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從人性來說,
每個人都愿追求快樂,而厭惡痛苦。
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應該說人生路上痛苦是要大于快樂的。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痛苦與快樂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
我們來看看蘇東坡的這篇短文:
《論苦與樂》
樂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時心爾。
及苦樂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
初不可得,況既過之后復有何物?
比之尋聲捕影系風邇夢爾。
此四者猶有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
且以此病對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樂處。
當以至理語君,今則不可。
對樂事就趨之若鶩,對苦事則畏懼避之,
實際上都是事情來之前的內心感受而已。
等到苦樂來的時候,當下親身去實踐,
便會發現最初那些內心的感受都不見了,
何況是時過境遷之后呢?
不過都是些尋風捕影的自我暗示罷了,
實際上還是心病而已。
心病來自妄想,
要么自己哄自己,要么自己嚇自己。
苦與樂,
都是內心的感受而已,
只是相對,并非絕對。
若能物來順應,事過不留,
時時安于當下,處處皆是平常,
又哪有苦與樂的分別?
所謂“患”者,
心上牽掛太多,患得患失,安能不病?
正如老子所言: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辱為上,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詠蓮》......悟真篇
青蓮出污泥,
貴在不染塵。
蓮花清高潔,
全賴泥塘根。
不著香味觸,
回歸平常心。
色相乃自然,
貴能悟蓮心!
陳真人2014/5/2號午后,寫于緣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