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壹
釋放天性≠完全放養(yǎng)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在發(fā)生重大改變的同時,家長的育兒觀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家長們會發(fā)現朋友圈中盛行著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其中有一種被父母捧上天的育兒觀念叫“釋放孩子的天性”。
釋放孩子的天性,聽上去很美好,可是有些家長因為掌握不好度,這種教育就成了“垃圾教育”。說出來很扎心,可這是現實。
今年,河南某小區(qū),一個小男孩在電梯里“突發(fā)奇想”,嘗試在電梯內做“伸展運動”,結果電梯內側的安全門一下子“飛出去”了,巨大的沖擊力散出一團白煙,電梯主控板彈出墻壁。
在事故之后,當事男孩的媽媽卻說:“當時孩子出于好奇,想試試電梯里能否伸開腿?”不僅如此,她還拒不賠償,甚至要向物業(yè)“討說法”。
后來經過調查發(fā)現,電梯并不存在任何安全問題。電梯維修主管說:“電梯在運行中,它的每一層間隙只有三公分,根本受不了他這么大力的蹬踹。"
男孩父母不但沒有教育孩子,在公共場合應該遵守規(guī)章,還把孩子這樣的不文明行為歸結為孩子只是“一時好奇”,完全合理。
“釋放孩子的天性”其實是指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
父母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能充分釋放他們最完美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的成長。這樣的教育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卻不易把控,因為父母一旦依照孩子的想法去辦事,就容易形成寵溺和縱容,這個“度”的把握尤為關鍵。
父母應該知道的是,父母在給予孩子自由時,需要有個度,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管教,而不是完全的“放養(yǎng)”。
貳
孩子應有規(guī)則意識
6月10日下午4時51分,鳳縣公安消防大隊接到報警。報警人稱,在新建路小學有一名學生的腿被學校護欄刺傷,人還被倒掛著,情況十分危急。
消防官兵到達現場后了解到,孩子是因為在翻越學校護欄時不慎被卡。已趕到現場的民警蔣軍、消防官兵王志飛和熱心群眾一同托舉著孩子,以此來防止造成二次傷害,醫(yī)護人員舉著液體瓶,在現場為孩子輸液。消防人員操作鋼筋剪斷鉗,小心操作將鋼筋剪斷。最終,孩子成功脫險。
據事后了解,受傷孩子大約10歲,平時父母外出工作,孩子由奶奶照管。
孩子天性好動,缺乏規(guī)則意識,父母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天性的放縱差點斷送了孩子的性命。
與之相反的,有些父母的做法卻贏得了別人的尊敬——有位寧波媽媽在孩子第一次坐飛機時,因為擔心孩子哭鬧會影響到別人,于是給飛機上的乘客都發(fā)了耳塞和糖果。整個航程中,孩子都表現的非常乖。有一位這樣的媽媽,孩子的未來怎么會差呢?
孩子年紀小,本身就缺乏規(guī)則意識,如果父母都不把規(guī)則當回事,覺得吵鬧是孩子的天性,任由孩子胡作非為的話,孩子長大后也會缺乏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最終會釀成大禍。
叁
孩子應有敬畏意識
不久前,在湖南發(fā)生了一起離奇命案——一位老奶奶死在了自己的家門口。
接警后,警方立即展開了調查,僅用了5個小時,警方就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名犯罪嫌疑人竟是一名13歲的孩子。
經過調查知道,孩子是名留守兒童,一直跟著奶奶生活。在案發(fā)當天,孩子因為受到了奶奶的責罵,于是便拿起刀走向了奶奶,并在事后拿走了奶奶身上的700多元,逃之夭夭……
因為家庭教育的缺乏,隔代教育的溺愛與縱容,讓這個13歲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但因為太過“自由”,所以對任何事情都少了那么一點恭敬和敬畏,即便是最寶貴的生命,也淪為了兒戲。
哈佛理念美藤教育專家鄭托尼老師說“培養(yǎng)一個沒有恭敬和敬畏心的孩子,遠比一個沒有成就的孩子可怕得多。”
敬畏讓孩子自律、自覺,可是無底線、無限制的散養(yǎng)教育讓孩子失去敬畏之心,變得無法無天,最后只能吞下自釀的苦果。
影片《龍貓》中爸爸帶女兒等上山坡,看到冠如華蓋的古樹,會領頭虔誠的行禮,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心靈上的啟迪,培養(yǎng)孩子的敬畏意識。
肆
孩子應該有教養(yǎng)
有些父母帶著孩子到親戚家做客。孩子進門后不僅不換鞋,還穿著鞋在沙發(fā)上跳來跳去;親戚給他吃零食,他吃到一半就吐在地上。
不僅如此,孩子趁沒有人注意的時候,會趁機跑進他人的房間,把主人的化妝品扔的滿地都是。孩子父母看見了卻說,孩子天生好奇心重,他只是好奇、頑皮一些而已,你鎖上門不就沒事了嗎?
相信,很多人遇到這樣的家長和孩子都會覺得這家人沒禮貌,缺教養(yǎng)。
歌德曾說過:“沒有一種禮貌會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育的不足,正確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禮和人的高尚的教養(yǎng)同時表現出來。”
很多父母放任孩子的一切行為,無論對錯都不加管束、引導,認為是釋放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開心、快樂、自由生長了,可是很多行為在別人看來孩子是沒有教養(yǎng)的。
散養(yǎng)并不代表只養(yǎng)不教,孩子可愛、淘氣的天性和規(guī)矩之間并沒有矛盾,散養(yǎng)應該包含教養(yǎng),父母應該要把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和禮儀道德傳達給孩子。
Professor說:
孩子就如一粒種子,父母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適合的土壤,勤勞耕耘,辨別植物的種類,并且加以正確的施肥、灌溉,才有機會靜靜的等待花開。
父母不能打著"釋放天性"的旗號而放棄對孩子的教養(yǎng)責任,應該培養(yǎng)孩子作為社會人應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