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生時春恨生,
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暮春獨游曲江》
倘若,你最心愛的人,
意外地離開人世,
你會怎么樣呢?
是痛哭?是憤怒?
是悲哀?是悵恨?
雖然,時間終會帶走一切,
可心中的悵恨,又怎會消退呢?
只能帶著惆悵,
望向那流不盡的江水吧。
01
李商隱的早年經歷,十分坎坷。
他幼年喪父,導致家道中落,
從小只能打零工補貼家用。
艱辛之余,他寒窗苦讀,
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華改變命運。
而在當時的晚唐,
牛李兩黨壟斷政壇,
要想入仕,只能靠兩黨引薦。
但這兩黨卻交相傾軋,互為仇敵。
幸運的是,李商隱
得到了牛黨領袖令狐楚的賞識,
順利進士登科,踏上了仕途。
意氣風發的他,本該從此專心入仕,
誰知,卻遇見了命中注定的她。
她是王晏鎂,一個美麗溫柔的女子。
在一個觥籌交錯的宴會上,
李商隱邂逅了她。
愛情的美好,無人能夠拒絕,
他們很快墜入愛河,用情至深。
只是,命運的一切都有代價,
這場愛情的代價,是他后半生的仕途。
王晏媄之父王茂元,是李黨的重要人物,
十分看重李商隱,同意將女兒嫁給他。
可李商隱畢竟是牛黨提拔的,
他們聽說李商隱娶了王晏媄,
都氣急敗壞,認為這是投敵的行為。
從此,牛黨與他決裂,
李黨,同樣也信不過他。
于是,李商隱成為了政壇的獨行者。
他夾在牛李黨爭中間,
默默承受著坎坷的命運。
在《唐書》上,他被認為“德行有虧”,
可有誰知道,他只是選擇了愛情。
02
還好,在悠長的歲月中,
他還有他深愛的妻子。
他為她寫下了許多深情的作品,
令當世艷羨,為后人傳誦。
“都無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荷花》)
把愛人比作荷花,
是多么浪漫的愛呢。
然而,花開花謝,歲月匆匆,
轉瞬間,幾十年過去了。
在李商隱出門在外的時候,
王晏媄病逝了。
愛妻如命的他,萬念俱灰,
將所有的深情和失落,
都寄托在一首詩中:
荷葉生時春恨生,
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
荷葉初生的時節,與你邂逅,
荷葉衰敗的時節,天人永隔,
只要我還在這人世間,
這情感就會地久天長永存。
還余多少惆悵,沒入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這位年近半百的詩人,
站立于曲江邊上,
望著滿池枯敗的荷花,
哀嘆自己飄零孤苦的一生,
更想念著逝去的愛人。
深知身在情長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
你雖然不在了,
但只要我還活著,
就不會停止對你的思念。
這大概是,
愛情的最深層次了吧。
03
不禁想起了,
一首冷門的民國悼亡詞《生查子》:
舵樓東逝波,鹢首西沈月。
何似一心人,自此無期別。
犯霧剪江來,打鼓淩晨發。
君去骨成塵,我住頭如雪。
詞作者,名叫喬大壯,
有“一代詞壇飛將”的美譽,
亦曾擔任周恩來的秘書。
而這首情真意切的詞作,
悼念的對象是他已故的夫人。
“何似一心人,自此無期別。”
“君去骨成塵,我住頭如雪。”
曾想一心廝守的人,從此永遠分別;
愛人的骨灰已成塵土,
未亡人的青絲也熬成了白發。
字字句句,錐心刺骨,
何其哀傷,何其悲痛。
李商隱守著流逝的江水,
而喬大壯留著滿頭的白發,
寄情之景雖有不同,
哀痛之感卻同樣動人。
愛人雖歿,深情仍在,
癡絕如此的愛情,
最是教人斷腸。
04
人世間最深刻的愛情,
是什么樣子的?
也許,便是超越生死、
永恒不忘的情意。
千百年后的我們,
望著江頭江水,
聽著波浪滔滔,
是否也會想起這份
動人的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