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這個原本普通的數字將永遠成為我們班每個人心中最獨特的集體符號。
21班,載期待和厚望啟程,以光榮輝煌所止。起點和終點之間,隔著我們長長的三年,隔著波濤翻涌,夾著陰霾祥云,包著苦漿,終在2017年夏天滿溢甜汁。
清明遠足
三月風箏節
說來奇怪,我們班從來不是三節的佼佼者,并不像文體俱佳的一些班級,比如:11班、4班、27班。三節個位數的成績總是驕傲地代表著我們21班,我們總是大笑。原本男子接力肖x要上,后來終于高三新成員加入之后,他省去了一樁苦差事。
“三節重在參與。”寶哥每年都是這么說。有一年,我們班想拼一個類似于精神文明獎的獎項,上下一心,最后也沒有得到。三節結束后,寶哥敲打我們,馬上有考試了。我們明白。
21班總是安靜的,并不活躍,借寶哥的話來說:“樸素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即使偶爾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我們也會被各位老師敲打安靜下來,那偶爾的張揚卻始終帶著些許的膽怯。安靜的海面下蘊藏著蓬勃的生命力,樸素而又精彩,平實而又熱情。
籃球足球賽時,我們女生平時嫌棄得不得了的男生突然變得高大偉岸,我們瘋狂吶喊。
我也曾淚灑賽場,心疼袁大頭一人扛起整個班的籃球榮譽,心疼達哥被一群人困住,心疼運動細胞不發達的凱老師也要蹩腳地拼一拼,那位曾打籃球暈了的中年男子何里程也硬著頭皮上場,當然不會忘記那個可愛的崔同學仿佛一夜間男友力暴漲。
足球熱身
足球賽后
運動會時,我們感嘆同為文科班的11班為什么那么強?然而每次都以無奈的嘆息告終。
生存在21班的男同學們,不光要抵抗住女同胞強悍的成績優勢,嚴防被同化,還要扛起寶哥說的“半壁江山”。男同學這三年辛苦了,這三年女生沒搬過一次水,特別是冬天,我們安然睡那十分鐘,男生們還要去搬水,每次不忘記說一句:“納悶又輪到我了喲。”雖然抱怨,也還是乖乖地去搬水。
有個別男生曾對我說:“你看理科班那些女生都搬水,你這體積,不搬水可惜了。”寶哥每次總結成績時,對男同胞們一般是諷刺批評,恨鐵不成鋼。曾對凱老師(那次考試他是我們班第一名,年級第十)說過一句經典名言,不太儒雅,21班同學自行回憶,不笑出來算我輸。
21班的男生們,三年中努力不被我們同化,兼具文理氣質,能文能武,都是優秀的青年。而21班的女同學們,文理兼備,武藝更高,詳情參見劉慕穎。
一起歡呼
班旗招展
自分科后,我們就意識到21班作為文科班該擔起的擔子,也明白2017年夏天我們應該達到或者必須達到的目標。
寶哥常講人有劣根性,談論一件事情時,他總是會設想最差的結果,他說這不是悲觀。他說話總是輕輕慢慢的,很少對我們進行勵志宣講,甚至到了高三,他也不大用激動的語言鼓動我們。吐出的一字一句,在我們心中鐫刻下印痕。細水長流遠比熱血沸騰來的更好。他是這樣要求他自己的,他是這樣教我們數學的,他是這樣教我們做人的,他是這樣帶領我們走過這三年,他是這樣帶我們熬過高三,走向高考的。
提到21班,英語好或許也是個明亮的標簽。不知怎么,只要孫老師在那兒,我們就充滿了力量和信心。她為我們班所花的心思已經遠遠超過了一位科任老師的責任了。
孫老師是好強的,能干的,可是這種精明智慧卻絲毫不會讓人感到不適。透過她,我們預知了前方的危險;透過她,我們知道了大城市的同齡人在做什么;透過她,我們知道那些優秀的學長學姐在做什么;透過她,我們明白了21班每個同學最后應該交出怎樣的答卷。
有一年三八婦女節,女老師都去休息了,我們沒想到她還是帶著擴音器走進教室,她說:“笨鳥先飛。”這四個字,一以貫之,揉碎在三年每一個清晨和夜晚,充實在我們每一個計劃中。
奔向高考的我們一樣恐懼,一樣茫然,張貼在后墻的高考目標在剛開始一樣遙不可及,我們害怕榮耀不能持續到最后,我們畏懼出現悲劇。最后所有科任老師用“入室即靜,入座即學”八個字讓我們鎮定下來。與其做毫無意義的茫然失措,不如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這樣,充盈在心中的就會是踏實。
我們在三中考試,我沒有跟著大部隊坐車。我每次在三中門口看著那輛裝著21班的車駛來,看見那一張張快樂的臉,我都在心中吶喊祈禱,2121,高考必勝。記得6.7第一天考完,大家回到教室,我們開著大屏幕,看起視頻來(那天沒能看平時周三看的維密秀)。吃完6.8的散伙飯,我們真的畢業了。
時光帶我們從2014頭也不回地奔向了2017。一路跋山涉水,攜帶著榮耀和危機,負重前行。如今,我們在祖國的不同地方重新出發。初識人生,羽翼尚未豐滿,但每個人頭上的那點點光亮,在今后漫長歲月里,逐漸匯集,又會在某個未知的節點,重新合成一個嶄新的21。
無所不及的是我們的夢想,無所不及的是我們的人生。祝福21班的每個同學,祝福2017屆其他恩高人,此去,踏南天,碎凌霄,心之所向,無所不及。
作者簡介
楊梓宜 ,湖北恩施高中2017屆21班畢業生,現為武漢大學2017級人文科學試驗班大一學生。回首三年,高一高二和高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三一年在自我掙扎和矛盾中痛苦前行,感到絕望卻不會絕望,背負沉重的壓力卻還是逼自己一塊塊帶血地卸下來輕裝上陣。2017年6月,最終實現了初入高三時在全班面前立下的目標。如今,一切歸零,我匍匐前進,學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想做的。