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軍時期,因條件艱苦,不少人都選擇了離開,甚至有一些高級將領,也叛變投敵,給紅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今天介紹的這個陳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雖然今天的人對“陳浩”這個名字都很陌生,但在當時的紅軍,他的地位卻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主席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把部隊改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就是陳浩,下面還有張子清、伍中豪、羅榮桓、譚政等等,可見陳浩的地位之高。
當時,剛剛經歷過秋收起義的失敗,部隊不光人數少,士氣也很低落,毛主席能把這點家底兒全部交給陳浩,也足見他對陳浩的器重和信任。
陳浩是湖南祁陽人,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而且早在軍校期間,就已經加入了共產黨,跟陳賡、蔣先云等人都是骨干力量。
后來,國共關系破裂,面對反動派的威逼利誘,陳浩毫不動搖,毅然選擇站在了毛主席的身邊,并跟著毛主席參加了秋收起義,這也是毛主席對他非常信任的重要原因。
然而,陳浩卻沒有對得起毛主席對他的這份信任。
上了井岡山后,因條件非常艱苦,當初跟陳浩一同來到井岡山的人,有不少都選擇了離開,陳浩自詡黃埔軍校畢業生,也漸漸對這種游擊戰失去了興趣,不知道還要在這深山老林里苦熬多久,于是就心生離意。
1927年底,陳浩借南下攻打縣城為名,企圖帶著部隊投降國民黨軍方鼎英部。好在宛希先等人察覺到了他的苗頭,及時通知了毛主席,這才避免了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損失。
除了團長陳浩以外,副團長徐恕、參謀長韓昌劍等人,也都參與了其中,被一起關押起來。但是,這些人在鐵證面前還想狡辯,聲稱毛主席這是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
原來,在剛上井岡山時,毛主席曾經說過,不想留下的,可以離開,絕不強留。所以,當時確實有不少人選擇了離開,毛主席也沒有對他們處罰,為什么這次卻對陳浩實行了嚴懲呢?
對此,毛主席回擊說:“這個規定只適用于革命和暫時不革命的同志,不適用于革命的叛徒!”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想繼續參加革命,可以自行離開,但是你不能帶著部隊叛逃,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
經過審判,陳浩等人被判處死刑。
考慮到陳浩在部隊中的地位,有不少人都出面求情,但是在革命的底線面前,毛主席沒有留情面,最終將陳浩等人繩之以法。
處決陳浩,應該說是毛主席在當時的革命環境中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也是毛主席第一次下令處決叛徒,正如他后來所說:“古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今天,我們共產黨人也一樣可以做到這一點!”
經過了這件事后,井岡山的隊伍也從此變得更加純潔,戰斗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殺一個陳浩,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