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感染、腫瘤和骨折的風險升高。隨訪研究顯示,移植后的6個月內,7%的患者會發生骨礦物質丟失。如果接受含激素的抗排異治療,以后每年的骨礦物質丟失率在1%~2%。由于骨礦物質丟失,40%~60%的腎移植患者會在移植后1年內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而長期隨訪則還有20%~40%的患者會并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維生素D受體(Vitamin D receptor,VDR)激動劑能抑制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分泌。臨床研究顯示,移植后短期應用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能有效抑制PTH,保護骨密度。與骨化三醇或未接受VDR治療相比,透析患者應用帕立骨化醇能更顯著地降低死亡率。然而,腎移植患者長期接受VDR治療是否能降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發病率和其安全性還不是非常清楚。
美國梅奧臨床中心的Amer H等開展了一項單中心、開放、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腎移植患者長期應用帕立骨化醇的療效和安全性。100例腎移植患者按照1:1的比例,被隨機分為帕立骨化醇組(每日2μg)和對照組(未應用帕立骨化醇),試驗周期為1年。主要評估終點為腎移植后1年內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發病率。結果顯示,在腎移植后1年內,帕立骨化醇組和對照組患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發病率分別為29%和63%(P=0.0005)。2例對照組患者、15例治療組患者因出現高鈣血癥或高鈣尿癥而停止補充鈣劑。在治療組中,4例患者因高鈣血癥/高鈣尿癥而停止應用帕立骨化醇,1例因依從性不佳而退出。分層分析顯示,高鈣血癥是無癥狀、可逆的。在試驗期內,兩組患者的急性排異率、BK病毒腎病和腎功能沒有顯著差異。
該研究表明,口服帕立骨化醇能降低腎移植后患者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發病率。
參考文獻: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