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項梁在定陶戰敗身死,項梁擁立的楚懷王熊心在得到這一消息后,立即決定北上,將楚國都城遷移至彭城,隨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人事部署上做了調整,將項羽和呂臣的兵權收回,但是卻加強了劉邦的隊伍,而更讓人不解的是,楚懷王還將入關滅秦的重任交給了劉邦。楚懷王為什么要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壓制項羽嗎?
公元前207年,秦朝章邯與王離合圍趙王歇于巨鹿,剛剛復國的趙國面臨再次被滅的危險,形勢危急,趙國向楚懷王求援。于是,此時的楚懷王就需要面臨兩大任務。
第一個重要任務是救趙,這是個非常緊急且艱巨的任務,為什么緊急呢?因為趙國目前正蜷縮在巨鹿城內,隨時都有被攻克的危險。那又為什么艱巨呢?巨鹿城外的秦軍是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和章邯率領的中部軍團,北上救趙,意味著要與秦朝的兩大主力軍團決戰,注定要打一場硬仗、惡仗。但是如果放任趙國被滅,整個反秦起義軍都將陷入低潮。同時北上救趙也關系到楚懷王是否能成為天下共主。
第二個重要任務是滅秦,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后,曾經派出大將周文率軍入關滅秦,周文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兵臨戲水,逼近咸陽。后來是章邯臨危受命,赦免驪山刑徒編制成軍隊迎戰,周文大敗,不忍受辱便揮刀自刎。如今秦軍主力都駐扎在巨鹿一帶,楚懷王便打算效仿陳勝,趁此機會派人領軍西攻咸陽,開辟第二戰場。
但是當時的形勢是陳勝、項梁接連戰死,秦軍士氣正盛,追著義軍打,反觀起義軍陷入低迷,人人自危。在這種情況下,沒人敢入關滅秦。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楚懷王為了鼓勵眾人入關滅秦,制定了著名的“懷王之約”,只有八個字:“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說的很明白,誰能夠先進入函谷關,誰能夠安定關中,誰就是關中王。
重賞之下,當時也僅有兩人愿意,一個是劉邦,另一個就是項羽。最終楚懷王決定讓劉邦西入秦關,讓項羽北上救趙(這個決定的影響非常之大)。楚懷王如意算盤是,讓宋義、項羽率領楚軍北上救趙,和諸侯軍匯合滅掉王離、章邯,除掉自己登基路上的最大絆腳石;而趁著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的時候,讓劉邦趁機攻占咸陽,那么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稱帝。那么為什么是劉邦西進咸陽,入關滅秦呢?
第一, 劉邦的軍事才能不足以對抗王離、章邯,讓他率軍救趙無異于送人頭,不僅無法解決趙國的困境,自己也要折進去。
第二, 楚懷王認為劉邦是一位“長者”,此“長者”除了年長之外還有性格溫厚賢明的意思,即使劉邦先入關中,自己也能操控他。反觀項羽,楚懷王認為他是一個殘暴之人,項羽曾經率軍攻打襄城,在攻克襄城后,項羽將全城百姓“皆坑之”;如果讓項羽入關稱王,后果將是不堪設想,所以楚懷王“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
那么,劉邦入關滅秦之路會順暢嗎?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又會有什么機遇呢?咱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