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轉線上,并不是把線下課錄成視頻那么簡單 出品 | 每日財報 作者 | 呂明俠 眾所周知,疫情讓很多線下培訓機構陷入學員流失、融資困難、員工離職等困境;受疫情的重大不利影響,瑞思學科英語(REDU.US,以下簡稱:瑞思英語)線下學習中心于1月19日開始臨時關閉,一季度營收因此明顯下滑。 近期,瑞思教育股價震蕩下跌,連創上市以來的股價新低,截至6月2日收盤,瑞思教育報收3.12美元,市值僅為1.76億美元。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年初至今,瑞思教育股價已縮水超過55%,3.18美元的收盤價較上市初的發行價已經縮水了78%。 在疫情防控期間,瑞思英語更是出現了經營不善、轉型太慢、加盟模式的弊端顯現等問題。到底是線下英語市場暫時性萎縮,還是瑞思英語的加盟模式“大勢已去”? 公開資料顯示,瑞思英語成立于2007年,專注于3-18歲兒童學科英語教育。瑞思英語于2017年10月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REDU",發行價14.5美元。 在過去幾年,瑞思學科英語為了盡快上市,通過開放特許加盟的方式在國內的二三線市場拓展了大量的加盟學習中心。 短短幾年時間,國內的門店從246家擴張到472家,這一成績讓國內直營教培機構望洋興嘆,瑞思之所以能做到,在于其核心的業務發展模式:加盟模式。 然而表面風光的瑞思學科英語卻不斷暴露問題,上市兩年來,瑞思股價持續下跌,截至發稿,股價報3.12美元/股,市值僅為1.76億美元。瘋狂擴張的背后是教育口碑的持續下降,教學質量飽受爭議,業績也深受影響。 去年11月,瑞思英語哈爾濱出現門店關停現象,涉案學費超過429萬,而造成此問題的原因在于加盟商的資金鏈斷裂。由于教培機構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異,一旦加盟商招生跟不上、學生留存率持續下降,“跑路現象”將持續影響公司的品牌效應。 事實上,加盟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會蠶食公司的品牌效應。與其他行業不同,教培機構的口碑建立在對學生實際的提分率上,但加盟總部為了擴張并不會在學生招聘、新教師培訓以及解決人才問題上為加盟學校全力支持。隨著擴張的繼續,加盟總部一定會觸及管理邊界,這意味著加盟校的教學質量和持續能力將無法保證。 進入2020年,瑞思教育高層發生變動。原CEO孫一丁退任董事會副董事長,董事會主席王勵弘擔任新CEO。在外界看來,這標志著瑞思教育高速擴張的加盟模式走到了盡頭。 從財務業績來看,瑞思教育在2019年全年總收入達到15.29億元,同比增長20.25%;但公司同期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3.6%,公司在營收和凈利潤上出現了明顯的增速差。 一家公司經營是否發展至瓶頸期階段,可以通過其營收和利潤增速差來觀察。“增收不增利”便屬于典型的瓶頸期表現。在當前情況下,瑞思教育或已進入發展瓶頸期。 瑞思英語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一季度公司總營收同比下降67.5%至1.09億元人民幣,營業虧損為1.3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5304萬人民幣的營業利潤下降約347%。 《每日財報》注意到,歸屬于公司的凈虧損為1.038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凈利潤大幅下滑385.5%。調整后歸屬于公司的凈虧損為9950萬元人民幣;攤薄后每ADS虧損1.84元人民幣。 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瑞思教育常規課程的新入學人數僅有1507人,相比去年同期的7406人下滑嚴重。 雖然疫情導致線下學習中心關閉,不利于瑞思拓展生源,但參加瑞思在線小組課程的31822名生源中,92.6%為瑞思原有的學生。線下與線上生源的拓展上,瑞思表現都不太理想。 在接踵而至的壓力下,瑞思英語也在積極的尋求出路。為了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瑞思學科英語對業務做了很大的調整,公司表態將進一步落實OMO戰略轉型,建立延展性的素質教育綜合平臺。 據了解,瑞思學科英語九成學員已經轉至線上上課,雖然提到在線平臺已為16萬學生提供服務,但卻未公布其貢獻的營收情況。對此《每日財報》就這一模式的效果,學生提分是否更多、營收增長是否更快等,發函詢問但并未收到回復。 在教育行業資深人士看來,線下機構轉型線上教育并非易事,很多線下教育機構在疫情期間都倉促把線下的課程搬到了線上,但是這種做法僅僅是權宜之計。 線下教育機構要想成功轉型成為在線教育機構,并不是僅僅把線下課程錄成視頻讓學員在線觀看那么簡單。其背后的教學模式、師資儲備、商業模式、技術支撐、獲客方式都需要很大的投入,絕不是短期就能轉型和過渡成功的。 《每日財報》發現,OMO平臺目前還尚存爭議,包括像精銳教育、高思教育等多家教育企業都曾表示加速布局線OMO,但各方大筆投入目前還未見效果。 聲明: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