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瀏覽過無數個音頻或小視頻,是關于家長與學校老師的對話。通常而言,在老師與家長的爭論中,家長的態度一旦蠻橫,老師最終會服軟,落下風。
這應了一句話: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本來是講道理的事兒,但是一方的態度和氣勢,蓋過了所謂的道理。此時,誰的聲音高,誰就占了上風。
秀才遇到兵的尷尬在于,兩人的站位不同,世界觀不同。老師對家長提出了要求,希望配合老師的工作,但家長認為老師在推卸責任,轉移工作壓力,無非接受,就容易怒懟。
學校老師與學生家長的爭論,是一件很微妙的事兒。譬如,學校老師叮囑學生家長陪伴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總會被一些家長視為老師發懶,推卸教學責任。
最為著名的一句話是:如果我能給孩子批改作業,能把孩子的功課教好,那要你老師干什么?
這類家長的意圖是——既然我把孩子送到了你們學校,他的學習習慣和作業批改,你們老師都必須大包大攬。家長們覺得這就是一次生意,我給了錢,你就要給把貨物完美無缺地送給我。
最討厭的一句話是,我每天起早貪黑,忙得要命,哪有工夫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呢?再說,我對孩子的作業也不懂啊,如果我懂,那要你們老師干什么?
老師的潛意識里,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動力,需要家長的監督和陪伴。家長的潛意識里認為,既然孩子在上學,學業的管教責任就要歸老師。如果我家孩子習慣不好,成績不突出,那就是老師的責任。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在學校里,老師可以管住你家孩子,但孩子回到你家后,如果他玩手機、看電視,甚至對作業偷懶拖沓,老師就管不著了。再就是,你家孩子把作業寫得亂七八糟,這樣的態度問題,老師鞭長莫及,家長必須加強監督。
(二)
孩子的成長不像做生意那么簡單。所有對老師野蠻刁橫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什么樣的父母就會養出什么樣的孩子。通常情況下,優秀的老師對學生的培養更傾向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概率比較小。
我家大兒子讀初中時,我參加過多次家長會。班主任非常真切地對我們說,一個老師教兩個班,100多個學生,老師的精力再旺盛,均攤在每一個學生上,也就寥寥無幾。這時候,家長必須要配合老師,在家庭教育中舍得付出精力。
沒有哪個老師是為某個學生專門而存在。有些家長看著老師不順眼,試想一下,如果你家孩子是學霸,能夠把任課老師教的課程學好,家長和老師之間必定會感情融洽,內心不會有別扭。
有些學生還容易與老師發生情緒上的對抗,覺得老師不順眼,這大概率不是老師的職業道德存在瑕疵,而是學生對老師的課程配合不夠,成績下滑,導致心態上出現變化。此時,家長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度,要求老師這樣做那樣做,而是首先要糾正自家孩子的不良心態。
往往是,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都是出于好心。他們在提醒家長,你家孩子學習習慣有問題,需要家長配合老師,提高孩子的成績,養成良好習慣。
譬如,老師可以給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對學生的作業態度嚴格要求,可是,孩子們回到家里,能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寫作業是否拖沓,寫字是否認真,這就不是老師能管控的了。此時,如果家長不對孩子的學業操心,孩子又怎么成為學霸?
孩子在家庭中的一些毛病,都要由家長擔負責任。譬如,孩子玩手機成癮,主要責任就在家長。如果孩子把手機帶到學校,那就是家庭教育的不足。有些孩子在學校抽煙、打架,總是惹事生非,給老師添亂,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陷。
(三)
在“雙減”大環境下,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明顯減少,甚至小學低年級不再布置作業。這時候,如果家庭聽憑孩子回家后閑著,孩子的學習習慣就容易出問題。最典型的不良習慣就是玩手機。
有些老師會明里暗里通過某種渠道,對孩子的課業提出要求。還有些老師會通過家委會,購買一些學習資料。在應試大環境下,老師的安排往往是出于善意,有助于孩子將來在升學考試的競爭中不吃虧。
此時,有些刁蠻的家長,往往會搬出政策的依據,揭發老師要求家長購買某種學習資料,加大學生學習負擔。有些孩子學習效率低,家長就容易抱怨老師布置作業多,孩子熬夜到十一點還寫不完。他們應該反思,如果孩子回家后就積極寫作業,怎么會拖到深夜呢。
雙減大環境下,孩子學業的進步,對家庭教育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本上的習題,僅僅是皮毛,遠遠跟不上應試的難度。此時,家長必須要配合學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陪伴孩子的學業上,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在升學考試中贏得先機。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時間緊,掙錢累,沒有精力管孩子。試想,正是因為你當年沒有好好學習,淪為此刻的打工者或創業族,才讓自己的生活疲憊不堪啊。如果你對孩子的學業舍不得花費精力,你的現狀,就是孩子的明天啊。
一代人的成長高度,都是踏在上一代的肩膀上。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未必是讓他們成為精英人才,但必須力爭讓將來可以自食其力、謀生有方。很多家長確實都在艱辛謀生,養家不易,但怨氣不要撒向孩子的老師,不要把家庭教育的重擔推卸給老師。
有些家長說出“如果我會輔導孩子的功課,那要你老師干什么”,這句話貌似理直氣壯,實際上是強詞奪理。孩子的老師在想,你對你親生的孩子都舍不得付出,我憑什么要向你家孩子花費心血?
家長們,如果我們管不好自家孩子的學業,總是喜歡跟老師怒懟,最終吃虧的依然是自家孩子。在學校教育中,站主導地位的依然是老師,家長怒懟老師,只能讓老師們有意無意地放棄對你家孩子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