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不僅買房越來越難,可能連租房都租不起了!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上海的房租漲幅竟然超過了20%!北京略遜于上海,房租漲幅在10%左右,但城中熱門區域的房租漲幅同比也超過了20%。
在這個房價漲幅超過5%就要被住建部領導約談的時代,房租卻大搖大擺地漲了起來,著實有些魔幻。
01
被趕出去的人
人社部前段時間公布了2021屆高校應屆生的人數——
909萬。
而這些年輕人剛剛踏入社會,便被不斷上漲的房租打得措手不及——據諸葛找房數據,2021年7月,全國大中城市租金掛牌均價為35.93元/㎡/月,環比上漲0.84%,同比上漲2.55%,漲幅不斷擴大。
作為高校應屆生最向往的城市之一,在不到半年時間里,上海的房屋租金已經上漲了20%到30%。邁入7月畢業季,上海房租依舊保持著上漲的態勢,環比上漲2.31%,月租金高達101.61元/㎡。
同一線城市的平均月租71.31元/㎡相比,上海實在是貴得出奇。
此前,一位網友在豆瓣上海租房小組發布了租房短訊,轉租月付1680元、16㎡的閣樓套內一室戶。在短短兩天的時間里,先后有12名租客向這位網友咨詢了房屋的信息,其中7名租客在同一天前去看房。
到底是什么樣的房子引得大家趨之若鶩呢?來看看——
果然是閣樓,最低處約莫只有1米高,半扇小窗導致采光堪憂,由于層高所限,空調也只能懸掛在一人多高的位置。
而這,就是很多年輕人存放青春的真實居所。
對應屆生而言,由于支付租金的能力有限,在他們選房子的過程中,租金的影響遠大于交通、空間。
房租相對較低的老破小,成為大多數應屆生的上上簽。以上海為例,應屆生租房房齡在20年以上的成交房源達到65.3%,其中房齡超過30年的接近三成,占比27.3%。
同樣受限于資金,大約有60%的上海應屆生傾向于合租,朋友、同學、同事都是應屆生們理想的合租對象。
盡管大多數應屆生選擇壓縮居住成本,但他們承擔的壓力依然不堪重負,超過半數的應屆生需要父母的支持才能付得起房租,還有少部分應屆生選擇通過信用卡、借唄支付租金。
在買房需求極高的我國,大家普遍關注高房價的話題,房租卻好像被忽略了。更有不少人在聲討高房價的同時呼吁大家效仿國外,選擇租房。但他們恰恰忘了,房租現在也已居高不下,很多年輕人要么偏安郊區一隅,要么在城內多人合住,生活對他們來說,并不容易。
城市越大,房租占工資的比例也就越高。而大城市昂貴的生活成本,正在將一部分人擠出來。
02
租金背后的資本局
和上海一樣,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同樣被昂貴的租金所困擾。
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共提供了全國44%的招聘崗位,是應屆生流入量最大的三個城市。在社會新鮮人租房需求的帶動下,北京房租明顯出現上漲,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房租上漲了10%,房租已經回歸到疫情前的水平。
站長就此問了一些中介,得到的回答普遍是“現在房租漲太快,近期租房不劃算”。
但對絕大多數應屆生來說,是沒法等到房租下降后再去租房的,為此他們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租房預算——據貝殼研究院統計,北京房租占收入的比例為31%。而在此前的應屆生調查中,89.1%的應屆生表示可接受的房租收入比范圍在30%及以下。臨界點,已經悄然突破。
如果想要花得少、住得好,對于北漂群體來說,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住在河北燕郊。當然,這也意味著交通成本的成倍增加。
站長有個朋友此前住在燕郊,每月房租800元,不堵車的時候,單次通勤差不多在一個半小時,堵車則時間不定,往往要3小時起跳。如果遇見北京有“大事”,可能還要被限制進京。
要想節省通勤時間,就只能多花錢,并且在各種關卡中打boss——從霸王條款到二房東,遍地都是雷區,不說隔斷房、蟑螂屋、群租房屢禁不止,單就長租公寓品牌蛋殼的轟然倒塌,就暴露了多少人的窘迫。
生活在大城市的外來年輕人,宛如一個個孤島,喜怒哀樂都是一個人的故事。
而房租的上漲,除卻需求的不斷攀升,更離不開資本的運作。
在資本進軍樓市的時代,房租早已不是房東、租客雙方的事,中間還摻雜了中介的第三方勢力。就拿市面上的長租公寓來說,其運營模式基本就是中介從房東手中租下房源,然后再通過包裝,將一套房子分別租給幾個人,從而盈利。
在此期間,中介可能還會出現與同行搶奪房源的情況,進而推高房租。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從中介手中租房的租客,需要承擔的費用自然也不只是房租,還包括中介的運營成本、搶占市場時抬高的房價,而它們往往被包裝成服務費等附加費用,讓租客不得不為此買單。
如此操作,房租不漲才有鬼了!
相對來說,廣州、深圳的租房市場要比北京、上海“理性”不少,主要還是因為廣東農民房多,資本滲透不進去。
針對畢業季帶來的房租上漲問題,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一線城市租房市場的完善需要多維度的發力,尤其是住建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需加大對市場的巡查和整治力度。
至于具體的實施過程,他建議:“可以先從龍頭房產中介做起,比如承諾一定租期內不漲價。”
說白了,就是管好中介,防止他們渾水摸魚。
03
結語
在這個房價上漲的時代,房屋買賣早已變成富人的游戲。
一線城市的房價動輒5萬、10萬一平,核心區域的房價甚至突破了15萬、20萬。后來者的上車門檻越來越高,直叫人唏噓不已。
8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未來城市實驗室、中國房地產評估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8(2021)》。藍皮書提到,“穩租金”將成為2021年租賃市場的關鍵詞。
結合日前深圳提出的“租房指導價格”,看得出來,現在的樓市調控不止是房屋的買賣,還有租房市場的規范化。
當然,我們也能從中察覺到風向的變化,高層正在試圖將租賃住房作為解決高房價以及年輕人住房困難的重要手段,從而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的問題。
但站長想說,這只是一條緩兵之計,穩租金的確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大眾的思維模式。畢竟,現在租房市場面臨著三大問題——
一是租購不同權;
二是租房不穩定;
三是無法通過租房獲得房屋上漲的收益。
不解決這幾個問題,只怕在國人心中永遠都是租不如買。房價不斷上漲,進而帶動房租的攀升,最后房價、房租一起漲,就像北京,就像上海。
再來幾個渾水摸魚的資本,得,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