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描寫四季風(fēng)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nèi)容。這首詞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以輕松淡雅的筆調(diào),描寫出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fēng)景,筆調(diào)輕松而優(yōu)雅。“西湖好”是通篇主體,“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愜意委婉蕩出。下闋描繪西湖水面平滑,小船兒在“無風(fēng)”情狀下“不覺船移”,頗具合理性,同時更有詩情畫意。接下來的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動感十足的畫面。
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之美,并將游人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好一番引人入勝的湖光盛景。可謂是空靈淡遠、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
采桑子
【宋】歐陽修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當(dāng)時居處潁州,在盛夏荷花盛開之季游玩西湖時寫下此詞,記載了西湖風(fēng)光及游湖之樂,表達了詞人寄情山水的閑適心情。
上闋把荷花、荷葉比作紅幢、綠蓋的儀仗,船動水蕩漾,荷花隨著自己前呼后擁,碧綠清澈的湖水承載著船中人與美酒,長長的湖堤長滿茂密的芳草,滿眼的綠意,撲鼻的清香,好一幅動感十足的西湖風(fēng)光畫卷;下闋寫詞人泛舟荷花深處,暢飲聽曲,賞花觀光等一系列歡愉場面,使人完全沉醉在這西湖的美景之中。
結(jié)句“醉里歸”寫出了作者十分愜意的心情,那一刻完全忘記了自己官場上的失意和煩悶,仿佛一切煩憂都已被這荷香和微雨所沖散,沉淀下來的自然是一種超塵脫俗的心懷。
采桑子
【宋】歐陽修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巵。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歐陽修對潁州西湖可以說是深情一片。歐陽修移知潁州期間,曾多次游覽西湖,而且留下很多傳世佳作,這闋《采桑子》就是其中之一。
本詞上闋以“何人解賞西湖好”設(shè)問開篇,言外之意已經(jīng)給出了西湖美好的答案,接下來“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描寫了人們想去觀賞西湖美景的喜悅形態(tài),更加深層次展現(xiàn)出人們清明時節(jié)出來踏青的熱鬧場面。一個“醉”字,何止于酒醉,那簡直就是一種樂享美景中的陶醉。下闋著力描寫了西湖夕照的景色。“芳草斜暉”“水遠煙微”“滄洲白鷺飛”,紛紛為西湖“閑憑闌干”增添了一分浪漫與美好。那情那景,怎能不令人心馳神往呢?
全詞語言風(fēng)格清麗唯美,運用“以動襯靜”的藝術(shù)手法,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意境,展現(xiàn)了一幅祥和雋秀的西湖美景圖。
采桑子
【宋】歐陽修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wěn)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此詞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歐陽修歸潁期間。又據(jù)《西湖念語》得知,經(jīng)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將其整理完善。
本詞上闋首句“西湖好”統(tǒng)領(lǐng)全詞,畫船載酒、急管繁弦、玉盞頻傳、穩(wěn)泛平波,逐一描繪出載酒游湖時船中人的熱鬧氣氛與歡樂場面,那一刻歡笑聲、樂曲聲、劃船聲交織在一起,體現(xiàn)了作者與朋友們在一起時無拘無束的灑脫情懷;下闋寫酒后醉眠船上,仰望天空,浮云朵朵,俯視湖面,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片天空,俯仰之間,無不樂而忘返,表現(xiàn)出詞人醉后的游湖之樂。
從藝術(shù)手法上看,這首詞采用虛實相結(jié)合的方法,充滿了詩意的想象,形象巧妙地刻畫了主人公的醉態(tài)、醉意和醉眼中的西湖之景,盡興歡愉之中,流露出作者豪放達觀與逸興遣懷之樂。
采桑子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歐陽修移知潁州以后,他曾與好友梅堯臣相約,買田于潁,以便日后退居。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歐陽修出知亳州,特意繞道潁州,數(shù)年后,終于以觀文殿學(xué)士、太子少師致仕,如愿歸居潁州。幾次游覽后,接連創(chuàng)作了十首《采桑子》,這首就是其中之一。
這首詞描寫的是清明時節(jié)西湖游春的熱鬧繁華景象,從側(cè)面來寫西湖之美,著意描繪游春的歡樂氣氛。上巳節(jié),尚還屬早春時節(jié),但完全沒有凄清之意,反而呈現(xiàn)出色彩濃艷的一派盛景。由此可以看出西湖景色迷人,不僅僅是堤岸上紅花綠柳,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還有那靜若處子的西湖水面,夕陽西下之時,紅霞映照湖面的靜美。“游人日暮相將去”,描寫了歸途所見的景色,路轉(zhuǎn)堤斜,一路是花。這里作者并沒有明寫到底所見的是枝頭上的花還是落于地上的花,而是到此戛然而止,只留給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任你遐想一個春日出游的西湖岸邊,滿目姹紫嫣紅、霞映西湖、春花爛漫、熙熙攘攘的人流交匯成一體,令人不禁贊嘆:好一幅生動壯美的西湖游春圖啊!
采桑子
【宋】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本詞約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jié)來到西湖游玩,即興而作《采桑子》十首,這是其中一首。
本詞寫暮春倚欄觀湖游興之感,描寫了潁州西湖暮春時節(jié)靜謐清疏的面貌,抒發(fā)了作者寄情湖山風(fēng)光的悠然情懷。詞中雖然是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明麗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美好,表達了自己對西湖風(fēng)光的喜愛,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shù)境界。上闋寫暮春時節(jié),群芳凋謝之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下闋寫眾人歸去之靜。“始覺春空”,表達了作者惜春戀春的復(fù)雜而又微妙的心情。
全詞清新雋秀,以獨特的審美情趣,體現(xiàn)出作者心中對大自然和現(xiàn)實人生的無限熱愛與眷戀。詞以“細雨雙燕”狀寂寥之況,反襯之中,使感情更加含蓄,而且真切動人。
采桑子?
【宋?】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fēng)來酒面醒。
這闋詞是歐陽修于熙寧五年(1072年)退居潁州時所作。
詞的首句“殘霞夕照”點明時間是夕陽西下時分,而“西湖好”說明了地點是西湖,然后便以夕陽下的景物特征開始著筆,宛如一幅西湖晚照的迷人畫卷徐徐打開,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上闋寫游人散去,風(fēng)平浪靜,一道殘霞鋪灑湖面,花塢汀在落日余暉映照下,更加靜美,更富情韻;下闋寫明月初上,亭閣涼生,晚風(fēng)習(xí)習(xí)吹送陣陣花香。如此佳境,就連喝醉的人都能被這迷人的花香與涼爽的晚風(fēng)喚醒,突出了西湖“殘霞夕照”的清逸之美。
這首詞的詞風(fēng)清疏雋美,能夠巧妙地即景抒情,多種意象融合,營造了一種幽靜之美,突出景物,淡化人物,從而獲得了人物沉醉于景物之中的藝術(shù)效果。既贊頌了西湖之美,又借以抒發(fā)了作者面對湖光美景已然忘掉了仕途坎坷、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豁達情懷。
采桑子?
【宋?】歐陽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yīng)慣尋常聽管弦。
風(fēng)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本詞中描寫了西湖白日里的天光水色,以及月下西湖的靜美。
詞的上闋著力表現(xiàn)西湖的恬靜脫俗。以“鷗鷺閑眠”來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靜謐,另一方面暗示西湖游客的高雅脫俗,沒有功利之心,只有相互不打擾的人文美。詞中暗寓了歐陽修陶醉于湖光山色間,也間接表現(xiàn)了歐陽修退隱之后,逃脫了仕途之中爾虞我詐的困擾,故能與鷗鷺相處的閑情逸致。
詞的下闋寫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歡悅之情。靜夜里,風(fēng)清月白,湖水澄澈,月光下泛著粼光,此刻泛舟湖心,醉心于天容水色相映之間,好似漫游“一片瓊田”,使人感到遠離塵囂的怡然自得,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了“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
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著意刻畫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西湖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反映了歐陽修晚年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采桑子?
【宋?】歐陽修?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fēng)高揚管弦。
這是歐陽修游覽潁州西湖創(chuàng)作的十首《采桑子》中的一首,描寫的是春日里雨過天晴之后的西湖景色。
上闋首句點明是在春光深濃的時節(jié),經(jīng)過一場的春雨洗禮,百花爭奇斗艷,引來了蜜蜂和蝴蝶在花間紛飛,為春天的景致又增添了生動的韻調(diào)。雨過天晴的天氣里,萬物清新,火紅的花朵就像要燃燒一般熱情奔放。下闋主要描寫了雨過天晴后,湖面上大小游船伴著悠揚的管弦樂聲悠然來去,仿佛是天上神仙下凡間。這雖然不是對西湖自身景色特點的描繪,但卻是組成西湖勝景繁華景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將讀者輕輕帶入游覽湖上風(fēng)光的氛圍中。
這首詞充分展現(xiàn)了歐陽修寄情山水的曠達情懷,詞句平和簡樸,卻也不乏動人之處。
采桑子?
【宋?】歐陽修?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dāng)年舊主人。
這是歐陽修游覽潁州西湖創(chuàng)作的十首《采桑子》中的一首,與其余寫景、敘寫游賞所不同的是其側(cè)重于抒情,是對潁州西湖組詞的抒情總結(jié),同時也蘊含了自己更多的人生感慨。
詞的上闋開頭兩句追述往年知潁州時的那段經(jīng)歷。他將“擁朱輪”和“愛西湖”聯(lián)系起來,是為了突出自己對西湖的喜愛早有淵源。接下來的“富貴浮云”與二十年前的“來擁朱輪”作對比,表明了他從被貶謫外郡到如今重新起用,一度幾經(jīng)受黜,最后又退居潁州,整個仕途的坎坷與人生起落,使他不免深感功名富貴正如浮云般變幻莫測,大可不必看重了。如此也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愿。
下闋“歸來恰似遼東鶴”,點明了視富貴如浮云以后的“歸來”。接下來的“觸目皆新,誰識當(dāng)年舊主人”緊承上句,一氣呵成,盡情抒發(fā)了世事滄桑使他產(chǎn)生的一種悵惘與悲涼之感。
全詞巧妙化用故典,語言清新樸素,自然流暢,不愧是晚唐五代以來詞中的絕響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