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2020年里,爆發了席卷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許多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都比較緊迫,同時,世界許多國家的農業生產也因疫情或自然災害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使當年的糧食產量有所降低。在這種情況下,2020年的糧食價格出現了“不正常”的上漲現象,從而導致部分國家的居民產生了為吃飯而擔憂的情緒,給國際社會的安全穩定帶來了一些影響。
據相關數據表明,在2020年12月份,美國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上漲了9.5%;玉米期貨價格上漲了13.89%;大豆期貨價格上漲了12.2%;豆粕期貨價格上漲了10.3%;豆油期貨價格上漲了13.8%;菜籽油期貨價格上漲了11%。
在美國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上漲的同時,阿根廷政府宣布:在2021年3月1日之前,該國將暫停出口玉米,并且從2021年1月1日起,將恢復對出口大豆征收33%的出口關稅。
緊跟阿根廷政府采取限制糧食出口的步伐,俄羅斯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糧食出口措施,俄羅斯政府決定,自2021年2月1日起,將對出口的大豆征收30%的出口關稅;將在2021年2月15日至6月30日期間對出口的小麥、黑麥、大麥進行總量不超過1500萬噸的配額限制。
2020年,南亞地區的大米主要出口國之一----越南也出現了大米供應不足的現象。于是,很少進口大米的越南竟然罕見地與印度簽訂了7萬噸的大米進口協議,印度將在2021年的1--2月份向越南出口碎米7萬噸,用以彌補國內大米供應不足的缺口。
在我國,隨著國外糧價的沖高,我國的玉米、小麥價格也開始跟漲。國內玉米價格已經從0.9元/斤一路上漲到了目前的1.4元/斤,而小麥也一路上漲到了目前的1.24-1.26/斤,大豆上漲的價格更是達到了2.6元/斤以上,且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健走勢,這在以往大豆的歷史運行軌跡中是完全沒有的。
2020年,糧價上漲態勢凌厲,那么,2021年糧食價格會怎么樣呢?據多家投行重磅預測,2021年的糧價還將繼續上漲。
糧食是用來吃飯的。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因此,對于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糧食安全問題更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此,便有人對我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產生了一些擔憂。
那么,國外糧價上漲真的需要我們對吃飯問題產生擔憂嗎?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我們國家從建國之日起就建立了一套非常有效的糧食儲備制度。雖然現在已經將原來各個鄉鎮都有的糧管所撤掉了,但我們國家建設了許多大型糧倉。而這些糧倉中所存放的糧食就足夠全國人民吃一年。
而且,糧食安全是直接影響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我們國家歷來都十分重視。因此,無論世界糧食市場風云如何變幻,國家都會保證全國人民有飯吃。所以,我們國家的糧食價格歷來都是平穩波動的,既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跌,一旦糧食價格出現異動,國家必定會出手進行價格調節,從而保證全國人們都不需要為吃飯問題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