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鏡,
只是一個明,
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話說,
王陽明被貶謫貴州龍場期間,
因環境十分惡劣,特別是瘴氣侵身,
不但跟隨他的仆人病倒了,
就連另一名路過龍場的官員,
以及其兒子和仆人都接連病死了。
只有王陽明一個人安然無恙。
王陽明感慨到,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自己始終保持豁達愉悅之心,
不像他們那樣整天憂郁哀愁。
文天祥的經歷也有相似之處,
在陰暗潮濕的牢房里,
他居然毫發無損,
按他自己的話來說,
是因為身懷浩然正氣的緣故。
可見,
心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巨大。
人為什么會活得累?
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的內耗。
精神的內耗,
主要來自于對得失的計較。
做一件事情,
希望做得好,害怕做不好,
思慮做得好會怎樣,做不好又會怎樣,
精神的內耗就開始了。
在這種狀態之下,
必然是患得患失,雜念紛飛,
很難做到真正的投入。
這個時候,
就必須提升我們的心境來應對。
從眼前的事情中脫離出來,
立在更高處來看待應對,
就不會被事情所累。
心如明鏡,
只是一個明,
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生生不息》......弟子規
物質愈豐心愈貧,
貪名貪利費精神。
奢侈炫耀人寂寞,
損盡陰德傷自身。
慎獨愉悅少人知,
享受悠閑非常人。
格物致知心清靜,
返觀內求養精神。
吃飽穿暖便知足,
痛苦歷心徹悟真。
貴適貴簡貴淡雅,
為家為國為人民!
陳真人2014/3/2號午后,寫于重慶惟中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