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小編不懂,作詩,某也不會,然異地求學,卻有幸品嘗到家鄉的明前茶,學弟之盛情,不能不記,故借絕句體,聊表謝意。
一品玉露
武陵一夜芭蕉雨,十里香坡吐綠芽。
吊腳樓前觀翠色,滿園芳潤賽群葩。
再品玉露
一尖一葉采菁華,玉露香飄千萬家。
山里新茶名在外,五湖四海有人夸。
2013年4月12日于桂子山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恩施山鄉,茶樹之大,有合抱之木,茶園之廣,有滿山之綠。然,飲茶人雖多,懂茶者蓋寡。比如,我愛喝油茶,喜歡將茶葉炸枯,又煮沸,而后細嚼吞咽。其實,讀《茶經》后乃知,這是“茶圣”陸羽最鄙視的一種飲茶方式,稱這種“茶湯”無異于“溝渠間棄水耳”。
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一葉之微,固有操行之重,一杯之水,能養儉德之風。一杯清茶在手,一念大道在心。以茶為媒,正可修身養性,樹人以德。竊以為飲茶之妙,在收心,在悟道。所以,飲茶往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茶道,亦非高高在上,而在日常。
比如,恩施民歌《六口茶》,便是以茶為媒、明心見性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