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來源:法制天平
細說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是非羈押性刑事強制措施。為進一步規范適用取保候審,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以及少捕慎訴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2022年9月5日,兩高兩部頒布《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本文結合《規定》及相關規范性文件對取保候審涉及的內容進行解讀,供同事們學習參考。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4)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對于采取取保候審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適用取保候審”。《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座談會紀要(二)》(法〔2015〕382號)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并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的,在保障訴訟順利進行且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適用取保候審。 最高檢《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定(試行)》第十八條規定:經羈押必要性審查,發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具有悔罪表現,不予羈押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可以向辦案機關提出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即逮捕變更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1)預備犯或者中止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或者脅從犯;
(2)過失犯罪的;防衛過當或者避險過當的;
(3)主觀惡性較小的初犯;系未成年人或者年滿七十五周歲的人;
(4)與被害方依法自愿達成和解協議,且已經履行或者提供擔保的;
(5)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系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6)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可能被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宣告緩刑的;
(7)其他不需要繼續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形。■為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和少捕慎押慎訴的司法理念,在案件辦理中對于非羈押性的強制措施(取保候審)將會廣泛適用,這就要求辦案部門轉變司法理念,對于是否適用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應以是否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不是以行為人所犯罪行的輕重(即輕重、重罪)作為判斷標準。在廖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狩獵案【最高檢發布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典型案例(第一批)】中指出:“對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不大、案件證據已經固定、采取非羈押強制措施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即使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處較重刑罰,也可以依法適用非羈押強制措施。”■《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規定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作為其是否具有社會危險性的重要考慮因素”。最高檢、公安部《關于逮捕社會危險性條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高檢會〔2015〕9號)及最高檢《刑事訴訟規則》中規定了犯罪嫌疑人具有社會危險性的判決標準。此外,福建省人民檢察院、福建省公安廳《》()的相關規定也作出規定。具體判決標準如下:■禁止取保候審的情形:《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八十二條規定:對累犯,犯罪集團的主犯,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嚴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但犯罪嫌疑人具有本規定第八十一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規定情形的除外。【《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釋義與實務指南》中指出:“嚴重暴力犯罪是指實施了故意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放火等嚴重暴力行為構成的犯罪;其他嚴重暴力是指犯罪嫌疑人涉嫌的除嚴重暴力犯罪以外的其他可能判處較重刑罰的犯罪,包括嚴重的經濟犯罪、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等”。《公安機關執法細則釋義(第三版)》中指出:較重刑罰的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犯罪行為,罪名所及的起點刑在五年以上,或者犯罪情節嚴重,依法應當從高一檔起點量刑的犯罪。】■《反有組織犯罪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對有組織犯罪的組織者、領導者和骨干成員,應當嚴格掌握取保候審”;《公安機關反有組織犯罪工作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對有組織犯罪的組織者、領導者和骨干成員取保候審的,由辦案的公安機關主要負責人組織集體討論決定”。■《刑事訴訟法》中規定,檢察院不批準逮捕對于需要繼續偵查的,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規定:“已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審查羈押的必要性,經審查認為沒有繼續羈押必要的,應當變更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法發〔2010〕9號):對于刑事被告人,如果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非羈押性強制措施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且不影響刑事訴訟正常進行的,一般可不采取羈押措施。
■《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措施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的,不得適用羈押性強制措施。
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對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得同時使用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刑事訴訟規則》、《最高法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定: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決定取保候審時,可以責令其提供一至二名保證人:
(1)無力交納保證金的;
(2)系未成年人或者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
(3)其他不宜收取保證金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對于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證人保證的,如果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情況發生變化,不愿繼續擔保或者喪失擔保條件,公安機關應當責令被取保候審人重新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或者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共同犯罪嫌疑人的保證人能否為同一人的問題。根據最高檢檢答網中解答專家的觀點:同一人為同案多名嫌疑人擔任保證人,法律上并沒有禁止性規定,不違反法律的規定。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保證金應當以人民幣交納。采取保證金形式取保候審的,保證金的起點數額為人民幣一千元;被取保候審人為未成年人的,保證金的起點數額為人民幣五百元。公安機關決定使用保證金保證的,應當及時將收取保證金通知書送達被取保候審人,責令其在三日內向指定的銀行一次性交納保證金。(公安機關應當在其指定的銀行設立取保候審保證金專門賬戶,委托銀行代為收取和保管保證金)■《福建省取保候審保證金管理若干規定》規定:設區市、縣級公安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交納保證金數額為五萬元(含)以上的,應當經設區市公安機關法制部門審核后,報設區市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保證金數額在三十萬元(含)以上的,審核部門應當同時向省級公安機關法制部門報備。■被取保候審人應當遵守《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即: (2)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公安機關在決定取保候審時,還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人遵守包括“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在內的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決定取保候審時,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人不得進入下列“特定的場所”:(二)可能導致其實施妨害社會秩序、干擾他人正常活動行為的場所;(四)可能導致其實施毀滅證據、干擾證人作證等妨害訴訟活動的場所; ■決定取保候審時,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人不得與下列“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一)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近親屬;(二)同案違法行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與案件有關聯的其他人員;(四)可能實施妨害取保候審執行、影響訴訟活動的人員。前款中的“通信”包括以信件、短信、電子郵件、通話,通過網絡平臺或者網絡應用服務交流信息等各種方式直接或者間接通信。 ■決定取保候審時,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人不得從事下列“特定的活動”:(二)可能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的活動;■《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被取保候審人需要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應當向負責執行的派出所提出書面申請,并注明事由、目的地、路線、交通方式、往返日期、聯系方式等。被取保候審人有緊急事由,來不及提出書面申請的,可以先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提出申請,并及時補辦書面申請手續。【由負責執行的派出所負責人批準】經審查,具有工作、學習、就醫等正當合理事由的,由派出所負責人批準。 負責執行的派出所批準后,應當通知決定機關,并告知被取保候審人遵守下列要求: 對于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經常性跨市、縣活動的,可以根據情況,簡化批準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批準被取保候審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前,應當征得決定機關同意。■《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規定:取保候審由被取保候審人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的派出所執行。必要時,辦案部門可以協助執行。■《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被取保候審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在其暫住地執行取保候審:(1)被取保候審人離開戶籍所在地一年以上且無經常居住地,但在暫住地有固定住處的;(2)被取保候審人系外國人、無國籍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居民的;(3)被取保候審人戶籍所在地無法查清且無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機關決定取保候審的,在核實被取保候審人已經交納保證金后,應當將取保候審決定書、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和其他有關材料一并送交執行。■被取保候審人居住地變更的,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應當及時通知決定取保候審的公安機關,由其重新確定被取保候審人變更后的居住地派出所執行。變更后的居住地在異地的,決定取保候審的公安機關應當通知該地公安機關,由其指定被取保候審人居住地的派出所執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規定: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應當定期了解被取保候審人遵守取保候審規定的有關情況,并制作筆錄。■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應當履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九十三條規定的職責外,還需做到:1、被取保候審人居住地變更的,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應當及時通知決定取保候審的公安機關,由其重新確定被取保候審人變更后的居住地派出所執行。原執行機關應當與變更后的執行機關進行工作交接。2、執行機關應當在被取保候審人報到后三日以內向決定機關反饋。被取保候審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向負責執行的派出所報到,且無正當事由的,執行機關應當通知決定機關。3、保證人不愿繼續保證或者喪失保證條件的,保證人或者被取保候審人應當及時報告執行機關。執行機關應當在發現或者被告知該情形之日起三日以內通知決定機關。4、執行機關發現被取保候審人違反應當遵守的規定以及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應當及時制止、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告知決定機關。5、保證人保證的,應當告知保證人必須履行的保證義務,以及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后果,并由其出具保證書。發現被保證人已經或者可能違反規定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對取保候審人是否履行了保證義務,由公安機關認定,對保證人的罰款決定,也由公安機關作出。■使用保證金保證的被取保候審人違反規定,依法應當沒收保證金的,由公安機關作出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的決定。并且區別情形,責令其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條第四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請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其先行拘留):■被取保候審人沒有違反規定,但在取保候審期間涉嫌故意實施新的犯罪被立案偵查的,公安機關應當暫扣保證金,待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后,決定是否沒收保證金。對故意實施新的犯罪的,應當沒收保證金;對過失實施新的犯罪或者不構成犯罪的,應當退還保證金。■公安機關決定沒收保證金的【沒收五萬元以上保證金的,應當經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應當制作《沒收保證金決定書》,并在三日內送達被取保候審人。被取保候審人不服的可以提起刑事復議,對刑事復議不服的,可以提起刑事復核。【辦理復議、復核案件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復議復核案件程序規定》】■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由公安機關對保證人處以罰款【罰款數額在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應當制作《罰款決定書》,并在三日內送達保證人。保證人不服的可以提起刑事復議,對刑事復議不服的,可以提起刑事復核。 ■保證人幫助被取保候審人實施妨害訴訟等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關于辦理窩藏、包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保證人在犯罪的人取保候審期間,協助其逃匿,或者明知犯罪的人的藏匿地點、聯系方式,但拒絕向司法機關提供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對保證人以窩藏罪定罪處罰。】 ■撤銷案件或者終止偵查決定的,應當及時作出解除取保候審決定,并送交執行機關。【需呈報《呈請解除取保候審報告書》】■案件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作出取保候審決定并執行后,原取保候審措施自動解除,不再辦理解除手續。檢察機關變更的強制措施開始執行后,應當及時通知移送案件的機關和執行機關,原取保候審決定自動解除,不再辦理解除手續,執行機關應當依法退還保證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保候審自動解除,不再辦理解除手續,決定機關應當及時通知執行機關: (1)取保候審依法變更為監視居住、拘留、逮捕,變更后的強制措施已經開始執行的; (3)人民法院作出的無罪、免予刑事處罰或者不負刑事責任的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 (4)被判處管制或者適用緩刑,社區矯正已經開始執行的; (5)被單處附加刑,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 執行機關收到決定機關上述決定書或者通知后,應當立即執行,并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決定機關。■決定取保候審的,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嚴禁以取保候審變相放縱犯罪。《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經濟犯罪案件的偵查。執行取保候審超過三個月的,應當至少每個月訊問一次被取保候審人。”■《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和受刑事處罰實行向所在單位告知制度的通知》(高檢會[2015]10號)規定:“辦案機關對涉嫌犯罪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等刑事強制措施的,應當在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后五日以內告知其所在單位。”(特殊情況除外)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對外國籍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決定或者執行拘留、逮捕后,應當在四十八小時以內層報省級公安機關,同時通報同級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犯罪嫌疑人被監視居住期滿后能否轉取保候審”問題的答復意見》指出:因偵查犯罪需要,對于監視居住期滿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確有必要采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并且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可以決定取保候審,依法作出取保候審決定書,但是不能不經依法變更就轉為取保候審,不能中止對案件的偵查。■《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規定,對于符合取保條件但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而被采取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的,可以對其變更為取保候審。■《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規定,被取保候審人不能自己領取退還的保證金的,經本人出具書面申請并經公安機關同意,由公安機關書面通知銀行將退還的保證金轉賬至被取保候審人或者其委托的人提供的銀行賬戶。■“嚴重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分別參照《暫予監外執行規定》所附《保外就醫嚴重疾病范圍》和《關于印發〈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鑒別標準〉的通知》所附《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鑒別標準》執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