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feeling)指的是感情性心理過程的內心體驗與感受,是內隱、穩定、深刻而又持久的,如我們對友情的忠實,使我們體驗一種持久而又深刻的道義感及親切而又溫暖的滿足感;又如我們對事業的執著,使我們始終感受著一種向上的力量感和充實而又豐富的成就感。實際上,情感是一個含義很廣泛而且相當模糊的概念,它往往作為感情、內心體驗、需要、愿望、價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現象的統稱。在我國心理學界,較多的人把情感界定為人對客觀事物與自己需要的反映,或把它界定為人對客觀事物的體驗。有些學者所說的情感,既包括比較穩定的,主要與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態度、體驗,即狹義上的情感,也包括情境性的,主要與生理需要相聯系的體驗即情緒;有些學者則認為情感僅指比較穩定的主要與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內心體驗,而不包括情緒。這里,我們從廣泛的意義來理解/情感;一切態度體驗包括情緒體驗都屬于情感的范圍。它的核心意義是作為一種心理過程,這種過程與反映客觀事物本身的認知不同,它是反映客觀事物與人自己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同時個體通過反映客觀事物與自己需要的關系,通過一系列的態度體驗,形成各種性格特征,如態度、價值觀、意志品質等,這些主要是情感過程的結果,也屬于情感的范圍。
數學情感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知識的深化不斷加強,體現著知之深,愛之切。數學情感是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情、對數學學習的內心體驗、對數學學習的需要與愿望和對數學學習的價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現象。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種感情性心理過程的內心體驗與感受,是內隱、穩定、深刻而又持久的。表現為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用處與美,嘗到獲得數學知識的愉快和歡樂,從而逐步形成了學習數學的熱情。換言之,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主要就是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機!意志力和自信心:對包含有數學信息的材料的接受程度;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程度;在教學活動中遇到困難時的態度和行為;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成功體驗和對待數學學習的自信程度。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說的就數學本身來說,也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一個問題想不出時,固然有些苦惱,若一旦豁然想通,那味道不是甜蜜蜜的?這和音樂、舞蹈藝術的享受有何不同?如果在成法之外,別開生面地想出一些新的來,那就更是其樂無比了。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獲得知識與內心感受,一旦形成了熱情,那么它就具有持續性!穩定性和巨大的推動力,給學生學習數學以有力的鼓舞,使他們堅持不懈地、愉快地完成艱巨的學習任務。
在數學教育中有種種情感在起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而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作為個體的學生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學環境中的情感因素、數學教學目標與內容和教師與數學內容的接合程度。
學生自身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和動機因素兩類。學生自身的人格因素的顯著表現是價值觀、意志特征、理智特征等。價值觀是個體據以對事物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是推動并引導個體采取決定并行動的一種穩定的、持久的內在力量。它對個體的各種活動都起著推動、影響和調節的作用。一個高估知識價值并以知識為追求目標的學生,一般會有高度的學習積極性,也表現較有恒心、有毅力、自制力強等意志品質,有助于學習,否則,就會成為學習的嚴重障礙。
教師的消極情感的影響。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 數學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是樂意還是厭倦,這體現了數學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當人們通過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的變化等把情感傳達到接受對象時,主體的情感便對客體產生感染作用,對客體產生影響, 產生與主體相類似的感覺。而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為數不少的老師或因缺乏足夠的專業思想和教學熱情,或因片面認為數學教師講授的是科學知識, 只要用符合邏輯和科學的語言去說明事理就可以了, 致使在課堂教學中表情麻木冷漠, 講授平淡無奇,以致造成課堂氣氛壓抑、沉悶, 學生則不易專心聽講, 不愿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布置的任務馬虎敷衍,久而久之則形成對數學學科的消極情感。
教學環境中的情感因素是很多的,而且隨著教學過程的進展,教學環境又是多變的。但教師的人格特征,對學生的態度!在教學中的情感投入、教師的風格等情感因素對教學過程發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教師的人格特征必然影響教師的看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廣泛接觸,使教師的人格特征必然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學習態度產生影響。人格特征優秀的教師對學生具有一種無形的感召力,熱情和善解人意的教師可以滿足學生的附屬需要,這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關于學生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若教師信任、關懷學生,對學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并嚴格要求學生,則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至于教師的感情投入,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全身心地投入、充滿感情,那么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如果教師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個教書廳,缺乏情感的投入和表達,那么教學就會變得毫無生機,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減弱。教師的教學風格也對學生學習風格產生影響,一個治學嚴謹、時間觀念強、辦事干脆的教師,受到感染,學生也會治學嚴謹、時間觀念強、辦事干脆,如果教師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學生也可能會馬馬虎虎、一切應付了事,正是所謂的“形體教育”、“隱性教育”不當所致。
從事數學教育的教師們就對數學有很好的情感體驗嗎?不見得。據筆者的詢問調查發現,目前有不少的數學教師(當然也有不少別的學科教師)仍只能說以教學作為自己的謀生手段而己,談不上對數學的鐘愛,對數學的體驗更談不上有什么情感了。一是選擇數學不是自己原來的本意,是很多客觀原因使其成為數學教師的;二是數學教師原來所學專業不是數學;三是經過大學本、???甚至中等學校畢業畢業的數學教師,都可拿起教鞭當教師,用不著對數學有什么深刻理解,因為所教知識全部都能看懂。另外,即使對數學教學是自己一廂情愿的教師也未必體驗到數學教學的樂趣。由此可見,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得對數學有深刻的理解,體驗到數學本身的樂趣,表現出對數學的鐘情,使自己與數學內容有機地接合,這樣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感受顯現給學生,與學生產生共鳴,影響學生并促成學生對數學情感的形成。
學生數學情感體驗的培養,必需從學生的內部需要與外部需要去考慮,學生從外部接觸到的數學信息必須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其內化。因此,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而且是一個主要的途徑。
數學與其它學科不同的嚴謹性、抽象性與應用的廣泛性特點,使數學的問題解決過程表現為思考慎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現象難以象別的學科那樣,把情感因素表現得淋漓盡致。數學內容本身所蘊含的情感因素一般是內隱的、不顯露的,這種情感因素只能靠學習者本身的心理體會、感受。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往往不能學習與情感體驗兩全其美,且往往需要教師啟發!引導!描述數學知識的背景或由教師設計數學情境才能體現。其實,任何數學知識都是從現實生活中來,又反過來為現實生活服務,數學知識的背景往往蘊含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知識的背景可有豐富多彩的知識經驗背景、實物背景、生活背景、思想背景、方法背景等,每一個背景的呈現,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更會感受到數學思維過程的“巧”、“妙”、“趣”、“美”等。只要教師善于挖掘數學內容本身隱含的情感因素,學生就會通過學習產生數學學習的內在需要,產生內隱的、穩定的、持久的數學情感體驗。 (2)優化教學方式
以班級授課形式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為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形成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或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然而“我講你聽”的單一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了?!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的理念:“數學教學活動,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我們的教師往往以為講得越多越好,然而,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的成敗不在于教師講多少知識,而在于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參與,能學到多少知識、能提高和發展多大程度的能力,能對數學產生多大的感悟、掌握那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優化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在所處的教學環境條件下,運用嫻熟的教學手段!方法與技巧進行卓有成效的創造性教學實踐活動。它表現為其數學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數學的吸引力、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向心力、學生對教師指導過程的凝聚力、學生對數學活動的注意力以及數學內容對學生的感染力等。優化了的教學方式,學生身臨其境有一種樂趣、愉悅、快慰、渴望、美的情感享受,而不是厭惡、煩躁、無奈何、焦慮。
可以說學校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有有形的影響,也有無形的,有形的影響主要是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實現教學目的,即所謂言傳。無形的影響有教師的人格特征、態度、價值觀等,即所謂“身教”。正是這些身教,對學生情感的養成起著很大的影響。數學教師淵博的數學知識、嚴謹的治學精神、謹慎而細致的教學責任心和對數學的真情流露、價值觀,對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對數學的熱情!對數學的細膩思考,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此外,教師熱衷于與學生交流接觸,與學生經常討論數學問題,經常組織數學活動,經常向學生流露自己熱愛數學的心跡也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一個熱愛數學教育事業的教師,都有著對數學學科的情感體驗,有著對數學鐘愛表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把這種感受流露給學生,肯定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問題的關鍵是教師怎樣運用自己身上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學生。一個高等學校畢業的數學教師,要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是不難的,難的是怎樣利用自己健康的身心去影響學生,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能體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必需具備良好的情感素養,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和提高自己的情感素養,才會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
熱愛本職工作, 提高自身修養。“言為心聲, 情動于意而形于色”, 如果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哪會有講課時津津樂道的熱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 又哪會獲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呢? 教師應以敬業為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數學教學工作中去,不斷自我完善, 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這樣就會對學生學習情感產生巨大的影響。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 學生就會迷戀于知識的獲取。”
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 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不應過多地苛求、指責,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愛和期望。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雙向的, 但由于中學生心理發育尚不健全, 因而教師處在主導的地位上,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的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差異, 主動采用相應的感情交流途徑與方法, 要正確理解“師道尊嚴”的內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獨尊”的心理,主動積極地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