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李德勝
9月22日,有媒體發布了題為《雪松信托迷霧:42只產品風控全線裸奔 借道假央企轉移百億巨資》一文,報道了雪松信托220億供應鏈信托項目的應收賬款未經確權,由此引發對雪松信托供應鏈金融“造假”及“自融”的猜測。
公開資料顯示,雪松信托前身是中江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江信托)。2018年,中江信托旗下信托項目密集“暴雷”,雪松控股受讓中江信托71.3%的股權,次年6月更名為雪松信托。
雪松控股創立于1997年,全球總部位于廣州,旗下擁有齊翔騰達、希努爾兩家上市公司。作為中國大宗商品領軍企業,以2851億元營收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第296位。
其實,從2018年傳出入主中江信托以來,雪松控股以及更名后的雪松信托就一直處于風口浪尖。接盤時,市場懷疑其能否全部兌付,但雪松控股恪守著接盤中江信托時許下的諾言,對于合規項目,拿出真金白銀幫助了數千名原中江信托的投資人“平安落地”。
近一年來,雪松信托新發產品實現了100%兌付,維護了投資人的利益。此次也以四兩撥千斤”的千字公告讓近期的“聲聲征討”不攻自破。
9月23日凌晨,雪松信托通過官網發布公告予以澄清,全文1000字左右,就相關問題作出七點回應:1.對于“長青”系列產品規模,報道稱“總規模超過200億元”,經核查,“長青”系列產品累計發行規模為119.18億元,現存續規模為76.55億元。由此可以看到,”長青“系列真實規模與報道的220余億元有100億元的“差距”。2.“220億底層資產盡數虛無”的報道嚴重失實。“長青”系列產品底層資產真實有效。雪松信托表示從交易主體、交易雙方蓋章的購銷合同、交易雙方的交貨確認書或對賬單、倉庫提貨單、發票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風控核查,“長青”系列產品底層資產真實有效。上述合同、發票、過戶單據等全套資料作為信托財產的重要法律文件,由雪松信托作為受托人按照相關法規要求進行保管,可隨時接受所有投資者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預約查閱。3.對于“幕后融資人”和“自融”的報道,雪松信托稱,“長青”系列產品底層資產清晰,每筆應收賬款的債權與債務一一對應,在事實層面并不存在報道所謂的“幕后融資人”,更不存在報道多處影射的“自融”。4.對于報道提及的“確權”問題,雪松信托稱,由于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因其特殊性,在實際業務中,應收賬款的債務人作為付款義務方,只有買賣合同項下的支付義務,并沒有配合賣方轉讓應收賬款以及配合確權的義務。特別是對大部分國企、央企而言,“確權”需要復雜的審批流程。因而基于行業特性和實際業務需要,未將“確權”作為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的風險控制手段,而是基于對每筆應收賬款的貨物流、資金流、合同、發票等多重信息的相互印證,形成有效且高效的風控措施。5.文金世欣商業保理(天津)有限公司股權結構清晰透明,是公司的商業合作伙伴,其實際控制人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北京市政府授權市文資辦出資設立的市屬一級企業,與該公司無任何關聯關系。6.“長青”系列產品目前后期管理正常,產品回款正常,無違約跡象。7.對于所謂的“長青”系列“42只產品風控全線‘裸奔’,既無風險產生,何謂全線“裸奔”的報道不認可。“長青”系列產品運作一年多來,持續正常回款,未發生任何逾期和不良。一篇2萬字的長文報道被雪松信托1000余字的公告“四兩撥千斤”地做出了澄清。《每日財報》認為,報道焦點是應收賬款的“確權”,在供應鏈金融的各類交易中,只有完成了“確權”,才能在較大程度上確保底層債權真實存在,但是即使這樣,并不能保證完全真實,過去也頻頻有眾多被騙案例發生。雪松信托采取的措施是基于對每筆應收賬款的貨物流、資金流、合同、發票等多重信息的相互印證,從而形成有效且高效的風控措施。實際上,對于很多投資人來說,兌付是最看重的。據了解,大多數投資人在認購雪松信托供應鏈項目時,都是基于雪松信托解決中江信托遺留問題及雪松控股的強大實力背景去買的。而雪松信托新發行的項目都是100%按時兌付,包括被媒體報道提及的供應鏈項目。作為雪松信托的控股股東,雪松控股實力可謂強大,已連續3年名列《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持續提升。其前身于1997年在廣州創立,此后20余年間,雪松與廣州共同成長,同時也烙上了粵商“務實、開放”的印記。企業迅速發展的背后,早期在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布局也已經初具規模。目前雪松旗下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齊翔騰達、希努爾。借助頻繁的業務擴張,雪松迅速彌補著自己在各個領域的短板,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并購等同于“接盤”,意味著要承擔責任。最受投資者關注的當屬原中江信托遺留的逾期項目。雪松信托的前身中江信托,成立于1981年6月,原名江西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注冊地為江西省南昌。2012年10月,公司更名為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公司快速擴張,風險也快速累聚,進入2017年、2018年后,公司頻頻踩雷,30多個產品逾期,本金規模近80億元,涉及2400余名投資者。從“黑馬”成了“踩雷王”,原有項目無法兌付,大股東無力維系,只能匆匆易主。在此危難之際,雪松控股毅然出手,快速化解逾期信托項目風險。時間之短,速度之快,無疑是信托史上的創舉,至少是行業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事實上,中江信托在2019年4月21日才完成過戶,雪松控股正式入主后,當月馬上啟動中江信托歷史遺留問題專項行動,公開承諾對2000多個投資者負責到底。并花3個月時間,在全球范圍內,火速完成信托計劃委托人信息采集與登記,創新性地解決了兌付阻礙。2020年1月22日,對于合規項目,雪松信托按承諾完成了逾期項目的化解,除個別投資人聯系不上外,絕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已得到兌付。并購通常會經歷一個漫長的整合過程,尤其是中江信托這樣一個爛攤子,要完成重整理論上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精力,更不要說重生與轉型。不過雪松控股的思路相當清晰,通過重組董事會和管理層,整合資源組建新領導班子和梳理業務線條,使公司經營重回正軌。2019年6月,將中江信托更名為“雪松國際信托”,以全新形象回歸市場。2019年8月,雪松信托更名后的首款主動管理類產品發行,業務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恢復。大股東更換后的雪松信托,業務及風控能力大幅提升,《每日財報》注意到,截止2020年8月31日,雪松信托已有26個產品,142個期次100%完成兌付;累計為1698余位投資者到期兌付本息58.48億元。雪松信托新發行項目均100%兌付,徹底走出了原中江信托“爆雷王”的陰影,重獲新生。
透過100%的兌付,足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而這已融早入雪松控股的血脈之中。多年來,雪松控股努力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以不同形式參與公益事業,隨著雪松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2008年,專門發起成立雪松公益基金會,不斷推動雪松公益事業向前發展。雪松控股持續在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對廣州對口幫扶城市畢節予以重點支持,以“兩不愁,三保障”為切入點,以教育扶貧為主線,圍繞“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思路,與畢節當地六所高校合作辦學。依據急需緊缺工種開設21個“雪松班”,并設立各類獎助學金項目;同期還在當地設立“珠江職教獎學金”“名師優課獎教金”“雪松物管班學生生活補助”“雪松班學生實習補助”等獎助學項目。優化當地人力資源結構,為畢節取得脫貧攻堅的最后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新冠疫情期間,雪松控股旗下企業積極行動,兩月內即共計捐贈1800萬元資金和兩批緊缺醫用物資,為取得抗擊疫情階段性勝利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近日,人民銀行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外匯局還出臺《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23條政策要求和措施,肯定供應鏈金融在疫情沖下的實體經濟恢復建設中的促進作用。與普通貸款、債券等金融工具相比,供應鏈金融圍繞企業之間的供應、采購等真實交易,將支付結算、融資、現金管理等金融服務嵌入企業經營管理的各類場景,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活動更加貼近、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度和吻合度更高,能夠保障金融“活水”針對性地注入實體經濟。而雪松信托作為深耕供應鏈金融的信托企業,也在積極地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聲明: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