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很多,愈看家長愈焦慮。放心,我不是來加重這份焦慮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聊聊自己對教育這個概念的一點理解。一百多年前,有位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來中國做了一百多場關于教育的演講。杜威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它本身,因為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受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會令我們的人生更加豐滿。我們談起教育,很容易就聯想到學校;現在家庭教育也被重視起來,關于父母如何做好“家庭老師”的書籍比比皆是。但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我們好像很習慣將教育與玩樂割裂開來,仿佛這是存在于孩子生活中的兩種不同狀態。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是我們對教育的“收成”有所期待,我們覺得教育是為了帶來實用型的知識和經驗。這種想法也不能說它錯,那么我們再來深入思考下,什么叫實用型的知識和經驗?難道微積分會在生活中派上用場嗎?微積分的確很難在生活中派上用場,但學得好可以得到高分然后進好學校,這樣看貌似也是實用的。關于應試教育我之前也寫過相關文章,以后也想找機會再跟大家聊聊,今天就不以這個為重點了。學校教育是系統的、帶有各種目的性的教育,或者說是我們繼承前人智慧的一種有效率的教育模式。我們在學校里學會算術、知曉物理和化學定律、了解到地球的構成和人類的歷史。這些都是實用型知識,是我們成長所需要的肥料。我會愿意將生活中無時無刻的教育喻做是一個人成長的陽光雨露。肥料的多寡與好壞會影響植物的生長;但陽光雨露是必須品,而且不管你要或不要,它們都會在那里,避都避不開。在我看來,學校教育和生活教育二者缺一不可,也相輔相成。是什么促使一個孩子去學習?或者我們直接問是什么促使一個人去學習。成年人會有很多不得已的功利性學習,比如為了一個證書一個資質。孩子會單純許多,人類最原始的學習驅動力就很單純——好奇心。應試教育會磨滅人的好奇心,這是我們早就知道卻無力更改的現狀。在這個制約條件下,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孩子維持好奇心呢?畢竟,有好奇心的孩子才會更能動自主地喜歡學習,養成學習的興趣,以及終生不斷學習的習慣。不要小看這句話,養成終生不斷學習的習慣,這并非是人人都能辦到的事情。現在我們跳回文章開頭我引用的杜威博士的觀點:教育的目的就是它本身。杜威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遇見新事物的過程,如果一個人想要走下去,就必須不斷接受新的知識與經驗,也就是不斷受到教育;而不斷的教育會帶來更好更豐滿的人生。在他的理論之上我想再加蓋一層:終生不斷的學習會令一代人在前人的智慧上更上一層樓,才能不斷改變我們的世界,使之越來越好。扯得有點遠兒,再順著說下去恐怕就要家國大義了,趕緊拉回來,繼續聊咱們的孩子教育。一百多年前的杜威,倡導鼓勵孩子用想象力去學習自己族群所沒有的經驗和知識。如今我們的孩子幸運多了,他們可以直接去看。而家長們也了解帶孩子去接觸更廣闊天地的必要性,因此我們每年會接待許多帶孩子來國外旅行的家庭。能來國外旅行的孩子畢竟還是少數,但即使是在國內旅行,一樣是帶孩子去了解新鮮的事物,畢竟中國那么大,文化如此多樣。然而每年一起旅行的家庭無數,大家或開開心心或吵吵鬧鬧看了那么多風景,到底看到了什么呢?很多家長的重點都在于“行”,想著只要帶孩子出去玩了,開闊了視野,或多或少都能獲得些什么的。或許我這樣說你會覺得太功利性,但我實在覺得,在重要的成長階段,孩子其實不會有幾次能夠跟父母一起旅行看世界的機會,既然我們有這個能力和幸運可以做,為何不做得合格一點兒?有朋友緊張起來了,問:難道出去旅行一次還要搞得跟上課似的嗎,我給孩子講完后再考他?就是想帶孩子好好放松一下,不想搞得大人孩子都很累。現在我就想問了:為何會直覺認為這是件很累的事情呢?很多年前,我做過帶少年游學團的導游。孩子們很簡單,只有兩種類型:認真聽我解說并對什么都好奇問個沒完的,還有就是對周圍完全沒有興趣不聽不問全程玩手游的。我就在想,這兩種孩子的父母,分別采取的是什么教育方式呢?一直有各種機構聯系我們做游學項目,我們都婉拒了,一是沒有能力搞那么一大攤業務,二是我們想推廣另一種旅行理念——家長和孩子一起的真正親子游。別誤會,我們當然不敢妄言教育家長,這份能力是萬萬沒有的,我們希冀的是能有一起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前面說教育是一生的需求,雖然家長們已經長大了,做了別人的父母,但依然應該有繼續學習的權利。事實上,根據我這么多年做親子游的經驗,我發現往往大人比孩子更有對世界的好奇心。也許這個時候我們該反思一下,為何更應該對萬事好奇的孩子,反而沒那么大的興趣呢?可喜的是,父母的好奇心會帶動孩子的好奇心,隨著互動增多,孩子們會慢慢放下手機,也投入到發現新世界中去。帶孩子去看世界,看的是風景、是不同的文化、民俗,同時也是激發好奇心與想象力的機會,因為唯有好奇心與想象力,才能有不斷學習的一生;而一旦學習成為樂趣和習慣,便不會覺得辛苦和排斥。很抱歉,我們只要在活著,就一定要學習,因為社會在持續改變,文明在不斷進步,人類的知識每時每刻都在累積。舉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十年前幾個人會用智能手機?如今各種App都被玩得很轉。這里有個前提,想要幫助孩子建立這種好奇心,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我每次帶家庭親子游時,講解的時候都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聽,我不想讓孩子認為這只是他們的“移動課堂”,這是大家一起交流新知識的機會。而家長的積極參與的確會激發孩子的興趣,在這個時候我再去跟孩子著重交流,他們的好奇心就會開始提問了。還有個客觀事實不得不提一句,雖然由于科技和資訊的發展,現在全世界仿佛就在眼前,似乎并不需要走出家門就能了解到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客觀事實是,由于wall的存在,對世界的了解很難直接且全面。而孩子們需要知道世界很大,更需要親眼看到、且感受到世界很大很多樣。應試教育擺在那里,是我們和孩子都暫時無法掙脫的。那么就在一起看世界的間隙,讓他們感受下自由自在憑好奇心學習的樂趣吧。我們也期待終有一天,不管大人和孩子,都可以擺脫束縛,用人的本能去愛上教育,習慣學習。版權歸屬?TanSuo Cultural Travel朋友們,喜歡就加個星標或點個"在看"(Wow)吧,以免我們就此別過在茫茫人海~
走,我們一起出去玩!
我們堅持原創,用自己的親身經驗
總結發布最實用可靠的信息
為你展現一幅真實的英倫歐陸場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