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號風曝
有趣/有撩/有聊/有料
近來賦閑在家,明星們都沒有閑著。
線下演唱會開不了,那就轉戰線上,順便把公益也做了:
國外有100多位全球知名音樂人不間斷演出8個小時,國內亦有劉若英溫暖開嗓,也有群星接力義演,周杰倫、林俊杰雙“杰”合體等,眼花繚亂,享了一把耳福。
而為了給專業舞蹈員、電影幕后基層工作者等籌募抗疫經費,人帥心善的郭富城也辦了一個網上慈善演唱會,希望為大家提供歡樂,早日恢復開心正常的生活。
方媛則帶著女兒到現場支持老公。
演唱會結束后,“郭富城真拼”“郭富城敬業”等話題迅速引發了網友討論。
01 高溫熱舞,天王還是天王
這場演唱會,從籌備到演出用了不到10天,地點選在了香港海港城的頂樓平臺,形式是直播。
雖然現在剛進入5月不久,但香港當天相當悶熱,氣溫到達了35°多。
沒有提詞器,也沒有專業酷炫的舞美燈光,只有空曠的水泥地,簡單的錄音設備,一件白T恤。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55歲的郭富城帶領近百名伴舞,又唱又跳地賣力表演1個多小時。
拿著手麥,全程真唱,沒有墊音。
連唱13首歌曲,還有《para para sakura》和《動起來》這樣舞蹈動作多的的。
伴舞可以中途輪休,但是郭富城卻是實打實地跳了全程。
跳得汗嘩嘩地流。
動作標準到位,一點兒也不劃水,腿和手竟然是全場繃得最直的。
不乏這樣騰空踢腿的動作。
不僅身材管理能力一流,業務能力也都沒得說。
爬樓都會喘的24歲小妹感覺有被內涵到。
而另一位天王同樣也現身,致敬白衣天使。
劉德華特意穿上了白衣服,連唱了3首,包括上個世紀耳熟能詳的金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跨越千禧年的的經典之作《愛你一萬年》,以及今年特地為白衣天使所寫所唱的《我知道》。
這個狀態一點也不像快要58歲的人,全程氣息相當足,宛若在聽live,堪稱是耳朵福利。
誰看了不說一句,天王果然還是那個天王呢!
02 老牌明星的敬業,讓年輕人汗顏
一時間,大家紛紛夸上了郭天王劉天王,敬業又專業,對得起舞臺又對得起觀眾。
雖說他們都已經封神,但業務能力實在沒得說,況且還高度自律,快60歲的年紀還能擁有30、40多歲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真是讓人瑞思拜。
郭富城是接力的許冠杰,為了鼓勁打氣,許冠杰也舉辦了線上演唱會,所有收益全部捐出。
雖說沒有像郭富城這樣勁歌熱舞,但是72歲的許冠杰抱著吉他,一口氣連唱20首經典作品。
沒有嘉賓助陣,自彈自唱,一個人就撐起了全部場子。
歌聲簡簡單單,卻相當讓人動容。
前兩年許冠杰和譚詠麟一起開演唱會時,雖然當時兩人一個70、一個68了,但在搞事業上一點兒也不含糊。
提前一天彩排,雖然下了大雨,但依舊彩排到了深夜。第二天正式演出時,彈、唱、跳足足3個小時,誠意十足,以身示范了藝德與敬業。
譚校長這幾年演唱會時,總是備受天公“偏愛”。
比如67歲參加某拼盤演唱會時,突然天降大雨,雨水洶洶,可他還是堅持完成演出。事后感嘆著,“天上像瀑布決堤,喉嚨差點被雨水嗆住,變成了全天候歌手”。
去年廣州演唱會臨近尾聲時也遇到暴雨,工作人員遞給譚詠麟毛巾時,他一把甩過去指著觀眾說:“他們沒有,為什么我要有?”
然后繼續在雨中又蹦又跳。
還有不得不提的學友大哥。
去年他剛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巡演,據統計,兩年內張學友一共演出233場,自己打破了自己的記錄,平均3天便有一場,頻率之高讓人咂舌。
出道35年,歌神已經一共開了超800場演唱會。
數量多卻不代表著質量低,每場必唱滿三小時,收場的理由也是,“需要時間來繼續優化和調整,以后帶給大家更好的舞臺。”
并且不止在唱歌領域,基本上每個領域,他們都做到了盡職盡責。
比如一代打星成龍基本不用替身,全身受傷的部位多達17處 ↓
老牌明星的努力,年輕人看了估計都得擦三斤汗。
因此有不少網友呼喚年輕明星們,有這個能力再來稱實力派吧。
畢竟幾十年過去了,“敬業”這個詞的門檻兒越來越低。
唱歌吧,假唱已經成了共識,對著假唱吹唱功,對著跑調夸立體感,半開麥就值得興高采烈,唱跳歌手道具沒掉就被表揚“很棒”。
拍戲的標準更是降低了不只一個檔次。
“數字小姐”、“一二三四先生”、某著名摳圖偶像劇的雷人操作還歷歷在目。
只要不摳圖、不遲到、原聲上陣等,就能收獲很多贊揚。
這些,都拉低了我們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想象。
也更加珍惜,真正的敬業這種品質。
03 何為本分,何為敬業?
郭富城們因敬業被夸獎,相當正能量,但另一方面,亦成了娛樂圈的悲哀。
關于敬業這個話題,不少老牌明星都聊過自己的困惑:
背個臺詞都被夸敬業,拍個戲正常操作成了功勞↓
劉德華也有很多問號,準時怎么就成了優點?
鋼鐵直男吳京也說過類似的話。
被問到怎么兼顧導演和演員的工作還這么敬業,吳京當時一臉迷惑,直接被問醉了:
“演員敬業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拿了人家的錢無論多少,人家買的就是你這份時間,憑什么遲到早退呢?”
還有一些老戲骨慷慨激憤的“怒懟”。
王勁松怒斥不專業的小鮮肉:“什么時候演員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你多不要臉吶!”
現在不遲到早退,背臺詞這些最基礎不過的本職工作都成了優點,這些演藝圈老前輩的激憤不難理解。
本是明星的本分,如今卻成了難得一見的品質。
順序顛倒,娛樂圈的怪相也就產生了。
作為演員,本職工作就是要認真拍好每一條戲,記臺詞是基本功,各種打戲、吻戲、適應角色都是演員的基本素質。
作為歌手,本職工作就是認真完成每一個舞臺,每一首歌曲,尊重舞臺,尊重觀眾。
這些,都是老一輩演藝人剛剛入行就被前輩言傳身教的,整個行業良好的風氣所規范的。
對于他們來說,這是藝人的基本修養,更是一輩子的事情。
老一輩演藝人的出頭不似今天的新生代演員這么容易,光有專業技能是不行的,藝德、堅持、機遇都是缺一不可。
他們今天的所有成就都是他們一步一步憑借著自己的本事得來的,對此異常珍惜,對整個行業也異常愛護。
劉奕君到了快50歲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期間為了生存什么戲都拍過;
影帝倪大紅多年來一直通過跑各種龍套、小角色拓寬自己的演藝道路,甚至因為演藝之路的不順暢想過改行。
香港的天王們就更拼了,香港演藝圈一度競爭激烈,新人輩出,為了在當年更新換代如此快的娛樂圈站穩腳跟,他們也只能拼命。
黎明脖子頂鋼筋為慈善籌款,梁朝偉用牙齒拉滿載的面包車,王菲把手伸進蜂箱唱歌,張曼玉空中玩雜技……
“天王郭富城高溫表演”這種本沒什么好說的事,也就只能在今天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
在以前,娛樂圈一點兒都不好混,光靠有幾個粉絲是在這個行業走不遠的。
他們也因此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
張學友坦言,在舞臺上被“噓”的感覺很辛苦、很難受,所以會付出更多;因流感失聲的劉德華,演唱會無法繼續,難過得在舞臺上擦眼淚。
如今,各種駭人聽聞的操作卻隨之而來。
之前橫店一位老藝人的自白令人驚掉下巴,因為主角軋戲,老戲骨進組幾個月天天和各種替身拍戲,男一號來了不管剩下多少戲份優先拍男一號,流量明星眾星拱月,老戲骨幾個小時的片場等候……
令人無奈又令人心寒。
老藝人們看到辛苦耕耘一輩子的演藝行業被傷害成這個樣子,不痛心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樣的怪象不是年輕藝人們一方的過錯。
這個全民追星的網絡時代,演藝圈觸手可及,演藝環境和當年的情況大不相同,年輕藝人們也只是龐大的資本運作體系中的一環。
一眾粉絲就能把偶像推到頂流,一夜爆紅不再是神話,資本對于流量明星趨之若鶩,生存環境越發舒適,對這個行業的認識和爭取也不如以往的藝人那么深。
吳京也曾說過:“不要抨擊年輕演員,他們還不知道什么是敬業,我們有責任告訴他們,畢竟以后還是靠他們接班。”
如同宋丹丹在兩會提出的意見一樣,年輕藝人們需要引導。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熬夜背臺詞,太敬業了!”
這些被粉絲吹出來的彩虹屁,聽聽就罷了,年輕藝人們切不能當真。
演藝事業的常青不能靠一時的容貌,更不能靠一時的流量。
“沒什么可勞模的,這個圈子混長了都這樣,不勞模的都消失了”。
面對勞模這個稱號,劉德華如是說。
當年的流量小生能紅到現在,成為天王,靠的是多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
這些,都是如今陷入“敬業”陷阱的年輕藝人們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