澮溝鎮建制:明屬南京鳳陽府宿州靈璧縣;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為安徽省管轄,先后屬鳳陽府、鳳(陽)穎(州)六(安)泗(州)道;中華民國16年屬安徽省第六行政區靈璧縣,民國35年建澮塘溝區,36年改為為澮塘溝鄉,屬朱集區管轄;建國以后,1949年11月改為澮塘溝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有澮溝人民公社、鳳山人民公社、土山人民公社,1984年為澮溝區的澮溝鄉、馬莊鄉、土山鄉,1999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淮澮溝鎮為中心建制鎮。
現今澮溝鎮屬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人口4.5萬,土地6萬余畝,17個行政村,88個自然莊。澮溝水網發達,境內有陵子湖、濉河、托尾河、尹濉河、鍾河、條山河、劈山河、三渠溝、鳳西溝、靈馬溝、郭馬溝、許揚河、澮西河等。澮溝鎮于1958年建成澮塘溝大閘。解放后第一條客車線路,由符離集發往固鎮,途經澮塘溝。
澮溝鎮遠在唐代就有晉商和徽商在此經商,至今留有后裔。澮溝歷史,遲至漢朝,已經非常繁榮,至今約兩千年之久,有澮溝鳳山村出土東漢呂氏古墓作證。
澮溝鎮因磬石、鸕鶿、古墓等證明澮溝文化歷史悠久,名貫古今。特別是鳳凰山石制磬,別具一格、音質優美,同類產品與之無法比擬。戰國時,曾侯乙磬為墓葬品,石磬32種,唐有“園無石不秀,齋無石不雅”,宋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徽宗御兵澮溝鳳凰山采石建園林,萬壽艮岳米芾采石拜圖留下《硯山銘》;元代趙孟頫磬筆下石詩《小岱岳》;明朝朱元璋帶眾百萬寨山采石建都“馬無踏腳”之處;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改道親臨澮溝鎮鳳凰山,御題:“天下第一石”。
澮溝鎮的每個村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名文化。如澮溝村,人口4千余,土地5千多畝。村內姓氏,有“東程西張中間許”之說,還有秦、惠、李、王、丁等姓;鳳山、申村在明朝有兩大名人,一是前軍督都僉事一馬英,二為星象學家一馬爾顧。
澮溝因山水靈秀歷史悠久的文脈、豐厚的人文積淀、獨特的民俗、孕育著五彩斑斕的澮溝文化。
衷心祝愿咱們的澮溝明天會更好!
(感謝張土賓老校長口述。)
馬道超:1963年出生,農民,喜歡文學,廣交文友。熱愛民俗文化。靈璧家園網優秀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