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學原理為什么要區分價值和使用價值?因為價值邊際效用遞增,不能用邊際分析和均衡分析,只能用資產、負債分析,使用價值邊際效用遞減,能用邊際分析和均衡分析。
書上說人的欲望是無限的,滿足人欲望的資源是有限的,這就出現了有限資源滿足無限欲望的矛盾,資源需要合理配置。書上說的欲望無限指價值,不是使用價值,因為人對使用價值的 欲望是有限的。比如,手機,任何人只能用有限數量的手機。糧食、衣服都是如此,任何使用價值都是有限的。就是因為人對使用價值的欲望是有限的,才有邊際效用遞減、均衡分析和效用 最大化。欲望如果無限,就不存在效用最大化,因為遞增的效用沒有極值。
人對價值的欲望是無限的,因為價值邊際效用遞增。價值的來源是人的使用權,價值的無限意味著統治階級所要統治的人數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或者統治階級對統治者的統治,沒有最 大,只有更大,因為價值邊際效用遞增,沒有最大值,只有更大值。
新經濟學原理的價值概念來自于馬克思的價值是社會生產關系的概念。商品的社會屬性是人之間的權力責任關系,只要把商品的社會屬性獨立出來,價值所反映的社會生產關系就是權力 責任關系了。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使用價值,它們用的方法是邊際分析和均衡分析。由于《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所研究的使用價值經常摻雜價值,所以,他們邏輯混 亂和矛盾。因為使用價值邊際效用遞減,可以用邊際分析和均衡分析,可是,價值邊際效用遞增,不能用邊際分析和均衡分析。
一般商品流通和資本流通用的都是貨幣,一個是為買而賣,一個是為賣而買。那個為買而賣的貨幣不是貨幣,而是一般使用價值。那個為賣而買的貨幣才是真正的貨幣。作為交換手段的 貨幣,竟然即可以是一般使用價值,又可以是一般價值,所以,在經濟學里,最混亂的就是對貨幣的認識。
費雪方程、劍橋方程、流動性偏好貨幣理論、貨幣主義、新貨幣經濟學……,這些貨幣理論全是錯的,貨幣存在于交換之前,交換不會產生貨幣。另外所有的貨幣理論都是循環論證。無 論購買勞動力還是購買商品,買賣之前貨幣已經存在,貨幣需求不可能產生于交換,先得手上有錢,才能進行買賣。
新經濟學原理區分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因為價值和使用價值屬性不同,分析的方法也不同,如果都用邊際分析和均衡分析研究價值和使用價值,邏輯必然混亂,結論必然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