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全球健康殺手榜,你覺得誰會位居榜首成為“病林盟主”? 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癌癥嗎?是至今都無法治愈的艾滋病嗎?還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 以上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往往就在你我身邊。它不像癌癥那么可怖,也不像肺炎那么張揚,更不像艾滋那么隱秘,或許你的爺爺奶奶、鄰居家的大爺大媽,甚至你自己身上,就有它的身影,它就是心臟病。 據世衛(wèi)組織去年12月份發(fā)布的《2019年全球衛(wèi)生估計報告》顯示,在過去的20年來,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sh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自2000年以來,心臟病死亡人數(shù)增加了200多萬,2019年增至近900萬,心臟病現(xiàn)在占所有死因總數(shù)的16%。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心臟病和不健康的飲食、煙酒及缺乏運動有關,甚至有些心臟病還和遺傳有關,但你知道嗎,心臟病竟然還和配偶有關!
(圖源網絡,侵刪)
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第70屆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你的配偶患有心臟病,則你患有心臟病的概率要高出兩倍以上。
(圖源:acc)
“太長不看”版:
1.除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因素和社會經濟環(huán)境外,研究表明,照顧患有心臟病的配偶所帶來的壓力可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2.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在全世界的慢病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該研究結果強調了心臟病患者的配偶提高心臟病預防的必要性,研究人員建議,應在社區(qū)和基層醫(yī)療機構監(jiān)測心臟病患者照護者的健康狀況
3.由于心臟病的類型很多,不同類型的好發(fā)人群會有所不同。雖然普遍認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病或體型肥胖的中老年人群是心臟病的高危人群,但事實上,我國心血管疾病已有了年輕化的趨勢
4.雖然在當前的醫(yī)療水平下,心臟病難以徹底治愈,且容易反復發(fā)作,但通過及時治療,并配合飲食、運動等方式,做好病情監(jiān)測、定期復診,心臟病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并降低死亡率
照顧配偶的壓力或許會提高患病風險
在關于配偶患心臟病與自身患心臟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14-2016年中國7個地區(qū)的5000多對45歲以上的異性戀夫妻進行了調查。 參與者提供了本人和配偶的個人健康史信息,包括體重指數(shù)和血壓等風險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體育活動、吸煙和飲酒;以及社會經濟水平的詳細信息。
(圖源:123RF)
“我們發(fā)現(xiàn),個人的心臟病風險與妻子或丈夫的健康狀況及生活方式有關。”北京心臟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公共衛(wèi)生碩士Chi Wang表示,“除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因素和社會經濟環(huán)境外,我們的研究表明,照顧患有心臟病的配偶所帶來的壓力可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根據研究結果,配偶的心臟病史和自身心臟病風險之間的關系在男性中尤其明顯。在妻子患有心臟病的男性中,28%的人自身患有心臟病;而在妻子沒有心臟病的男性中,這一比例為12.8%。如果妻子有卒中、肥胖或吸煙史,男性患心臟病的可能性最高。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女性在決定家庭飲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xiàn)象(所以不要再把吃不完的飯菜強塞給對象啦,“養(yǎng)豬計劃”真的不健康!
)。
(圖源:123RF)
在丈夫患有心臟病的女性中,21%的人自身患有心臟病,而丈夫沒有心臟病的女性中,這一比例只有9%。如果丈夫有卒中病史,女性患心臟病的可能性最高。 研究人員認為,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多數(shù)家庭中,女性的健康狀況和風險因素是家庭生活方式的決定因素。與丈夫的風險因素對妻子的影響相比,女性的健康狀況和風險因素對丈夫的影響似乎更大。 由于該研究的數(shù)據來自中國多個地區(qū),代表了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背景,結果可能與世界上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趨勢相似。 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在全世界的慢病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該研究結果強調了心臟病患者的配偶提高心臟病預防的必要性,研究人員建議,應在社區(qū)和基層醫(yī)療機構監(jiān)測心臟病患者照護者的健康狀況。
如何預防心臟病?
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推算我國心血管病現(xiàn)患人數(shù)3.30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原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89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高血壓2.45億。 由于心臟病的類型很多,不同類型的好發(fā)人群會有所不同。雖然普遍認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病或體型肥胖的中老年人群是心臟病的高危人群,但事實上,我國心血管疾病已有了年輕化的趨勢。
(圖源:123RF)
心臟病的基本病因有如下幾種:
先天因素
(1)遺傳因素:不少單基因或多基因遺傳性疾病都會伴有心血管畸形。
(2)發(fā)育異常:先天性心臟結構或功能缺陷。
(3)母體因素:母親妊娠早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宮內缺氧、服用有致畸作用的藥物,或母體患有糖尿病、紅斑狼瘡、飲酒、接受放射線輻射等,均可導致胎兒心臟血管發(fā)生畸形。
后天因素
引起心臟病的可能因素相對較多,主要包括:
(1)吸煙、酗酒、多食肥甘厚膩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其導致的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肥胖、糖尿病等。
(2)某些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
(3)長期服用避孕藥、糖皮質激素、某些可能干擾心臟功能的某些保健品或中草藥等。
(4)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大。
而由于心臟病的病因復雜,所以很難有絕對有效的預防方式,特別是先天性心臟病。不過,后天性心臟病可通過改善日常生活方式,來降低其發(fā)病風險:
1、規(guī)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2、堅持適量運動,健康成年人每周進行至少 150 min 中等強度身體活動。
3、合理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鹽高脂。
4、戒煙限酒,避免二手煙。
5、保持心態(tài)平衡,學會釋放壓力,積極與家人朋友進行交流。
6、同時還要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血糖、體重,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進行調整,將血壓、血脂、血糖、體重等各項指標控制在目標范圍內。
7、積極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
8、孕婦在懷孕期避免接觸有毒物質、放射線,以減少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生率。
雖然在當前的醫(yī)療水平下,心臟病難以徹底治愈,且容易反復發(fā)作,但通過及時治療(藥物治療、電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等),并配合飲食、運動(需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等方式,做好病情監(jiān)測、定期復診,心臟病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并降低死亡率。
編輯:春雨醫(yī)生參考文獻:[1]WHO,Global Health Estimates,https://www.who.int/data/global-health-estimates/
[2]ACC News Story,One Spouse With CVD May Double Risk For Other Lifestyle Factors,2021-05-06,https://www.acc.org/latest-in-cardiology/articles/2021/05/05/14/48/one-spouse-with-cvd-may-double-risk-for-other-lifestyle-factors-acc-2021[3]左維. 心血管疾病危險人群風險預測分級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 吉林醫(yī)學,2021,42(4):782-785. DOI:10.3969/j.issn.1004-0412.2021.04.004.[4]吳超群,李希,路甲鵬,等. 中國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分布報告[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21,36(1):4-1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1.002.[5]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概要[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20,35(9):833-85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9.001.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y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lián)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