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9年,處于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退位,立二兒子趙何為國君,是為趙惠文王,任命肥義為相邦,而趙武靈王自己則是自稱主父,專心謀劃北方戰事。
趙武靈王為什么要廢長立幼呢?這還要從趙王何的母親說起。
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巡游大陵,晚上做夢夢見一位婀娜少女翩翩起舞,而后又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贏。”趙武靈王醒后意猶未盡,對夢中女子留戀不已。隨后在宴會上就將此事說給大家聽,并詳細描述了少女的相貌,吳廣聽后覺得和自己的女兒頗為相似,于是就將女兒帶來獻給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一見大感驚訝:“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夢中情人啊。”此后,趙武靈王十分寵愛吳廣的女兒,立為王后,趙人稱其為吳娃,沒過幾年吳娃生下了趙何。
又過了幾年,吳娃得病早逝,趙武靈王深感痛心,對趙何更加疼愛,于是廢黜了太子章,封為安陽君,食邑代郡。轉立趙何為趙王,一步到位。
公元前295年,趙惠文王接受群臣朝拜,安陽君也在其列,趙武靈王在旁邊觀看,見長子向小十幾歲的二兒子跪拜,再加上此時趙武靈王對吳娃的思念已經日漸淡薄,心中對長子公子章十分愧疚。公子章身形魁梧,神態頗有趙武靈王之風,在攻滅中山國時,公子章便親赴沙場,沖鋒陷陣,建立了不少戰功。
趙武靈王念及此處,愈發內疚,為了補償公子章,便決定將代郡從趙國劃出去,立公子章為代王,與趙王何平起平坐。但是趙武靈王忘了,此時的趙國是趙王何的趙國。
趙武靈王找來肥義商量此事,肥義嚴詞拒絕,他認為新君賢能,且羽翼豐滿,另立公子章為代王,只會引起手足相殘,趙國內亂,斷送趙國社稷。趙武靈王只能悻然而歸。
也許是為了表明自己已經盡力去彌補對公子章的愧疚,趙武靈王將想封其代王以及代其討封的事情告訴了公子章。公子章本就心懷不滿,一直在暗中積攢力量,現在又有了趙武靈王的支持,更是躍躍欲試。
趙武靈王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由,帶著公子章和趙惠文王隨行。到沙丘后,三人各住一處。
晚上,公子章的謀臣田不禮勸諫道:“趙國都城戒備森嚴,想是趙何對您早已有所防范;如今真乃天賜良機,我們今晚便可趁機起事。”
公子章派侍者以趙武靈王的名義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肥義心中有疑,便只身前往打頭陣,同時告誡趙王何要加強防備,如果自己沒有回來就說明此事有詐,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公子成與李兌率兵勤王。
肥義進入主父宮后,未見趙武靈王,只有公子章和田不禮。在殺了肥義后,公子章知道趙王何已有準備,便決定以快制勝,立即率兵攻打趙王何。雙方展開激戰,李兌和公子成也率軍趕到,公子章戰敗,跑到主父宮尋求趙武靈王庇護,李兌和公子成兵圍主父宮。
李兌向趙王何請示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說:“里面的人是趙王的父兄,你是想讓趙王背上弒父殺兄的罪名嗎?”于是李兌和公子成率兵沖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
李兌和公子成知道,經此之亂,如果放趙武靈王出來,他們的下場絕對會很凄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但是趙武靈王德高望重,沒人敢擔負殺害主父的罪名。于是他們便只圍不殺,下令除了趙武靈王,主父宮內的其他人只要出來,就赦其無罪,于是一眾宮人紛紛出逃,只留下趙武靈王一個人被困在主父宮內。宮內沒有存糧,僅有的水果點心也很快就被吃完了,趙武靈王斷糧斷水長達三個月之久,掏鳥蛋、挖老鼠,最終還是窮途末路,被活活餓死。
沙丘宮變是公子章和趙王何之間的斗爭,導火索就是趙武靈王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錯再錯,最終釀成悲劇。可惜趙武靈王一代雄主,英雄一世,最終卻因為一時糊涂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