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關節炎日,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這種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截止2015年估計中國大陸的關節炎病人有1億以上,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事實上,運動對關節軟骨的影響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大量流行病學及實驗研究資料表明,關節軟骨退變磨損的發生與異常應力載荷密切相關。研究者們對長跑后的運動員進行MRI檢查,發現膝關節軟骨內存在異常信號改變,并且在運動后3個月內持續存在,從而認為是關節軟骨退變的高危因素。為了進一步發現運動對關節軟骨的影響,研究者們建立不同強度大鼠膝關節運動負荷模型,證實長期高強度運動會導致關節軟骨中基質流失,膠原網狀結構破壞,引起關節退變,但中等強度運動會對軟骨有一定塑形作用,減少軟骨組織內活性氧的含量、增加軟骨中的基質的含量,從而可以保護關節軟骨。由此得出結論,運動能否引起骨關節炎的發生,應該和運動的量、強度、周期有很大關系,并有一定的個體差異。糖尿病人的關節炎絕大部分見于足部,也可見于膝關節、肘關節等。病變關節囊松弛,有的半脫位,活動時有摩擦聲。局部發熱、腫脹,疼痛不明顯,雙下肢襪套狀的皮膚感覺喪失。也有不少患者肩、指及髖關節對稱地發生滑膜炎。X光攝片可見足跖骨和趾骨骨質疏松,關節旁骨皮質缺損,骨端骨質溶解、吸收、碎裂,或發生增生、硬化。要想預防糖尿病性關節炎,就要從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做起。平時堅持鍛煉身體,適當節制飲食,多吃蔬菜,少吃動物脂肪,避免發胖。努力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不可過于緊張。凡年齡在四十歲以上,體型偏于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每年都應作體格檢查,以便發現隱匿的糖尿病。一旦發現得了糖尿病,要及早進行治療,根據醫生的意見,控制飲食,選擇降糖藥物,必要時使用胰島素。總之,糖尿病引起的骨關節炎變化,早期是可逆的,只要及時控制糖尿病,破壞的骨與關節有可能恢復原形。嚴重的骨關節病,則需由骨科醫生進行處理,切不可拖延。希臘研究人員對145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188名對比組參試者的食譜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吃橄欖油多的人比很少吃橄欖油的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更小。——本文結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