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土地確權的逐漸推進,以及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環境,未來農村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陣地。農村改革不是是土地的改革,是有幾條主線同時展開進行的,除了土地改革外,還有就是農業經營主體的改革,簡單來說就是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同時以什么形式種地的問題,這些將會出現大的變革。
農村老齡化,導致農村青壯年養老壓力急劇增大,現如今從事農業,依然無法保證家庭有足夠收入來源,因此農村適齡勞動力外出打工現象增多,用以貼補家用以及贍養老人,從而導致農村勞力不足,大片農田閑置,進而間接影響糧食和蔬菜價格,限制了農村的發展。
?土地確權進入最后階段
對于土地確權的意義很多農民也都有所了解,現在宅基地確權、承包地流轉等這些改革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并且有序的開展著。特別是對于土地確權這個問題上,農民要足夠重視。不管以后改革走到哪一步,都要拿到土地確權證,這是為何?
以后農村土地,宅基地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確權證是最有效和受法律保護的證明。不管以后是土地征收,還是自己種地、蓋房等,咱都有使用證明,咱有合法的權利去享受這些權益。如果以后關于土地有質疑和糾紛了,確權證就能解決這些問題,農民不要大意了。
?農村土地有償退出機制逐步成熟
農村土地改革的另一大方向,就是土地退出機制嘗試。這點可參考的就是金寨縣宅基地退出機制,當然還有其他試點地區。這項政策設計,旨在避免農村宅基地和承包地資源的浪費,也為打算進城落戶、不再依靠土地的農民,提供可選擇的宅基地處理方式。當然完全是自愿的原則,咱農民有能力的,有穩定收入的,退出宅基地獲得補償以及購房補貼,可以考慮退出。那么其他情況,就需要慎重,也不建議退出。
總之,作為與土地打一輩子交道的農民,不管以后土地改革到哪一步,農民發展方向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對于宅基地和承包地問題上,要三思后決定,將權益和價值最大化。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指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有利于有效化解這些問題和新挑戰,保障農業健康發展。
其實從國家政策方面也沒有想鼓勵發展大農業的具體措施,只是鼓勵適度規模化經營。雖然有意愿但是不敢。因為原因很簡單,實施了規模化農業,農村幾億農民該如何生活,城市發展已經接近飽和,關鍵就業崗位容納不了如此多的人口,在這種情況下,會有大量的普通農民被閑置下來,這些人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將如何安置,如何引導這么多人就業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據農業部的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6932.22萬戶,比上年底增長14.35%,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4.02個百分點,注冊資本(金)129.23萬億元,增長27.70%。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28.88萬戶,比上年底增長31.18%,出資總額2.73萬億元,增長44.15%。農民合作社153萬家,產業化經營組織35.6萬家,各種類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115萬家。經營主體發生改變后,8億農民該何去何從?
隨著適度規模化種植的興起,未來農村將會有批量的農民放棄種植而選擇新的工作。有專業人士認為,未來農民的道路大概會有以下這幾個方向:
1、一部分農民進城打工與農業脫鉤。
2、愿意種地的部分農民在農村演變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職業農民。
3、一部分人為新型經營主體打工,獲取報酬。
4、最后一部分只能自己選擇不同的就業方式,自主創業。
新聞來源: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