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奶源者得天下”,優然牧業是伊利和蒙牛競爭的棋子嗎? 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劉倩 近日,中國優然牧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然牧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股主板上市,華泰國際和瑞信為聯合保薦人。 資料顯示,早在1984年,優然牧業就已成立,它曾是伊利旗下的全資附屬公司,2015年將業務從伊利分拆出來獨立運營,而在IPO前伊利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Old Cayman Holdco及金港控股持有優然牧業40%股份。可見,該公司和伊利之間有很強的綁定關系。 目前,優然牧業主要有原料奶、飼料、育種以及奶牛超市四大業務,自稱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而伊利則是其原料奶業務的第一大客戶。
圖片來源:招股書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優然牧業的營收情況分別為50.91億、63.34億、76.68億、53.44億、復合增長率為22.7%。其中,凈利潤為2.78億、6.52億、8.02億、7.44億。2020年上半年,其營收與凈利潤增幅同比分別為55.5%和103.8%,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成績也是相當亮眼。
截至2020年6月30日,優然牧業共運營65座牧場,擁有28.7萬頭奶牛,截至2020年6月30日,優然牧業共運營65座牧場,擁有28.7萬頭奶牛;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原料奶產量為43.16萬噸,實現收入31.93億,在其總收入中的占比達59.7%。
據優然牧業介紹,其業務主要可分為原料奶業務和反芻動物養殖系統化解決方案兩部分,后者再可細分為飼料業務、育種業務和奶牛超市業務。其中,原料奶業務是指向大型乳制品制造商供應原料奶以進一步加工成優質乳制品,而這些業務的表現也是很不錯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優然牧業主要從第三方供應商購買大部分原料。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優然牧業原料奶分部的飼料成本分別占原料奶公平值調整前原料奶業務銷售成本的79.2%、79.8%、80.6%及79.9%。
這可以算是優然牧業擺在眼前的一個挑戰,優然牧業并不能保證能以相似的價格找到原料的替代品,也可能無法有效地管理價格波動或無法將增加的成本轉移予客戶或調整采購策略。
一旦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這可能直接對優然牧業的利潤率造成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優然牧業和伊利之間高度綁定,雖然伊利是大客戶,但對優然牧業來說,減少了客戶的多樣性。
相關消息指出,優然牧業此次赴港上市,其目的正是為了打造成伊利的專屬奶源,成為伊利整合國內奶源的平臺,成為未來伊利國際化的奶源基地做準備。
在外界看來,優然牧業對伊利相當依賴,某種程度上可能有“伊利依賴癥”。優然牧業是伊利最大的原料奶供貨商。2017年至2019年,伊利10%以下的原料奶由它提供,到了2020年中期,這一比例提升至25%以下。
數據可以證實,該公司超過90%的原料奶收入來自于伊利。2017至2020年上半年,優然牧業向伊利銷售原料奶產生的收入分別為20.53億元、23.93億元、28.45億元及30.67億元,分別占同期原料奶銷售額的91.8%、91.7%、92.9%及96.1%。
這對一家企業來說,相當于“把風險放進了一個籃子里”。
更重要的是,對大客戶依賴對于IPO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審核風險。比如,未來擬上市公司能否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盈利以及獨立性運營等等,在很大程度的受到大客戶影響。這些因素可能會直接影響優然牧業的營收。
這些擺在面前的問題如果沒有很好的解決,即便上市,資本市場也會質疑。更可況,優然牧業赴港背后,是乳企巨頭之間的“博弈”,而這也說明,巨頭企業之間對原料奶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得奶源者得天下。從2014年開始,對于乳品企業來說,是否擁有合適的奶源成為衡量其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為了搭建自己的護城河,很多乳制品企業開始大舉收購大中型牧場,就是為了保證穩定的原料奶供應。
比如,2017年,另一乳業巨頭蒙牛乳業以25.27億元的高價收購現代牧業61.25%股權;2020年,蒙牛乳業持有中國圣牧17.51%股權,又成為中國圣牧第一大股東。此外,蒙牛乳業旗下還控股富源牧業。
伊利也不甘示弱。2020年1月,伊利通過旗下控股子公司優然牧業持有賽科星58.36%股權,完成對它的收購,而其主營業務正是規模化奶牛養殖為主營業務的。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9月27日,伊利股份公告公司新設立的控股子公司Wholesome Harvest Limited計劃通過要約收購的方式以16.59億港元(約14.6億人民幣)收購中地乳業部分股權。轉讓完成后,伊利股份間接持有中地乳業43.75%股權。
有業內人士對每日財報表示,“優然牧業的上市動作應該是對標蒙牛集團旗下的現代牧業”。而兩家企業上市地點相同,業務也主要是提供奶源及對上游奶源進行整合,似乎證實了這一點。
同時,也看出,乳企巨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都在加足馬力占據市場。而據《2020中國奶業統計資料》顯示,2019我國原奶產量是3200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不到4%。而當期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卻高達1572.3萬噸,占比全球乳制品進口份額高達20.5%,位居第一。
也就是說,我國原料奶自給率不足,在原料奶自產供給方面還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乳企巨頭正在加速對供應鏈的建設,構建自己的競爭壁壘。
招股書中顯示,優然牧業將IPO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三方面,一是未來兩年的投資項目,包括正在建設的牧場、新建的牧場及飼料生產基地并為其購置所需設施設備,以滿足不斷擴大的業務需求,并通過規模效益實現持續的盈利性增長;二是計劃在未來兩年從海外進口約2萬頭荷斯坦牛,以滿足新建牧場的日常營運需求;三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但由于優然牧業和伊利的特殊關系,很難說是否能得到監管機構乃至市場的認可。不過,資本永不眠,不管優然牧業能否成功上市,乳企巨頭對于原料奶之間的競爭都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