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宋宮詞》因評分暴跌引發熱議。
本來,由李少紅擔任導演,有《大明宮詞》和新版《紅樓夢》鋪路,《大宋宮詞》十分值得期待。
不料,一經開播,流水賬般的情節,空洞的情感,虛浮的人物形象......使得一部歷史劇完全變了味。
觀眾大失所望,評分也一下從6.1跌到3.8。
更有人評論此劇“離《大明宮詞》差了100個新版《紅樓夢》”,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其實,女主劉娥的真實經歷要比劇中精彩得多。
她在世64年,從無處容身到扎根皇宮。30年,踏進皇宮,又20年,威震群臣。
背后沒有世家大族,身旁沒有親生骨肉,卻能留下君王,穩定朝綱。
休言女子非英雄,一襲華袍盡風華。
蜀地灰姑娘,偶入皇家門
其實,關于劉娥身世的記載并不確切,“劉娥”這個名字也是民間相傳。
只知她出身蜀地,自幼父母雙亡,寄養在外祖父家里。
至于其父為將軍的說法,更像是入宮后為抬高出身而改寫的。
據說,劉娥天生貌美,歌聲動聽。
又擅長播鼗(撥浪鼓),邊播邊唱,甚是美好。
只是十來歲就被嫁到當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家里。
長安行情不好,龔美帶著她輾轉來到京城開封,龔美負責賣,劉娥負責敲鼓吆喝。
或許是劉娥的風姿傳遍鄉里,或許是偶然的相遇。
三皇子趙元侃(后改名趙恒)對劉娥甚是傾心。
當時在他手下當差的張耆年僅11歲,十分機靈,很快就將劉娥帶進府中。
趙元侃與劉娥年齡相仿,此時這位15歲的少年,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皇帝,只逍遙地做著富貴公子。
與佳人相識,一見鐘情,只剩下如膠似漆。
但對于劉娥來說,偶遇皇子抬愛,得一安居之所,總好過四處漂泊。
愛與不愛也不甚重要吧!
美麗?智慧?
乳母見皇子沉迷聲色,日漸消弭,隨即告知太宗。
得知劉娥身份,太宗大怒,下令將其驅逐。
15歲的皇家公子哥,情急之下,悄悄將劉娥藏到手下府中,當然可以理解。
本以為過段時間倦了,也就將劉娥打發了。
可沒有想到,這一藏竟藏了15年。
想來張耆15年有家不能回,也是不易,難怪后來深得重用。
雖深得寵愛,但其實卻是無名無份。
以色侍人,終不長久。
劉娥深諳此道,在張府的15年,她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
一個平民出身的女子,若不是天資聰慧,又怎知智慧才是永不凋謝的美?
幸而趙恒與很多膚淺的男子不同,愛美色,亦愛智慧。
公元997年,趙恒繼位,劉娥入宮。
此時的劉娥,早已脫胎換骨,學識淵博,這也為她此后成為皇后埋下了伏筆。
不過,那時的劉娥倒也沒想這么多。
因為對她來說,此時最大的困難還是如何在宮中生存下來。
沒有名分,入宮后她只被封了一個評不上品級的郡君頭銜。
未育一子,若失去真宗寵愛,怕是還不如得勢的宮女太監,后半生定然十分凄苦。
劉娥在這偌大的皇宮里,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依靠自己。
此時后宮值得一提的人物,除了統領后宮的郭皇后,就是僅次于其的愛妃楊氏。
對于皇后,劉娥不卑不亢;對于楊氏,劉娥親如姐妹。
出身卑微,但人不卑微;深得寵愛,卻從不恃寵而驕。
不僅如此,真宗批閱奏折,她也常伴到深夜,為此真宗還特意在處理政務的宮殿旁,為劉娥準備了一間屋子。
后宮佳麗理應住在自己的行宮,但劉娥卻可以成為例外。
“貍貓換太子”的真相
說到“貍貓換太子”,大家都比較熟悉。
在這個故事里,劉氏與內監合謀,用剝了皮的貍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以致宸妃被打入冷宮。多年后,包拯查案時偶然發現真相,為李辰妃平冤。
在民間,劉娥常常被看做惡毒的存在,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公元1007年,郭皇后病逝,真宗欲立劉娥為后。
一來,真宗本就寵愛劉娥;二來,劉娥又十分聰慧,對政事也常有獨到的見解。
整日與朝臣斗智斗勇,有劉娥相助定然安心。
但劉娥的出身歷來為群臣詬病,再加上年近四十仍無子嗣,封后實在困難。
宋朝歷來有女子干政的傳統,皇后相當于半個君王,所以擇后要受到朝臣的左右。
皇室又后繼無人,若劉娥處能出一個子嗣,那所有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或許是上天眷戀,皇子很快就來了。
李氏本是劉娥的侍女,侍奉真宗起居。
得真宗臨幸,竟真的誕下一子,真宗見此,生出一計。
宣稱皇子為劉娥所生,賜名趙受益(后來的宋仁宗)。
這就是歷史版的“貍貓換太子”。
而且李氏也并沒有被放逐民間或打入冷宮,還因此受到封賞,只是終生不得與仁宗相認。登上后位的劉娥還特意提拔過李氏之弟。
李氏確有不幸之處,但劉娥也并非流傳的那般心狠手辣。
自入宮,無名無分,1021年,終成皇后。
伴君身側十四載,劉娥從未爭搶過,倒是真宗常常覺得自己有所虧欠。
智斗權相,穩坐大宋
劉娥封后時,真宗已45歲,到1022年逝世,最后的十年,身體狀況一直不太樂觀。
時常臥病在床,很多政務也交給劉娥去辦。
皇后真真成為了大半個君王,執政能力越來越強。
朝臣見此形勢,自然地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寇準為首,他們唯恐劉娥效仿武后,支持由太子處理政務。
那一年寇準建議皇上讓太子監國,真宗覺得有理,背著皇后答應了。
沒想到擬好的詔書還沒送到,消息就敗露了,劉娥詢問,真宗也只能將責任推給寇準。
另一派則是以丁謂為首,他們反對寇準一派,見此狀趁機支持皇后以掃除對手。
劉娥早已看出丁謂并非賢良,但若不壓制寇準,恐怕自身難保。
只得暫時扶持丁謂,借助他們的力量。
不久寇準被罷相,但此事真宗竟一無所知,可見此時劉娥其實已經掌握了很大的權力。
兩年后,真宗駕崩,趙禎(仁宗)繼位,劉娥輔政。
沒想到皇帝一去,丁謂立刻露出狐貍尾巴,與內監雷允恭勾結,企圖架空劉太后。
若直接與丁謂對抗,毫無勝算,因此劉娥假意逢迎,為的就是讓丁謂放松戒備。
大意失荊州,最終丁謂被貶,自此劉娥正式輔佐仁宗,垂簾聽政。
可以說此時的劉娥,才真正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當權者。
創業易,守業難
站在權力頂峰。
對于過世的李氏,她只想按一般宮人的規格下葬。但最后還是聽取諫言,參照了皇后的規格。
離帝王之位只有一步的她確實也動搖過,不過還是忍住了。
觀其一生,對于權力的欲望,終究未能驅使她突破綱常的界限。
與其說她是權力的追逐者,倒不如說她是懂得操控權力的勝利者。
蘇軾說:宋興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 至天圣、景祐極矣。
天圣、景祐,正是劉娥當朝聽政的時期。
司馬光說: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圣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于趙氏實有大功。
勤學聰慧,不卑不亢,得此皇后,確是幸事。
史評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厲行節儉,收斂奢靡之風,到仁宗時代風氣依舊延續;任人唯賢,“懷柔政策”收百官,智斗權相,攘外安內。
由父及子,大宋朝建立根基的時代,劉娥是最好的守業人。
若與呂雉和武則天相比,劉娥自然是極為仁慈的。
這份仁慈,或許源于早年看遍的人間疾苦,也更來自于劉娥在欲望面前的克制。
三千浮華富貴事,一朝轉念皆成空。
世間最難得的,不正是這一份清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