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個月什么最熱,非社區團購莫屬!
即使是在11.11期間,我想也沒有社區團購這么熱鬧,主流媒體們紛紛報道,互聯網巨頭們走入線下,開啟百億社區團購大戰,生死幾何,終局預測。每天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雖然門外看熱鬧,但門內,作為快消從業者們卻慘了。因為百億補貼的背后,坑壞了各地的快消廠商們。
-01-
一片哀嚎!
一箱1*24紅牛,經銷商到岸價115元/件,供門店價120元/件。多多買菜(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上線后直接99元/件。
一瓶1.128kg白貓洗潔精,經銷商到岸價6.4元/瓶,供門店價7.2元/瓶。多多買菜上線直接4.6元/瓶,現在是6.6元/瓶,同時團長還有10%的提成。
一位石家莊做本地社區團購平臺的李華先生(化名)感嘆到,“這個價格便宜得我都想買了”!
前些日,美團優選(美團旗下社區團購)與多多買菜競爭。前一天,美團優選預告,雞蛋1.79元/6枚,多多買菜預告1.59元/6枚。第二天正式銷售日,美團跟進1.58元/6枚,多多買菜1.48元/枚……
這場社區團購的大戰,價格低到真得可以讓你懷疑人生。
李華先生告訴新經銷,蒙牛特侖蘇一般社區團購平臺拿貨價是48元/提,廠家要求社區團購平臺一般為52.9元/提,地方KA賣場可以賣到49.9元/提,過去在多多買菜沒有進入石家莊前,我們與興盛、美團,售價差不多一致,不敢亂價,因為要考慮與品牌商長期合作。
但隨著多多上線,直接售價44.8元/提,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門店老板皆為之瘋狂。經銷商、本地超市,都傻眼了!
一款在本地旺銷的光瓶酒,經銷商到手價11元/瓶,門店價格12-13元/瓶,門店銷售15-16元/瓶。社區團購平臺,補貼將至9.9元/瓶。連門店老板們都不敢賣了,消費者都知道了9.9元,誰還會從門店購買?
-02-
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
如果是吃瓜群眾看這場大戰,估計會開心,不管怎么樣,價格實惠,至少消費者是受益的;如果不是做市場的人,也會開心,貨出得更多了,多了一個增量渠道。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李華告訴新經銷,這場戰爭比前兩年快消B2B平臺的競爭慘多了,三大互聯網巨頭全進來,他們沒有零售的基因,沒干過經銷商,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控價!供應商們去多多買菜報品,多多買菜只有2個原則:
第一,不得比主站(拼多多)貴;
第二,不得比興盛優選貴。興盛賣什么品,多多買菜就打什么品!
這輪巨頭大戰,首當其沖受害的是本地連鎖商超,據預測業績下滑10%-30%。商超業績下滑,經銷商完不成任務,通路價格體系打亂,利潤受阻,死一批經銷商是大概率事件。
社區團購雖然強調的是本地供應鏈,但這與品牌商分區管理、分區經銷的策略,存在著巨大的沖突和矛盾。有些經銷商第一時間,上了社區團購的“快車”,獲得了短期的增量,但社區圖團購賣得不是本區,而是輻射到本市,本縣。竄貨、砸價,跨區,周邊的經銷商沒有一個日子是好過的。
據「新經銷」從目前的調研來看,沖擊比較大的快消標品主要是以下類目:
而在這些品類里,核心是以一線品牌為主,比如蒙牛、伊利、綠箭、達利園、紅牛等等。社區團購開戰,為了獲取流量,奪得消費者,往往拿的是一線標品開刀。
有品牌認知,有價格認知。只有打低價,才能擊穿消費者心理防線,繼而產生對平臺的偏好。
坦率地說,一線品牌于經銷商而言,本身就沒有太多利潤可言。有些經銷商本以為平臺是限購的。為了出貨,完成任務拿到廠家返點,偷偷摸摸地給平臺供應,但供著供著,傻眼了,根本不是限購,線下門店也不再進貨……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03-
反擊戰即將拉開大幕
如果品牌廠商不盡快進行價格干預,線下的價格體系將會嚴重沖擊。據李華介紹,目前伊利蒙牛各地的分公司已經開始反抗,發動員工下單購買,到門店處收貨,但遺憾的是,這只是短期的權益之策。
在當前所謂的“新零售”在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喊出擁抱新零售是對的,但以什么樣的姿勢擁抱,需要好好地思考,畢竟線下的生意體量還是大頭。
具體該如何做?
第一:前線,盡快建立一線前哨兵機制。
新零售部門或各地銷售單位在各駐地派遣新零售前哨兵。搜集本地社區團購、O2O公司的相關信息,了解本品在平臺的商品上架、價格管控;梳理協調供應體系,指定經銷商供貨,聯合經銷商一起盯住平臺,維穩價格。
第二: 總部,盡快開啟與平臺的對話機制。
新零售部門主動與如興盛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接洽溝通。建立即時的溝通窗口:產品要調整,費用可以投,價格不能亂,區域要統一,促銷按節奏。
第三:總部,消費者洞察部對新零售背后的購物者深度分析。
清楚掌握在新零售平臺上購買消費者是誰,購物者畫像是什么,與線下主流通路的消費者有何區別,是否要差異口味、差異規格、差異包裝。
第四:總部,市場部與新零售平臺開展JBP聯合生意計劃。
不管是生意存量,還是生意增量,新零售平臺背后的巨大流量,本身就具備品牌傳播的價值。即使沒直接銷量,但作為營銷陣地,在當前階段下,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社區團購的補貼大戰已經開啟。整體來看,短時間不會結束。品牌商們需要盡快,實地了解和掌握各地市場情況,一地一策。先以保護本地連鎖商超和經銷商利益為主,維穩市場,再謀劃如何與社區團購平臺間的合作。
關于社區團購的百億補貼大戰,您怎么看?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一起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