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4年十倍的白馬股歐菲光,現在為什么不“香”了呢?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蔡海東 2017年時,參股歐菲光(002456.SZ)的機構投資家數超過530家,然而到今年三季度,參股機構投資者僅剩15家。機構“大逃亡”之下,截至12月22日收盤,其股價年內下跌8.61%,而同期上證指數上漲10.05%。 作為A股4年十倍大牛股的代表,2010上市以來,歐菲光營收從6億元猛增68倍,最高市值曾超700億,風頭蓋過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一眾同行。現在為什么不“香”了呢? 三季報顯示,歐菲光實現營收370.59億元,同比下降2.20%;實現凈利潤為7.39億元,同比增長309.21%。歐菲光解釋稱,公司鏡頭業務發展順利,3D模組業務持續增長,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大幅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上半年在疫情之下,人們受困家中,線上消遣、網課等需求激增,平板電腦及手機等3C電子產品出貨量提高,歐菲光產品銷量增長,從而推動業績上行。但考慮到疫情為突發事件,歐菲光凈利潤大增恐難具備可持續性。 經《每日財報》計算,歐菲光同期盈利凈利潤率為2.23%,該數值在行業中處于低位,說明公司營收在轉化為凈利潤時,損耗非常大。歐菲光三季報營業成本高達311.12億元,數額幾乎趕上營收。 與此同時,歐菲光存貨與應收賬款持續高企,兩張“巨口”鯨吞著公司的凈利潤。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歐菲光存貨分別為163.3億元、72.69億元、62.54億元。同期,歐菲光應收賬款分別為79.23億元,99.67億元,91.10億元。 對于巨額的存貨與應收賬款,歐菲光表示已經采取風險防范措施,不斷加強存貨的管理與應收賬款風險管控,其中存貨周轉天數已減少16天?!睹咳肇攬蟆肪拖嚓P問題遞送求證函,截止發稿時間,暫未收到相關的回復。 要知道,在存貨與應收賬款的管控上,歐菲光就吃過一次大虧。2019年4月26日,歐菲光披露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將2018年年報提到的歸母凈利潤18.39億調整為-5.19億元,將同比增長123.64%調整為同比下降163.10%。消息一出,歐菲光股價即一字跌停。 對于此次“業績大變臉”,歐菲光提及最多的是公司與子公司的存貨與應收賬款,兩項分別計提資產減值15.59億元和1.88億元,占本次計提金額的95%。 歐菲光成立于2001年03月12日,公司全稱為歐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登陸A股時估值尚不足22億元。直到iPhone掀起的觸摸屏熱潮席卷全球,瞄準時機切入該賽道的歐菲光才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2012-2014年其營收復合增速達123%,市值快速突破200億元,成為了A股4年十倍大牛股的代表。其觸摸屏挑起大梁,出貨量穩居全球首位。 不過好景不長,2015年外掛式觸摸屏淘汰,歐菲光上市后首次營收凈利雙跌。此時,其2012年布局的手機攝像頭模組業務快速崛起,2016年出貨量全球第一,讓歐菲光搖身一變為光學領域巨頭。 同時,2014年布局的指紋識別模組等傳感器類產品也在2016四季度出貨量沖到全球首位。 出貨量扶搖直上背后,是歐菲光的殺手锏——價格戰。2014年,歐菲光高級副總裁蔡高校在接受臺媒專訪時,將“價格戰”表述為:“能提供好的產品、還能持續降價,仍然維持獲利,這個就是所謂的競爭力?!?/span> 迎著智能手機零部件不斷迭代的風口,歐菲光每進入一片新領域,都像一只巨大的鯰魚,不僅搶占了市場份額,還蠶食了本就微薄的毛利。為此,業內人士將其稱為“價格殺手”。 “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使歐菲光的市場規模得以擴大,但其毛利卻持續較低,上市十年,凈利潤最高也不足8.5億元。而由于電子產品更新迭代較快,一旦經營不利,產生存貨或轉型不及時,將快速面臨虧損風險。 2018年曝出的巨虧也驗證了這一點,為此歐菲光迫切需要外部資金注入以維持產品線升級。2020年6月份,歐菲光發布定增預案,募資68億元擴產光電產能.其中“高像素光學鏡頭” 和“高像素微型攝像頭模組”預計分別投入24億元、16億元。 今年9月24日,歐菲光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8.08億股,募集資金67.58億元,將主要投入于高像素光學鏡頭建設項目、3D光學深度傳感器建設項目、高像素微型攝像頭模組建設項目。 擴產升級背后是因為目前能提供7P手機鏡頭的只有大立光、舜宇光學與玉晶光,在主流廠商出貨產品以6P鏡頭為主的背景下,歐菲光主要出產4P、5P鏡頭,導致光學鏡頭業務規模及毛利都落后同行。
來源:億歐網
值得注意的是,歐菲光所募投的項目,主要還是針對智能手機市場。在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下降的背景下,歐菲光消化所擴張產能的能力存疑。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1-11月中國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2.81億部,同比下降21.5%。Gartner數據顯示,2020年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3.66億部,同比下滑5.7%。
今年9月1日,有消息傳聞“蘋果將歐菲光剔除供應鏈名單,iPad觸控訂單全數回歸臺廠”,一言對歐菲光股價造成巨大沖擊。
當日早盤,歐菲光股價一字跌停,市值蒸發近50億元。午時,歐菲光緊急澄清報道,稱被美國大客戶剔除供應鏈為不實傳聞,當日股價以下跌6.61%收盤。
無獨有偶,近期又有傳言稱歐菲光將被蘋果剔除供應鏈。今年12月初,韓媒THE ELEC稱歐菲光已被蘋果移出相機模塊供應鏈,其只能為老款iPhone提供攝像頭模組,而無法參與新款iPhone組件供應。歐菲光再次回應為不實消息。
上述傳聞都顯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歐菲光對大客戶存在嚴重的依賴性。同花順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歐菲光前5大客戶貢獻營收占比分別為70.40%、81.93%、83.61%。
其中,第一大客戶貢獻營收占比分別為23.22%、28.24%、31.16%。雖然第一大客戶未道出姓名,但從市場表現上看,可推測出是蘋果公司。
對比光學光電領域另一龍頭企業,舜宇光電就不甘心依賴單一客戶,其前5大客戶銷售占比始終維持在70%以下。依靠大客戶固然帶來安全感,但過于依賴也會帶來枷鎖。
在存貨與應收賬款的壓力下,歐菲光如何降低負債及擺脫“蘋果依賴癥”,給投資者一個滿意的答卷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