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一個光景奇絕清幽空靈的世界,那里有我的“美人”,有我尋找的清香幽韻的夢……。荷花生長水中,她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她又是美人“冷香”——清貴孤高,冰清玉潔。
正是在荷花盛開的時候,我從荷花叢中蕩舟,一路上一對對鴛鴦伴著船兒戲水。沙鷗在河上盤旋飛翔,仿佛要為“我”落下,卻又背人轉向,遠遠掠過樹梢。“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芰荷在微風中搖曳,游魚在四處逃散。游魚戲逐,碧水成紋,新荷輕搖,微風送香。
只見那望不見邊的荷塘,綠波蕩漾,荷葉翻飛。“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風中之荷,別有一番風韻。清風徐來一陣清香撲鼻而來,那是一種質樸的帶著淡淡苦澀的氣息,不似玉蘭香氣馥郁,卻沁人心脾,令人難忘;而荷葉像是被一只溫柔的手臂愛撫過來,輕輕搖曳,嬌媚生姿;似一段深情的綠韻,又像一首無言的情歌。那種嫻靜地、肅穆地美,姍然于我的眼眸,怎能不讓人感到驚奇,怎能不讓人感到喜悅?
在綠的映襯下,荷花變得那樣多姿多彩,艷麗無比。從那碧綠的荷葉間,吹來陣陣涼風,那鮮艷的荷花,好像美人玉臉帶著酒意消退時的微紅。“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有的荷花天生就是羞澀的姑娘,任憑千呼萬喚,羞答答地藏在荷葉間,偷偷地看著這個可愛的世間;有的如大膽潑辣的美少婦,盡情地舒展怒放,擺弄風姿,在一片綠色之上顯得格外好看;有的嬌滴滴的,靠在母親的懷抱,溫暖中,幸福里,它也許正做著甜美的夢呢!隨著夏日的涼風,荷花那種國色天香般的清香在空中回蕩,沁人心肺,引得蜻蜓在水面快活盤旋,小魚激動越出水面,一個個圈兒慢慢地蕩漾開了。荷花是潑紅描綠的畫家,在夏日描繪著不可抵擋的激情;荷花又是冰清玉潔的使者,表演著出污泥而不染的傳奇;荷花也是在水的舞臺上婉轉而歌的歌唱家,唱出了一個神圣的世界。
曼舞的彩蝶深深的把荷花眷戀,田田的荷葉又把飛蝶深藏。莊生的美夢在這里變成了現實,梁祝的故事從此不再悲哀!美麗的蝴蝶飛舞在荷花之上,飛舞在荷心之中,飛舞在優美而又婉約的希望里。蝶舞,誕生于寂寞的上升,歸位于絢爛的本真。蝶舞的輕音,在生命的靜湖中,泛起了一陣陣悠遠而深邃的漣漪。纏綿在荷花粉嫩之上的彩蝶,讓我想起凝固成千古的詞牌——【蝶戀花】。看荷花湖中彩蝶輕舞蝶翼,與蓮池中藕花深處那朵蓮,他們正在譜一曲蝶戀花的旋律。彩蝶翩躚與那素白淡粉的荷與蓮之上,蝶戀花花引蝶,蝶舞荷心,荷香滿園,意境悠遠,情動瞬間。
一陣密雨從菰蒲叢中飄灑過來,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幽幽冷香。“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蕩。”雨中之荷,玉盤愈加碧翠,水珠愈發晶瑩。雨落荷葉,細聽!那“叮咚嘀嗒”之聲高低錯落,殷殷有韻。那可是雨荷相會的呢喃輕語?雨滴在荷的懷抱里圓潤成一粒粒晶瑩的水珠,在碧盤上歡快跳動,如少女隨手灑下的水晶。此情此景,雖不聞琴瑟之聲,卻猶如聽到大珠小珠落玉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捧著花蕊,捧著暗香,一種出類拔萃的風度,一種清高雅潔的氣質,難道不令人誕生面對美神的感受?哦,向上,向上,開拓一個新的境界!我更喜歡睡蓮,喜歡它的悠閑慵懶、喜歡它的與世無爭、喜歡它不失美麗也不平凡
不覺光陰飛逝,已是日暮時分,只見那車蓋般的綠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見,欲去還留。只怕西風起時,舞衣般的葉子經不住秋寒的蕭瑟而容易凋殘,更為那無情的秋風將把白洋變成一片蕭條而憂愁。還有那高高柳樹垂下綠陰,肥大的草魚吹波吐浪,這一切,都要挽留我住在荷花中間呢!田田的荷葉呵,您多得難以計算,可曾記得我多少回在河堤旁邊的歸路上徘徊依戀?
在這個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的境界中,有美人兮,在水一方。隱隱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銷酒”,像荷花般的紅暈,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開。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離,朦朧,朦朧!花瓣飄浮,熱氣浮動,彌漫著淡淡香氣的荷花浸泡得我身體柔滑得像魚一樣不可捉摸。她的臉上帶著埃及艷后的驕傲:每個女人都該有一刻覺得自己是美貌的、蒙神靈寵愛的。
是平靜中達到的一種眷念,是走過那片荷塘仍留在那里的藕斷絲連!對荷花的愛戀,年華蠱惑從水中流走,遲疑是矜持還是遺憾?
正是荷的全盛時期,多少如傘般的綠葉層層疊疊擠在一起,繁密的幾乎不透一絲縫隙,似乎在有意隱藏著什么驚天的秘密。
盛開在密葉中的是嬌艷可人的蓮花,在這風情萬種的夏季盡現自己的神采:朵朵競相綻放,凸顯它們的婀娜多姿;片片臨風爭芳,散播它們的清香怡人。
花自然需葉的襯托,而葉同樣需花的點綴,如此方能交相輝映,各添其美。而荷的花葉則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它們相互配合得默契十足,天衣無縫,儼然成了夏日里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晴空朗日時的荷自有一番風姿,而陣雨初過的荷塘則又是另一番韻味。 在一個雨后的下午,我又步臨荷塘,未至其跟前,已見整片荷塘上輕煙繚繞,使人恍如神游于傳說中的瑤池仙境,荷的姿態在輕煙中忽隱忽現,刻意隱藏著自身的美。
待走近時,方見花瓣經過雨的洗禮,更添其嬌艷,更顯其嫵媚,不時有微風遞送來陣陣芳香,教人頓覺神清氣爽。 而荷葉經過雨的修飾則更加碧綠、翠色欲滴。荷葉上那惹人眼的露珠在風中時聚時散,似頑皮的孩童般無憂地嬉戲逗鬧,又在陽光的映射下如珍珠般耀眼奪目。此刻放眼望去,岸邊楊柳濃郁,環塘而立;遍地芳草叢生,一碧無垠;不知何處飛來兩只白鷺,悠閑地棲息在楊柳下,享受著夏日雨霽的清閑;遠處一葉扁舟徐徐而來,繼而又隱沒在了葉的綠海中,不見了蹤影。一樣的荷塘,在兩種環境中又有著不一樣的姿容。
說起荷,在我國文學中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且不說《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也不論《離騷》里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先宜翻覽唐詩“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再須領略宋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荷之風韻盡出,其美自不必說。 而將荷書寫到極致的,我認為要數周敦頤的《愛蓮說》了,其有云: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此一段話更是將蓮花刻畫得惟妙惟肖。荷的美如此光彩照人,難怪歷代文人騷客們對它情有獨鐘,揮筆贊譽。
再追溯到舊中國,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里,朱自清先生面對眼前的現實深感苦悶,夜不能寐,于是便披衣來到日日走過的荷塘邊,觀賞著月色下荷塘的美景,同時凈化了心靈,獲得了感悟,一首《荷塘月色》由此而出。 所以,荷又是人們在彷徨無助時的心靈慰藉。
荷之所以為荷,是因為荷不慕牡丹之雍容華貴,不慕百合之馥郁馨香,不慕蘭花之優雅美麗,不慕秀竹之修長挺拔;是因為荷安靜地做著自己,內心不浮。心如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是晨昏里安靜地走在上下班路上面露喜悅;就是生活著,愛著,快樂著,摒棄內心的掙扎、邪念和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