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司法解釋明確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紅線”
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門發布《關于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性侵意見》)以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呈現出一些新特點,有些案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辦理強奸、猥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不僅明確了對強奸、猥褻未成年人犯罪“情節惡劣”等加重處罰的適用標準,還具體明確了當前困擾這一領域的突出問題的法律標準,對進一步強化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力度、向整個社會明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紅線”、促進全社會未成年人保護理念深入人心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司法解釋體現了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全面從嚴的司法理念,為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性侵傷害劃下“紅線”。司法解釋不僅規定了對奸淫幼女罪適用較重的從重處罰具體情形,也明確規定了對強奸未成年女性、奸淫幼女、猥褻兒童等犯罪加重處罰的具體情形。比如,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過程或被害人隱私部位制作視頻、照片,是對被害未成年人的嚴重羞辱。有些犯罪分子以此為威脅,對未成年人進行長期侵害。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犯罪分子將視頻、照片在網絡上公開,給被害人帶來更嚴重的身心傷害。為此,司法解釋明確將其規定為情節惡劣的情形,要依法加重處罰。另外,在司法實踐中有些侵入型猥褻犯罪,對兒童的傷害遠遠嚴重于一般的強奸犯罪,但量刑卻往往低于強奸罪的量刑,這不符合罰當其罪的正義原則。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對侵入型猥褻兒童犯罪,將按情節惡劣,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司法解釋明確了諸多從重、加重處罰的情形,有助于嚴打此類惡性犯罪,更好體現司法正義。二是強化了特殊職責人員的法律責任。《性侵意見》規定了要嚴厲打擊特殊職責人員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隨后我國相關立法政策日益強調特殊職責人員的相關法律責任。司法解釋進一步強化了特殊職責人員的法律責任,主要體現在:一是明確規定了對特殊職責人員強奸未成年女性、奸淫幼女犯罪從重、加重處罰的具體情形;二是明確規定“負有特殊職責的人員”還包括“與未成年人具有共同生活關系且事實上負有照顧、保護等職責的人員”,這意味著將繼父母、與母親或父親非婚同居等共同生活的男/女友納入了“負有特殊職責的人員”范圍。這樣規定不僅強調了特殊職責人員在未成年人保護中的特殊責任,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進一步明確擴大了特殊職責人員的范圍,有利于預防和減少熟人犯罪的發生。三是突出了對留守、困境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全社會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權益保護問題,2016年國務院曾就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問題發布專門政策。司法解釋將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嚴重殘疾或精神發育遲滯未成年人的奸淫幼女、強奸未成年女性犯罪明確規定為從重處罰情形,將奸淫精神發育遲滯被害人致使懷孕規定為奸淫幼女、強奸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加重處罰情形,體現了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特殊保護,有助于預防和減少針對這類未成年人性侵犯罪案件的發生。四是明確規定通過網絡非接觸式猥褻未成年人行為的入罪標準。隨著數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網絡上引誘未成年人并進行性侵的違法犯罪行為日益突出。近年來,司法機關對一些網絡上非接觸式的猥褻兒童的行為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也發布了相關指導性案例,受到社會各界肯定。司法解釋對此作出明確規定,不僅規定了脅迫類猥褻犯罪,還專門強調了引誘類猥褻犯罪,有利于各地司法機關統一執法尺度,有助于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從而更好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在網絡上遭受傷害。五是明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被害人的精神心理治療和康復問題。未成年人被性侵后精神心理受到的傷害,越來越為社會各界關注。刑法、刑事訴訟法規定了要賠償被害人的經濟物質損失。司法解釋本著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對現有法律進行了積極解釋,明確規定了賠償精神心理治療和康復所需的的費用,這為經濟貧困家庭未成年人獲得賠償后及時進行治療和康復提供了制度保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是各國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最受關注的司法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新的司法解釋,明確刑法相關規定的適用情形,進一步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和對被害人的保護力度,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劃下司法“紅線”,希望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此類犯罪,以促進我國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來源:《人民法院報》,2023年5月26日第4版。
作者:佟麗華,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